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8 12:05:19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在生育期妇女中发病率约为25%,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含雌、孕激素受体,其生长发育与雌、孕激素密切相关。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使肌瘤体积明显缩小[1]。因此本文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108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年龄30~53岁,平均年龄为44.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月经过多、经期延长70例,有压迫症状21例,痛经22例,失血性贫血56例,血红蛋白(Hb)最低56 g/L,平均84 g/L。在此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用过激素药物,并行诊刮病理证实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治疗前查均无心、肺、肝、肾疾病,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肌瘤均

1.2 治疗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10 mg自月经第1~3天开始服用,每晚睡前服,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及妇科检查,彩色超声测量子宫及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体积大小。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各激素测定的批内、批间误差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s表示所测数据,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贫血的改善 108例患者均出现闭经,21例有压迫症状者16例有明显改善,22例痛经患者服药后痛经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均得到纠正,平均Hb自8.4 g/L升至11.0 g/L。

2.2 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 见表1。用药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4.9%、38.1%,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x±s,cm3)

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治疗前335.2±38.5 77.5±20.3

治疗后251.2±35.3 46.3±14.9

P值

2.3 用药前后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

用药后E2及P比用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

表2

用药前后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比较(x±s)

FSH(IU/L)LH(IU/L)E2(pmol/L) P(nmol/L)

用药前28.76±7.2821.63±4.49336.57±71.320.97±5.7

用药后13.62±4.310.96±3.26151.06±30.86.14±4.14

P值>0.05>0.05

2.4 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有12例出现食欲减退,有24例出现轻微潮热,2例出现转氨酶增高,无自觉不适,停药后恢复正常。

2.5 随访 用药一疗程后停药,随访6个月。随访101例,随访率93.52%。其中74例于停药后1月内月经恢复,19例停药后2个月内月经复潮,8例停药后6个月随访月经均未复潮。101例患者停药6个月后,59例子宫肌瘤无明显增大,有效率58.42%;42例子宫肌瘤有不同程度增大,年龄均

3 讨论

3.1 米非司酮的应用指征 近绝经期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后

作者单位:465150河南潢川县人民医院

引起闭经,可提前过度到自然绝经,肌瘤继续缩小,从而避免了手术。但部分患者停药后存在复发的缺点,故目前药物治疗不能完全代替手术治疗。米非司酮可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纠正贫血,减轻盆腔充血等,可直接作为术前辅助治疗,特别是严重贫血及肌瘤较大者,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而且对因子宫肌瘤引起的不孕患者,用药后还可增加受孕的可能性。

3.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 人体肌瘤组织中存在雌、孕激素受体并且含量明显高于周围肌层,孕激素受体(PR)的mRNA也呈过度表达。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与PR亲和力是孕酮的5倍,有效地阻止了与PR的结合。米非司酮与PR结合后引起受体变构,多处磷酸化,使受体二聚体虽与DNA结合区相结合,但无法激活有赖于P的基因,使不能激活转录、合成蛋白质PR,从而起到阻断孕激素促子宫肌瘤生长作用[2]。同时它可以抑制孕激素的活性,使卵巢黄体溶解,体内P和E2水平下降[3],从而导致闭经。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且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此同时,医生一定要做好诊疗工作,充分认识其应用指征,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痛苦,为社会节省医疗资源,给人们带来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24.

[2] 喇端端,吴步初,季晓琼,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9(2):195-197.

[3] 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1):15.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