拉西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晚期50例观察

时间:2022-06-18 09:12:51

拉西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晚期50例观察

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主要是各种并发症。其中,缺血型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60%~80%。脑血管疾病引起大约10%的死亡,其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DCCT、UKPDS均表明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可明显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但不能明显减少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而同时控制好血压却能明显减少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下半年我院内一科住院患者88例,全部进行糖耐量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拉西地平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6(57±1.7)岁;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0~72(56±1.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以及治疗前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观察组服用拉西地平片(商品名:司乐平;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早餐后(上午8:00)口服2 mg,1周后未达到显效水平应每周递增2 mg,最大剂量为8 mg/日。对照组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早餐后(上午8:00)口服10 mg,如未到显效水平,每周递增10 mg,最大剂量为30 mg/日。试验疗程为6周。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血压,第1、3、6每周测血压3次,第2、4、5周每周测2次血压。测血压时间均为上午8:30,取坐位,右臂,每次重复测3遍,间隔2分钟,取平均值;②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清钾、钠、氯、钙离子,心电图,眼底;③每次测血压同时测心率。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血压降至正常范围(SBP≤140 mm Hg,DBP≤90 mm 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无效:降压效果未达到有效水平。

统计学处理所测血压值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分析用Ridit检验。

结果

降压效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显效率83.4%,总有效率91.7%,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平均下降20±6.7 mm Hg(P<0.01),舒张压平均下降16±5.8 mm Hg(P<0.01)。对照组显效率80. 5%,总有效率88.4%。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平均下降15±7.1 mm Hg(P<0.01),舒张压平均下降11±6.3 mm Hg(P<0.01)。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实验室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无明显变化。

不良反应治疗组头痛、头晕、面部潮红、踝部浮肿等不良反应发生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

讨论

笔者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选择降压药的原则是降压作用比较持久,不影响血糖、血脂代谢,依从性好。

拉西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强力、长效、高度血管选择性,阻止Ca2+内流,从而产生降压作用。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而减少跨膜Ca2+内流引起血管扩张,它的半衰期只有14小时,却有持久的降压作用,是因为拉西地平的脂溶性高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可在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中聚集,并在清除阶段不断释放,从而表现为良好的持续降压疗效。我们临床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拉西地平无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有良好的降低幅度(P<0.05)。近年研究表明,拉西地平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受损肥厚心肌的舒张功能。由于药物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胆汁从粪便排泄,不从肾脏代谢。因此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而且使肾血流量增加而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许多降压药因干扰糖脂代谢,故不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文献报道,拉西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对健康人群胰岛素敏感性无负性作用,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发现,拉西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其他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轻,主要为面红、头痛和踝部浮肿等。本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而且拉西地平1次/日的用药方式,简化临床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本研究表明,患者每天服药1次,即可得到较好的降压效果,治疗后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这与国内许多报道一致。本试验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笔者认为拉西地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较理想的降压药物。

上一篇: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下一篇: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