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均衡问题

时间:2022-06-18 12:32:00

略论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均衡问题

摘要:危险驾驶罪是2011年新规定的一种罪名,由于法律规定刑事处罚比较抽象,最高法院亦没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全国“遍地开花”的醉驾案裁判结果各式各样,量刑非常不均衡。本文拟从我国刑事政策角度对该条文进行解读,以期完善量刑规范化,达到对此类案件均衡量刑。

关键词:危险驾驶;量刑;均衡

自从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机动车(以下简称“醉驾”)和追逐驾驶机动车规定为危险驾驶罪以来,作为新罪名,对其理解和运用还不统一,为使危险驾驶行为的量刑回到正常量刑轨道上来,各地法院应尽快、统一理解、掌握新条文的立法本意,均衡量刑。

一、对危险驾驶罪的理解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规定,危险驾驶行为包括“追逐竞驶,情节恶劣”和“醉酒驾驶”两种情形。该条采用的是叙明罪状的形式,将其他危险驾驶行为排除在外。因此在司法上认定危险驾驶罪时,应以这两种行为为限,对于其他危险驾驶行为,只能适用行政处罚。

(一)对“追逐竞驶,情节恶劣”行为的认定

危险驾驶行为有两种,一为“醉酒驾驶”,二为“追逐竞驶”。如何理解这两种危险驾驶行为,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醉酒驾驶”,已有非常明确的法定判断标准,只要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毫升,即可认定。而如何理解“追逐竞驶”,理论和实务界争议较大,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从字面上理解,“追逐”意为追赶,“竞驶”意为驾驶车辆竞赛,它是以公众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的侵害或者危险为内容的犯罪,注重行为对“公众”利益的侵犯。因此,“追逐竞驶”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赶、比、超的心理态度,不以两车或两车以上参与为必要,不要求必须具备一个以上的追逐竞驶对象,只要具备“追逐竞驶”中常表现出来的违章的危险驾驶行为即可。因为“追逐竞驶”本身并不具有违法性,例如,两辆车在道路相互追赶,谁比谁快,或比谁先到达目的地,显然是“追逐竞驶”,但只要他们完全遵守交通法规,这种“追逐竞驶”就是完全合法的驾驶行为,不是法律打击的对象。“追逐竞驶”打击“追逐竞驶”中所表现出来的违章的危险驾驶行为,如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突然并线、闯红灯、越界逆行等等,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能成为法律规范的对象。 “追逐竞驶”并不是“飙车”的同义替换,“追逐竞驶”是比超速行驶更大的一个概念,他打击的是一系列的违章的危险驾驶行为,超速驾驶只是“追逐竞驶”式危险驾驶行为的打击对象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强行超车、突然并线、闯红灯、越界逆行等危险驾驶行为刑法使用“追逐竞驶”一词,不是为了强调成立“追逐竞驶”必须具备竞驶心理和竞驶对象,而是为了概括一系列危险驾驶行为。

追逐竞驶的行为构成犯罪,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对于“情节恶劣”的认定需要具有司法解释权的部门进一步予以明确。如将持续多长时间、多少路程、参与人次、超速程度、发生的路段、是否处于高峰期等因素作为判断“情节恶劣”的标准。

(二)对醉酒驾驶的认定

对于“醉酒”状态,应当以客观标准来判定即测定行为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虽然人的酒量有大小之分,对酒精的耐受性各异,但是对于酒量大小和酒精耐受性这种主观状态的认定比较困难,因此不能以主观标准来判定“醉酒”状态。危险驾驶罪不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而只要求行为人实施了危险驾驶行为,使犯罪客体处于危险状态,犯罪即告成立。我们强调的是行为人对危险驾驶行为的认识,而不要求危险驾驶可能出现的后果。因此,只要行为得以认定,且以行为本身的一般情况或者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可能性即可,无需对具体的危险进行司法认定。

二、危险驾驶罪量刑不均的原因及影响

对于危险驾驶罪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第2款规定,犯本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根据我国刑法总则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因此,本罪法定刑为拘役型和罚金型。量刑,是实现惩罚的目的,确定惩罚分量的一种量化过程。均衡是指没有任何变化趋势的状态。量刑均衡就是指在确定惩罚分量的过程做到均衡没有变化趋势。量刑均衡不仅可以实现裁判统一,保证裁判的预期而且可以减少恣意裁判,实现个案公正从而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权威。

实践中发现存在案情相同的案件处理结果相差甚大的情况。同一法院对同一案情,也会出现皆然不同的裁判结果。对该罪的审判结果,可谓判法五花八门,非常混乱,量刑非常不均衡,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或标杆。之所以出现严重的量刑不均衡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认识上的原因,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规定的罪名,醉驾行为突然由原先行政法调整范围上升为刑法调整范畴,宣传和准备的时间不足。我国是一个非常深厚的酒文化的国家,人们很难接受醉驾犯罪问题。宣传力度也不够,很难获得其它法院对醉驾的量刑情况。另外,新增加的刑法具有天然不完善性,对于怎么追究刑事责任才能体现罪刑责相适应,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这就给司法审判带来了新的挑战。2、廉洁上的原因,在当前腐败问题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在法律又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在廉政布控存在漏洞的情况下,不廉洁问题就会出现,从而导致个别醉驾刑罚能低则低,使各地刑罚出现严重失衡。3、立法上的原因,危险驾驶罪属于一种较轻刑犯罪,其最高刑罚为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且没有量刑幅度,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另外,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对其还不能适用逮捕强制措施,这就给人们形成一种错觉,即认为是犯罪,判多判少也无所谓,都可以接受的,可以容忍的,基层法院的个别法官也有这样的思维,导致醉驾个案刑罚较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各地法院出现判法严重失衡或不一致时,人们的视野开始质疑了司法的公正性,认为法院对醉驾处罚并没有体现出公开、公正的司法价值,质疑社会的公正性。上述原因促成了刑罚量刑严重失衡,导致了社会各界对法院判决的不理解,让社会民众无法去信服,伤害了民心,甚至去质疑法院判决的公正合理性。

三、实现危险驾驶罪量刑均衡的对策

1、从制度上进行解决。即加强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以刑事政策对法官进行积极指导。危险驾驶罪之所以出现量刑失衡现象,其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这种统一的标准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需要加强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对醉酒驾驶这一犯罪行为予以规范化,尤其是量刑方面由抽象化向具体化方向转变,可以规定哪些方面必须判处实体型,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缓刑案的高发趋势;可以设置关键情节(如以不同酒精度作为参数)量刑起点及其它情节的加、减幅度,解决各地对相同行为裁判结果差异太大的问题;可以规定只有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裁判免予刑事处罚,严格限制免刑案的发生。

2、从技术上解决。即确定量刑基准,量刑基准的确定是追求量刑精神化目标的产物。对于醉酒驾驶行为,以酒精度设置合理的量刑基准,以其它量刑情节做加减法。因为醉酒驾驶主要体现在酒精浓度上,而且酒精浓度又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直接决定着危险程度,所以此技术设计上要以酒精浓度为主线、为基准,然后再结合其它犯罪情节来确定合理的量刑裁判结果。结合审判实践,考虑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打击醉驾行为的需要,本文认为以酒精浓度幅度80-100ml/100ml、101-150ml/100ml、151-200ml/100ml、201-250ml/100ml、251-300ml/100ml、300ml/100ml以上确立六个量刑幅度为宜,每个幅度是增加拘役一个月,然后再根据其它情节确定具体刑罚量,即是否存在无证驾驶、人群密集地方行驶或高速公路行驶、吸食后驾驶、报废车或超载情形、否存在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情况、造成严重后果、配合交通安全检查和检测、累犯及前科、自首或立功悔罪表现、积极赔偿受害人并取得谅解等从重或从轻情节,并确定每个从重或从轻情节相应增加或减少的合理天数,如可以规定10-15日为宜,但宣告刑要以月为单位。由于该罪属于轻刑犯罪,因此还要规定可判处缓刑的条件及不适宜适用缓刑的情形,但应严格限制适用缓刑,否则不力于打击醉驾行为,起不到震慑之目的。对于“追逐竞驶”行为,由于取证困难,而且定罪标准比较主观,只能根据犯罪情节确定量刑基准。

3、从提升法官自身素质进行解决。建议强化廉政建设,提高廉政抗腐能力;加强能力建设,实行专人审判,有利于同一法院量刑相对一致性;建立上下级报送制,对于每一起酒驾案件,都向上级法院报送备案,发现问题的及时纠正,并适时发出指导性意见,指导基层法官把握办案标准;实行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制。

4、危险驾驶罪量刑均衡与《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链接。可以把危险驾驶罪纳入量刑规范化来处理,实现量刑均衡。

危险驾驶罪量刑均衡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各个方面因素,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来共同规制,加以解决。相信不远的未来,危险驾驶罪量刑将步入正轨,更加公开、透明、公正,裁判结果将不再受到外界的质疑,实现立法宗旨。

参考文献:

[1]蔡智玉.醉驾型危险驾驶罪量刑情节的把握[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4).

[2]彭卫兵.量刑均衡论[D].湘潭大学.2005年.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检察院,福建 安溪 362400)

上一篇: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当前跨国、跨境电信诈骗案件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