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脚鲣鸟:捕鱼高手和谋杀同胞的凶手

时间:2022-06-18 03:36:07

蓝脚鲣鸟:捕鱼高手和谋杀同胞的凶手

蓝脚鲣鸟的英文名字为“蓝脚的傻瓜”,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陆地上的动作十分笨拙、滑稽。不过,蓝脚鲣鸟捕鱼却是一点不笨,它们有着高超的捕鱼技巧,能从超过100米的高空迅速落入水中捕鱼,其下坠的的冲击力之大,竟能将周围的鱼震晕。

蓝脚鲣鸟还被称为“鸟类中的该隐”,因为每一只在食物匮乏的季节长大的蓝脚鲣鸟,都是同胞间自相残杀的参与者与胜利者。为了能够独享父母带回的食物,年幼的它们不得不手足相残,只剩下最后一只。

蓝脚鲣鸟是一种大型热带海鸟,鸟如其名,它们长着一双引人注目的蓝色大脚。由于蓝脚鲣鸟在陆地上显得非常笨拙,所以英文中,它们甚至被称作“傻瓜鸟”。不过,离开了陆地在天空翱翔时,它们身姿矫健,可与战斗机媲美。蓝脚鲣鸟通常在离水面30~100米的高空飞行,一旦发现爱吃的鱼,就收拢双翅,头朝下,像一颗流星一样落入湛蓝的大海,在水花四溅后潜入水中快速游动、觅食。

蓝脚鲣鸟主要生活在美洲中部,包括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到秘鲁北面的广大海域。它们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如果是夜晚或繁殖期,就栖息在海岬或岛屿上。它们被动物学家称为“鸟类中的该隐(兄弟相残)”,因为每一只在食物匮乏的季节长大的蓝脚鲣鸟,都是同胞兄弟自相残杀的参与者与胜利者。

笨拙的傻瓜鸟

从来不曾惧怕人类

蓝脚鲣鸟的英文名字是“蓝脚的傻瓜”,这主要是因为蓝脚鲣鸟在陆地上的行动总是摇摇晃晃,看起来笨手笨脚。此外,蓝脚鲣鸟一点也不怕人,即使多次目睹同伴被人类捕捉、伤害,当它们再见到人时,也没有丝毫防备和敌意。不仅可以任人亲近,而且在遭遇台风时,蓝脚鲣鸟还常常飞进居民家里躲避台风,轰都轰不走。

蓝脚鲣鸟与常见的塘鹅是近亲,它们的个头差不多:身高约80厘米,体重约1.5公斤,雄鸟的体型比雌鸟稍小。不过两者的“五官”却大相径庭,蓝脚鲣鸟显得“更傻”:它的喙又长又尖,像一个圆锥的漏斗扣在圆脑袋上,黄色的圆溜溜的眼睛就长在“漏斗”最底部的两侧。为了捕食时能在水中潜得更深,它们的鸟喙上没有鼻孔,所以,蓝脚鲣鸟是用嘴来进行呼吸的。它们的颈部并不很长,但非常粗壮。身体上的羽毛均为白色,飞羽却呈黑色,尾部呈楔形,有14枚整齐排列的黑色羽毛。蓝脚鲣鸟的双翼狭长,飞翔时两翼翼展超过一米。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蓝脚鲣鸟的脚,这不仅是它们名字的由来,也是标志性的外貌特征。这双脚大得与身体不太相称,天空一样的蓝色,脚上有蹼。这双大脚在恋爱求偶、孵化雏鸟和潜水捕食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在陆地上,这双脚却不那么好用,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似乎随时都会跌倒,像企鹅一样憨态可掬。

蓝脚鲣鸟是留鸟,不会像候鸟一样随季节变化而长途跋涉。它们是勤劳的鸟儿,白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只在繁殖期和夜间,才在海岛、海岬上停留。它们还是一种极为挑食的鸟类,几乎只吃鱼类,尤其是细小的沙丁鱼、鲭鱼及飞鱼;当食物不太丰富时,它们也会吃乌贼、鱿鱼和大型鱼类的内脏;当食物极其匮乏的时候,它们也会到陆地捕食昆虫。蓝脚鲣鸟有着非常好的视觉,能在几十米的高空中发现水面以下的食物。它们常常成对或成群地在海面上追踪鱼群,或者等待鱼群浮到浅海。有时候,它们为了追寻食物而飞到离海岸很远的地方。因此,海边的渔民会跟着它们去追捕鱼群,并亲切地称它们为“导航鸟”。

能从100米高空俯冲入海

冲击力能将鱼震晕

由于蓝脚鲣鸟十分“偏食”,几乎只吃鱼,因此有着非常高超的捕鱼本领。它们不但擅长飞翔——在空中追踪鱼群,更擅长游泳和潜水。

晴朗的白天,蓝脚鲣鸟成群地翱翔在湛蓝的海面上,锐利的眼神搜索着海水中游过的鱼群。一旦发现目标,即使正处于100米的高空,它们也会迅速收拢双翅,伸直脖颈,头朝下俯冲,像炸弹一样飞速冲入水中,速度可达到每小时97公里。入水时,巨大的声响和力度极强的冲撞甚至能将海面以下1.5米游动的鱼儿震晕。借助巨大的冲击力,蓝脚鲣鸟能潜入海面以下25米的地方。

从高空中俯冲入海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为了在这种高危险动作中安全地留下性命,蓝脚鲣鸟进化出了非常坚硬的头骨和特别粗壮的脖子。即使如此,每次俯冲入水对它们也是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挑战,要是入水的位置或角度稍有不对,就会因为冲力太大而导致折断脖子。

入水之后,蓝脚鲣鸟那双醒目的蓝色大脚就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们用双翅和带有蹼的脚迅速地拨水,深潜在水中快速地游动、觅食。当它们叼住鱼浮出水面后,常常会受到军舰鸟的偷袭,到嘴的美味往往会被抢走。因此,蓝脚鲣鸟多半会在水下将鱼吞入腹中,有时一次潜水会吞食好几条鱼。

雄性蓝脚鲣鸟身体比较细小,尾巴较大,能像舵一样轻易改变入水方向,适合在较浅的海水中猎食;雌鸟身体更大,因此能“扎”入更深的水下觅食,或者会带回更多的食物,经过反刍后再喂给雏鸟。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蓝脚鲣鸟高超的捕鱼本领,并进行学习和利用。不久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就从鲣鸟捕鱼的过程中获得了灵感,将鲣鸟捕食的过程——在空中飞翔时能迅速收缩翅膀、笔直地扎入水里——成功复制到飞机身上,设计制造出可以直接从空中扎到海里去,也可以从水中垂直起飞至空中的无人机,并将其命名为“鲣鸟”。

独特的求爱方式

先炫耀大脚,再跳奇怪的舞

即使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海面生活,但为了休息和繁殖,蓝脚鲣鸟也会为自己筑巢。它们常常成群地在海岬或海岛上建筑巢穴,地址选在黑熔岩的凹陷处或是树上向阳的地方。巢穴周围堆积着白色的排泄物,十分显眼。蓝脚鲣鸟的领域意识很强,如果有其他鸟类闯入巢穴周围50平方米内的区域,它们会毫不客气地将其赶走。蓝脚鲣鸟最初会建筑并且保卫2~3个巢穴,直到产卵之前才选择最合适的一个,进行种族的生息繁衍。

由于蓝脚鲣鸟是成群筑巢,因此日常居住的地方非常拥挤,在那乱糟糟的栖息区,常常能看到它们极为复杂的求偶行为——雄鸟向雌鸟炫耀那对蓝色的大脚。

除了炫耀蓝色的大脚,雄性的蓝脚鲣鸟还会在地面跳舞来吸引雌鸟。它们先是并着双翅,蓝色的大脚醒目地在地面上蹦来蹦去,借此吸引雌鸟的注意。随后,雄鸟就跳起爱情之舞。张开双翼,不断上扬,甚至弯曲成一个非常诡异的角度,不停地拍打着,双脚踏在地上,不停跳动,向雌鸟表达爱意。而同样坠入爱河的雌鸟,会与雄鸟面对面双翼展开,然后不停地摇头,彼此用鸟喙互相摩擦,整理羽毛,最后一起昂首,鸟喙指向天空,发出打鼾一样的声音。

蓝脚鲣鸟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很少出现重婚情况。它们不像候鸟一样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所以在和繁殖上也不是季节性的——这意味着它们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之后的蓝脚鲣鸟不久就进入产卵孵蛋的时期。雌鸟每次产卵2~3枚,但并非一次产完,而是每隔四五天才产一枚卵。有趣的是,产卵之后,轮流孵蛋的鲣鸟夫妇不是像其他鸟儿一样用身体来温暖鸟卵,而是用那对大大的蓝色的脚蹼去保持温度,直到40多天后孵化出幼雏。

蓝脚鲣鸟的成长非常迅速,出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雏鸟的体重就可以接近成鸟,不过,要一直到4个月以后,雏鸟才会羽翼丰满,离巢飞翔。在那之前,它们必须依靠父母的喂养生活。在寒冷的季节,雏鸟需要父母为它们保持温度抵御寒冷;炎热的时候,又需要父母为它们遮挡火辣的太阳。

“鸟类中的该隐”

为了生存不得不同胞相残

由于雌性蓝脚鲣鸟每隔四五天才产一枚卵,这种繁殖行为直接决定了家庭中等级制度的出现,并种下同胞兄弟自相残杀的种子。由于蓝脚鲣鸟的雏鸟生长速度惊人,在第二枚卵孵出的时候,四五天前孵出的雏鸟已经长得相当大了。毫无疑问,先出生的年长雏鸟更大更强壮,受到父母的照顾最多,能够“抢夺”更多的食物,在同一窝幼鸟中占有支配地位。

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先出生的雏鸟为了生存常常会“同室操戈”,导致弱小的雏鸟死亡。墨西哥学者休·德拉蒙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蓝脚鲣鸟研究者,他对雏鸟们同胞相残的行为进行了长达20年的观察。有一次,德拉蒙德观察到,在长达5分钟的连续攻击中,一只年幼弱小的蓝脚鲣鸟雏鸟因伤痛和恐惧而大声尖叫着,只比它大几天的兄长在它的头、颈处留下了三十多道啄痕,但父母对此却视若无睹、无动于衷。不仅如此,父母给处于优势的雏鸟喂食的次数明显地多于被欺凌的雏鸟。父母与兄长的“合作”,使受害的雏鸟的健康和成长完全不能得到保证,最后等待它的,要么是被推出巢外,被没有亲缘关系的其他动物残害;要么就是饿死。

这种兄弟相残的行为,几乎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该隐的故事的动物版。该隐是人类始祖亚当的长子,因嫉妒而杀死了弟弟亚伯。作为惩罚,上帝给了该隐一个带在身上的标记。后来,该隐的标记就成为西方文学中骨肉相残的比喻。蓝脚鲣鸟似乎被打上了该隐的标记,每一只成长于食物匮乏季节的蓝脚鲣鸟,几乎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同胞相残的参与者。

这种同胞相残的行为,可以从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中找到依据。显然,弱小的雏鸟死去后,强壮的胜利者便可以获得父母的所有照顾和关爱。当然,在食物充足的季节,蓝脚鲣鸟一家会非常和睦,鲣鸟父母不停地往返于海面与巢穴之间,带来大量食物喂食雏鸟。雏鸟之间也相安无事,保持和平。

当食物匮乏到什么程度时,蓝脚鲣鸟身上的“该隐标记”才会凸显出来呢?据休·德拉蒙德的观察,当年长的雏鸟体重减轻20%时,它的侵略就会骤然加大。此时的雏鸟变得非常残暴,它们肆意欺凌年幼的兄弟,直到它们被饿死或是被逐出巢外。

事实上,蓝脚鲣鸟的雏鸟之间同胞相残并不是动物界手足骨肉相残的唯一现象。仅仅在鸟类家族里,就有20多个成员有着相似的行为。尽管看上去十分残忍,但为了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下生存并繁衍种族,“兄弟相残”无疑是一种无奈而有效的手段。

上一篇:滇西北杜鹃之路 白马雪山穿越记 下一篇:微博火爆现象背后博客的艺术社会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