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钱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8 10:03:25

马钱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面瘫。根据引起面部神经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其临床特点表现为:病变时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周围性(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其临床特点: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但上睑肌除外,因该肌肉受动眼神经支配),如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额纹消失,咽部肌群瘫痪症状与核上瘫相同;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本人于2003年~2007年在口腔门诊用马钱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例,治愈率达90%以上。

1一般资料

四年内共采集28例患者中男17人,女11人,年龄18~35岁,均出现口角下垂,鼓腮功能障碍,皱眉患侧额纹消失以及患侧眼睑不能闭合,经特殊检查出现不同程度的味觉、听觉和唾液分泌障碍。将病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4位患者,其中a组中每一位患者在b组中可找到相同症状的患者与其对应。

2方法

2.1常规检查

首先视诊发现患者患侧口角下垂,让患者鼓气出现功能障碍,皱眉患侧额纹消失,嘱患者闭眼,患侧眼睑不能闭合。

2.2特殊检查

2.2.1味觉检查

伸舌用纱布固定,擦干唾液后,以棉签蘸盐水涂于患侧的舌前2/3,让患者示意有无味觉。

2.2.2听觉检查

以听音叉(256hz)分别对患侧与健侧进行由远至近的比较,患侧听觉增强。

2.2.3泪液检查

用滤纸两条作泪量测定,如膝状神经节以上岩浅大神经受害,则患侧泪量显著减少。

2.2.4唾液流量测定

取5克白蜡让患者咀嚼,全唾液量少于3ml为泌减少。

3结果

根据味觉、听觉及泪液检查结果,即可明确面神经损害部位,从而作出相应的损害定位诊断:

3.1茎乳孔以外:面瘫。

3.2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

3.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3.4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唾液泪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3.5桥脑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除面瘫外,感觉与分泌功能障,一般均较轻,如损害影响听神经时,尚可发生耳鸣、眩晕。

3.6核性损害:面瘫+轻度感觉与分泌障碍,但往往影响外展神经核而发生该神经的麻痹,若损害累及皮质延髓束时可发生对策偏瘫。

4治疗

对患者治疗按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三个阶段进行:

4.1急性期

患病1-2周内视为急性期,在此阶段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

4.1.1首先取一枚马钱子切成片状,顺序排在6 cm X 9 cm的胶布上并敷于患侧面部,同时服用强的松片30mg晨服1次,连服三天,第四天起减量连用8天,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mg每日一次,维生素B12 100微克每日两次,一周后更换马钱子。

4.1.2b组患者的治疗:仅服用强的松片和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针,用法同a组患者。

4.2恢复期

患病第二周末至两年内为恢复期,在此阶段治疗主要是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加强肌收缩。

a组患者的治疗:一周更换马钱子一次,同时轻者一般更换4次马钱子,重者更换6次马钱子即可康复。本组中14位患者经过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13位患者完全康复,仅有一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未痊愈;b组患者的治疗: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针,用法同急性期,同时肌肉注射加兰他敏25mg一日一次,本组中14位患者经过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9位患者完全康复,5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未痊愈。

4.3后遗症期

经过治疗两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按永久性面瘫处理,对于两组中经过治疗仍未能痊愈的应考虑手术治疗。

5讨论

中药马钱子性苦寒,有大毒,功能散血热、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番木鳖碱。番木鳖碱具有兴奋脊髓反射功能,可提高横纹肌、平滑肌的张力,经局部帖敷刺激有助于面部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经过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三个月的复查、2年的追踪,a组患者:13位康复的患者中未出现复发,1位未痊愈的患者病情未出现恶化,通过加用马钱子治疗其治愈率达92.86%。b组患者:9位康复的患者中未出现复发,5位未痊愈的患者病情未出现恶化,其治愈率为65%。经过两组比较运用马钱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未运用马钱子治疗的患者,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上一篇:双氯芬酸钠栓配合组合式减创减痛人工流产术的... 下一篇:输卵管妊娠治疗后的生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