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山制造”之前

时间:2022-06-18 10:20:52

写在“中山制造”之前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数码相机领域非常不平静的一年。受到智能手机的强力挤压,全球数码相机市场大幅萎缩,2013年上半年中国数码相机总零售量435万台,同比下滑35.08%。与数码相机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也震荡不断。在市场的紧逼之下,日本数码相机企业一方面纷纷下调财报预期,一方面希望把部分产能从中国转移回日本列岛,以挽救低迷的就业。但只有尼康Df,富士X-E2等很昂贵的产品才能享受回国待遇,因为中国制造已经是产品性价比的重要保障,谁敢轻言离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产地,占全球出货量的将近80%,产品包括技术最先进的微单相机尼康1系列,奥林巴斯最昂贵的微单OM-D系列。2013年,日韩大批重要产品在华同步,如佳能EOS-M2,三星GALAXY NX,索尼QX镜头相机系统等等,让中国市场和世界越来越同步,那种在日本上市很久都无法在国内买到的数码相机越来越少见了。在中国,2013年的摄影器材大展不但有一年一度的北京P&E――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还有全新推出的广州SCPE――广州国际摄影器材及数码影像展览会。由于2013年5月SCPE受到南方厂商的强力追捧,竟盛情难却在11月又举办了一届。

重量级数码相机消费国的沉默

中国已经和全球的摄影产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中国的数码影像品牌在哪里?自2006年数码单反相机逐步普及以来,可交换镜头数码相机的热度逐年上升,日系各大相机品牌为了在国内市场攫取更多属于自己的忠实用户,新概念、新技术、新机型针锋相对、层出不穷――人家如火如荼关注着的“斗争”事业,而中国同行们却完全插不上嘴;在中国主流影像媒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津津乐道的进口器材话题旁,中国产品安静的像一只琥珀。

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自己的企业,更别提可以牵头制定标准的行业协会了,我国著名照相机影像学家钱元凯接受专访时说,“目前我国的数码相机还没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只有推荐性的行业标准,这种标准不具备强制性。我国不是数码相机的生产国,咱们定的标准都要根据外国相机来制定。人家说达不到,你也没办法。要是我们自己能生产,那就厉害了,我们能达到,别人达不到就别进入中国市场。可是现在我们达不到,去要求别人,这就很容易扯皮。”

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没有国家最低门槛标准的情况下,相机只要符合经当地质监局备案的企业标准,就是合格产品。“如果产品经当地质监局备案的企业标准低于行业标准,那只能说是企业标准不合理、不先进,而不能判定为产品不合格。”

河东河西三十年

我国怎么会没有照相机企业呢?记忆里风光无限的海鸥,凤凰,都到哪儿去了?很多影友以为是数码技术的落后让我国相机事业蒙尘,事实上中国的照相机并不是在数码浪潮中倒下的,他们的倒下远在数码时代兴起之前。1984年10月,全国照相机总产量逾越百万台大关,市场一片大好。但同年,商业部从日本进口中高档照相机也达20万台,国外照相机开始成规模地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中国照相机行业骤然发现自己的对手不但有质量考究的专业单反,更有装满了电子传感器、集成电路的自动对焦傻瓜相机,此时中国照相机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在市场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大好局面下竟突然全线溃败。

相机产业的溃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是历史的原因。我国照相机行业诞生自20世纪50年代,从无到有,充满了艰辛。那时的中国还处在被东西方列强封锁的阶段,不懂原理,就买来仿制,不能进口光学玻璃,就自己研发。我国是少数几个光学玻璃实现自给的国家,也是仿制相机最多的国家。我国曾系统地仿制生产过德系、苏系、日系,甚至包括瑞典的哈苏等多达50多个型号的照相机,模仿的对象不乏徕卡M3,禄莱35,哈苏500c,美能达SR-2等相机史上的无上经典。但从民用照相器材实现全面自动化以来,相机制造对产业配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当代数码相机更是高度集成化的消费电子产品,不但要求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气工程、IT软硬件等诸领域都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更要求这些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成低成本的零配件制造能力……想在一个工厂甚至一个企业集团内解决问题都是非常困难的,这个产业链如果不能在市场大发展的时候及时建立起来,白白错过了最好的光阴,追赶起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忍受在经济上更长时间的亏损。在日本,照相机工业具有高度的社会分工。钱元凯举例说:我去日本考察,一台240个零件的相机,由多达270个工厂提供零件,270个厂中有很多是小型的加工作坊,采取家族化管理,每个作坊都有自产的专用生产设备,并握有独门技术专利。日本企业以他们特有的韧性和社会分工意识造就了照相机王国的神话,我们的相机制造业也曾想采取这样的模式,由于工业基础和行业环境等诸多原因,这条路在中国一直没有走通。

最后看我国的科研体制。进入数码时代后,相机成为光(光学)、机(精密机械)、电(电子电气)、数(数字技术)一体化的IT产品。一方面,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许多企业每年都有数十款新品上市。仅2011年,日本大厂加韩国三星,就有150余款新相机问世,平均不到两天半就有一款。想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买的东西还没有落地,这个产品就已经被淘汰了。这就是为什么尼康把最先进的生产线搬到无锡去生产我们却什么也学不到。另一方面,相机厂需要的专用集成电路,专用微处理器,我国企业都无法提供。很多新材料、新工艺在其他支柱行业可能都没到位,面向一般消费市场的照相机行业就更是只能干着急。即使引进了硬件,编解码技术方面也是白纸一张,无力吸收国外的设计,更别说进一步研发创新了。在这样的现状下,中国数码相机产业无法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开发能力不足―依赖―更不足―更依赖”的双重怪圈。

海鸥凤凰何处飞?

如今的海鸥在做什么呢?2013年的P&E展会期间我们也努力在庞大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厅里找到了海鸥5米长的展台。新股东的加入为海鸥集团带来了新的业务,但直到2013年P&E大展,海鸥参展的产品仍然主要是一些小配件,直角取景器、相机液晶屏用的遮光罩等。使用120胶卷的海鸥4A相机,作为收藏品保持少量生产。从公司整体看,照相机制造已不再是海鸥的主要业务,公司暂时还没找到新的主营业务,目前保持多种经营的状态。2013年的最后一天,海鸥隆重推出名为CF100的新型数码相机,这也是国内第一台自主品牌的高级便携数码相机,它搭载1/1.7英寸1010万像素CMOS传感器,海鸥声称采用其自主研发的SIPT2代图像处理器,感光度范围ISO 80~ISO 12800,最高连拍速度11fps,在1080p全高清状态下输出帧率可达到50fps。海鸥的突然“复苏”让人们显得有些来不及消化,但很快媒体根据等效24mm~90mm F1.4~F2.3的镜头指标的线索,找到了该机的孪生兄弟:那就是2012年7月推出的松下LX7高级便携数码相机。不过尽管如此,这也是自数码相机普及以来,中国厂商推出的与国际主流水准最为接近的数码相机产品了。至于与海鸥同样辉煌一时的凤凰,两年前与深圳某公司合资,在P&E上展出了3D照相机和3D数码镜框。这些产品全部在深圳制造,已经属于纯正的IT产品,早已嗅不到凤凰205时代的金属气息。在传统的光学领域,凤凰的显微镜业务倒是开展得有声有色,但除此之外,他们更多的营业收入来源于为国外厂商的元件代工业务。

海鸥、凤凰,飞出了我们的记忆,与童年的那个插着腰喊茄子时面对的黑盒子泾渭分明,再难相认。相似处境的北京照相机总厂,已经多年不见新的照相机款式,在P&E大展上的北照展台的主要工作是展示其的德国“帕卡”家用数码相机。而帕卡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海鸥、凤凰在东德的难兄难弟“Praktica(曾被译为‘百佳’)”。

韩国之路

在海鸥凤凰辉煌的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影像制造业还连开裆裤都没穿上。直到2006年前后,人们才开始关注韩国一家叫Samyang的小镜头公司,它以为日本镜头厂商肯高代工手动对焦折返镜头起家,生产差异化的产品以谋生路,并顽强发展至今,产品也日渐靠谱。而电子巨头三星在20世纪末进入相机领域时可谓弯路重重。镜头基础完全是白纸一张,韩国人就与德国光学巨人施耐德合作制造镜头。三星也曾了自己卡口的单反相机,使用施耐德镜头,可是全无竞争力。韩国人毫不气馁,又与宾得合作,机身镜头使用宾得的PK卡口。这个阶段是宾得在数码相机领域的黑暗时期,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被佳能尼康远远甩在了身后,仅依靠PK卡口的老用户强撑门面。跟在身后亦步亦趋的三星就如同在跟随一个迷路的导游,状态也是可想而知。但宾得推出一部新品,韩国人也会生产一台几乎一样的数码相机,在参数上不打折扣,反而以增加显示屏面积,增强材料品质等方式积累人气。宾得在2006年终于复苏,推出K10D,这台数码单反相机完全达到了尼康和佳能同级别产品的水准,成为宾得的重生力作。三星也迅速推出了GX10,加料反而减价。不久三星通过多次并购,拥有了自己的感光元件生产线,让宾得用上了三星的感光元件。多年咬住一个师父不放,终于开花结果。如今三星把微单的发展当作自己最好的机遇,完全放弃了单反生产线,不断推出定位齐全的微单相机,并力求创新,以求在相机的历史上写下韩文。现在的三星相机,在人机工学、图像算法和光学元件素质上比起日本同行最好的产品还有一定差距,毕竟照相机这个行业,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但他们的技术整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对日本的相机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三星和LG,就像是皇马和巴萨,加在一起就是韩国电子领域的国家队。尤其在相机领域,国内没有内斗,一致对外。三星又是一个电子产业巨头,在IC芯片(MPU、MCU、RAM),液晶面板,电信号通讯等关键技术环节上一概可以自给自足,这些甚至是很多日本企业都难以抗衡的,这种威力恰恰在微单时代得以最大程度的爆发。韩国的路,我们为何不能走?早在十年前,微单还不存在的时候,连一些影友都预测出“无反光镜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将大行其道,却没有一个企业能抓住机遇,绕过单反时代直扑微单,来挽救我国的相机产业。2014年了,我们还有机会吗?中国的家电巨头海尔一直试图以贴牌生产的方式在数码相机领域有所作为。他们推出过三防功能的数码相机,长焦便携数码相机和自带投影仪的DV产品。海尔数码影像运营总监王东升说“任何一个品牌的相机都有个积累的过程,从技术实力到资金。”当我问及盈利状况时,他则表示:“我们海尔的所有部门都是盈利的,不盈利的部门会被砍掉。”我们对这个答案感到意外和不解,海尔和三星近似,是一个行业门类相对齐全的大集团,在IT领域也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资源利用得当是有可能在数码相机或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但现在大家都知道,不做好开头几年只赔不赚的打算,想做好数码相机这种复杂技术的产品是不可能的。曾经高调的爱国者赔不起,如今不也锋芒尽失了么?

谁是中国的希望?

百诺是我国一家民营三脚架制造商,位于广东中山,从2006年开始在我国主流摄影三脚架市场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经过多年积累,产品质量已不逊色于外国厂商,并从欧洲、日本的脚架名牌手中争得了大量份额。董事长刘昊说:“做自己的品牌,真的很辛苦,现在有多少人都来中山做三脚架,知识产权也得不到保护。举例说,要是一个犹太人在沙漠里开个加油站,生意火了,第二个犹太人就来开个洗车店,第三个犹太人来开个配件店,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有生意。但在中国你开一个加油站,生意火了,旁边人也会来开一个加油站,第三个人来了还要开加油站。”如今百诺已经拥有多个产品线,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几年前百诺有了摄影包生产线,生意比脚架还火,每次我问他:“做摄影包是不是比卖脚架利润高多了?”他都严肃地转移话题说:“我们将来还是想做镜头。”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成才 下一篇:家园互动转变家长“小学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