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单亲母亲的心伤

时间:2022-06-18 02:43:40

离异单亲母亲的心伤

有些媒体及社会工作者,给单亲母亲贴上标签,以有色眼镜看待她们,给大众带来了“单亲母亲是问题群体”的不公平看法,而忽略了离异给她们心理带去的冲击。

母亲节,是来自美国感谢母亲的节日。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中国妇联公布了一项调查:随着离婚率的攀升,单亲母亲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庞大。中国离婚家庭中,大约67%的家庭有孩子。而离婚时, 只有1/6的男人选择要孩子。

与传统的丧偶单亲母亲相比,离异单亲母亲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她们带着孩子走出已死亡的婚姻,却难免产生迷茫。孤独、焦虑、子女教育的困惑……是大众对她们的印象。如何消除旧婚姻的阴影开始新生活?单亲母亲需要一束“心灵康乃馨”。

难以消退的“恨”

离婚带来的“恨”,让一些单亲母亲难以控制。

父母离异后跟着母亲生活的晓恒学习成绩中上,母亲却很不满意,总要求他考前三名。母亲的口头禅是“我活着都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我还有什么指望。”

同样生活在离异单亲家庭的虹虹也有自己的烦恼。她在小区里有几个玩伴,但小朋友交往总少不了吵吵闹闹。每次母亲总是找到小朋友家理论。久而久之,没什么小孩愿意和虹虹玩了。

这两个例子虽然不同,却都反映出离异单亲母亲的心理症结――“恨”。长期从事婚姻家庭咨询的知名心理咨询师张晓平告诉记者,离异后的单亲母亲如果“恨”消除不下去,会表现在自身、子女和周围人身上。这种恨意,在工作出色、富有、外表阳光的单亲母亲身上也有可能存在。

他表示,这种“恨”不是针对刻意对象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恨前夫、恨自己或恨社会。它是由离婚导致的一种大脑状态,是上段婚姻中常年矛盾冲突在大脑中产生的痕迹,由此带来“恨”等不愉快情绪。这样的单亲母亲往往追求完美、苛刻,无论对自身、子女还是周围的人都不宽容、不原谅,就会出现前面例子中的表现。

这种“恨”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对大脑有影响。张晓平介绍,任何心理问题都是大脑问题的反映,任何好或不好的情绪都是大脑神经活动产生的。长期的“恨意”有可能导致大脑运作异常,出现比苛刻、不宽容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偏执、强迫症。

离婚后,有的单亲母亲会承认自己在婚姻中的失败,承认自身问题,这样更有可能认清现状,从“恨”中走出来。还有的母亲心理强大,也能较好地克服“恨意”。但是那些游走于“强大”与“弱小”之间的单亲母亲,在“自己没有任何错误”和“自己是个失败者”中纠结,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积极乐观的性格有利于克服离婚的负面影响。而自身占有的社会支持资源越多,社会支持网络越大,比如朋友圈正常、家人理解的单亲母亲更容易走出离婚阴影。”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刘梦说。

被加重的心理问题

虽然离异单亲母亲心中有可能存在“恨”,但大多数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之所以普遍认为单亲母亲有心理问题,与媒体、甚至一些社会工作者的误导有关。他们给单亲母亲贴上标签,以有色眼镜看待她们,没有把这一群体的问题正常化,给大众带来了‘单亲母亲是问题群体’的不公平看法。”刘梦说。

她认为,离婚是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对人的心理影响与创业失败、家庭成员去世、退休等相似,不应该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单亲母亲特有的。目前,单亲母亲增多,固然与离婚率上升有关,但也反映出更多的女性自主选择生活方式。据调查,现在60%~70%的离婚是由女性提出的,她们的勇气往往不输其他女性。

当然,每个单亲母亲的情况不同,也有些人无法调整心态,产生人际交往困难。但是刘梦表示,并没有统计数据表示单亲母亲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率更高。比如,很多人认为单亲母亲难以沟通,喜欢干涉、控制子女婚姻,会是“坏婆婆”、“坏岳母”。其实这就是把个案无限扩大的结果,把单亲母亲“污名化”了,使她们的心理压力更大。

在社会不能正确看待单亲母亲的情况下,经济压力也加重了她们的心理负担。据统计,离婚后一年中,我国女性的生活水平降低了70%,而男性不降反升。

在欧美国家,离婚后女方可以获得一半家产,美国加州就规定住房归女方所有,这就保障了单亲母亲生活水平不下降,她们不用过多担心子女营养、教育问题,心理负担会轻很多。“在我国,虽然也有相关法律和政策,但多因执行不严导致单亲母亲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张晓平说。

单亲母亲的“药方”

尽管大多数单亲母亲都在努力调整心态、开始新生活,但她们面对的困难不少。据统计,单亲母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让孩子心灵上不受伤,给孩子完整的爱”。

有些单亲母亲在子女面前抱怨前夫,甚至阻断子女与前夫的见面机会。张晓平表示,这样做可能让孩子恐惧婚姻。事实上,很多单亲母亲的父母也存在着矛盾,只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她们没有离婚,却在冲突中造成了负面影响。单亲母亲应该做的是不让子女重复自己与前夫的错误,让孩子学会原谅父母的错误。这样不仅子女会成长得更健康,单亲母亲本身也能走出“恨”的误区。

此外,有些子女教育的焦虑是单亲母亲在“自己吓自己”。她们认为,缺少父亲的榜样作用,儿子会出现女性化现象,而女儿则不够自信。“其实,当前的社会是开放型社会。离婚后,女儿学习自信、儿子学习成为男人乃至社会人规范的机会不会减少,学校、网络、以及社交都是正常渠道。因此不必杯弓蛇影”,刘梦说。

她认为,单亲母亲在关注子女之外,还应该关注自己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有的女士离婚后不见朋友、不参加同学聚会,殊不知这种自我封闭的行为会使她们更难走出离婚阴影。

离婚后,单亲母亲还会碰到再婚的问题。张晓平认为,单亲母亲应反思前段婚姻失败的原因,避免过往的错误,展示自身优点,寻找新的伴侣。“在新的婚姻中感受到爱,能够让单亲母亲更好地弥合心理伤痕。否则有时女性在理智上已经放下过往、尝试原谅,但心理创伤依旧”。

刘梦也认为,单亲母亲需要从破裂婚姻中学习、对未来生活有所借鉴、找到方向。当然,社会也需要给予单亲母亲宽松的环境,不要将其归为“另类”。比如美国有接近一半的家庭是单亲的,但是社会的理智态度,相对平等的再婚“市场”使得单亲母亲很少有心理问题。

1/6

中国离婚家庭中,

大约67%的家庭有孩子。

而离婚时,

只有1/6的男人选择要孩子。

数据来源:中国妇联

本文记者新浪微博:@bk秦勉tina

邮箱:

上一篇:静物拍摄,你也可以试试 下一篇:利用洞穴的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