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玻璃幕墙的安装工艺

时间:2022-06-18 09:32:03

谈玻璃幕墙的安装工艺

【摘要】玻璃幕墙采用玻璃作为饰面材料,覆盖建筑物的表面,如同罩在建筑物外表的一层帷幕。玻璃幕墙一般由结构框架、填衬材料和幕墙玻璃所组成。幕墙的安装工艺非常重要,每一步都要求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只有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施工,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玻璃幕墙;施工工艺

一、玻璃幕墙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幕墙预埋件检查 立柱准备 立柱安装 横梁安装 主要附件安装 安装层间保温防火材料 面板安装 注密封胶 收边收口 清洗幕墙 竣工验收。

二、玻璃幕墙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

① 按照复测放线后的轴线和标高基准,严格按构件式幕墙分格大样图用垂准仪和水平仪进行洞口和分格线的测量放线。因为立柱的安装,对幕墙的垂直度和平面度起关键作用,所以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决定幕墙的质量。在测量竖向垂直度时,每隔4或5条轴线选取一条竖向控制轴线,各层均由初始控制线向上投测,形成每根立柱的分格垂直线。

② 根据标高水平基准线和立柱分格垂直线设置标高水平基准钢线和立柱垂直基准钢线。如果不用钢线而用经纬仪直接安装立柱,需用2台经纬仪同时控制一根立柱的平面度和垂直度,安装工作面窄。设置钢线后,可以同时进行多根立柱的安装,工作面宽。检查测量误差。如误差超过图纸规定,应及时向设计师反映,经设计变更后方可继续施工。

③ 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应与主体结构测量相配合,其偏差应及时调整,不得累积。应定期对幕墙的安装定位基准进行校核。对高层建筑的测量应在风力不大于4级时进行。

2、幕墙预埋件检查

① 检查预埋件:根据复测放线和变更设计后的构件式幕墙施工设计图纸逐个找出预埋件,清除埋件表面的覆盖物和埋件内的填充物,并检查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结合是否牢固、位置是否正确。

② 如预埋件偏差过大,应对预埋件进行纠偏处理。经业主、监理等有关方面签证后,方可按纠偏后的方案施工。胀锚螺栓或化学螺栓施工后需经国家指定的检测单位作拉拔试验,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立柱准备

①、检查立柱的安装孔位是否符合构件式幕墙施工设计的节点大样图。除图纸确定的现场配钻孔外,如孔位不对,应退回加工车间重新加工。

②、以立柱的第一排横梁孔中心线为基准,在立柱外平面上划出标高水平基准线;将立柱截面分中,在立柱外平面上划出垂直中心线。

③、将转接件(角码)和立柱芯套安装在立柱上。检查转接件是否成900,如果误差过大,应立即更换。如果立柱外伸长度较大,允许在立柱两侧用沉头螺钉将芯套固定,但每侧沉头螺钉数量不得少于3个,伸缩缝不能设在暴露位置。

4、立柱安装

①、构件式幕墙立柱安装误差不得累计,安装初步定位后应自检,并进行调整。立柱安装轴线偏差不应大于2 mm;相邻两根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2 mm。立柱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紧固。

②、上、下立柱之间应有不小于20mm的缝隙,闭口型材可采用长度不小于250 mm的芯柱联接,芯柱与立柱应紧密接触。芯柱与下立柱或上立柱之间应采用机械联接方法加以固定。开口型材上立柱与下立柱之间可采用等强型材机械联接。

③、多层或高层建筑中跨层通长布置立柱时,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联接支承点每层不少于一个;在混凝土实体墙面上,联接支承点可加密。每层设两个支承点时,上支承点宜采用圆孔,下支承点宜采用长圆孔。

④、 第一层基准立柱的安装:基准立柱是指洞口或轴线基准线两侧的第一根立柱。立柱安装应自下而上地进行,第一层基准立柱的下方为地面或楼板面。将第一层基准立柱安放在地面或楼板面上,上部以立柱外平面上划出的标高水平基准线和立柱中心线定位,下部用垫块调整。当立柱外平面上的标高水平基准线和立柱中心线与放线后的立柱垂直分格钢线和水平标高钢线重合时,立即将立柱的转接件(角码)点焊到埋板上;如有误差,可用转接件(角码)在三维方向上调整立柱位置,直至重合;第一层中间立柱的安装:由于一个洞口的竖向分格较多,为了减少积累误差,应采用分中定位安装工艺:如果分格为偶数,应先安装中间一根立柱,然后向两侧延伸;如果分格为奇数,应先安装中间一个分格的两根立柱,然后向两侧延伸。安装工艺与第一层基准立柱相同;第一层立柱的调整:在一层立柱安装完毕后,应测量洞口尺寸和对角线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统一调整立柱的相对位置。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2 mm,轴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2 mm,轴线左右偏差不应大于1.5 mm;立柱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紧固,并拆除用于立柱安装就位的临时设置。

⑤、安装各层立柱:基准立柱的安装:将各层基准立柱插人下一层基准立柱的芯套上,在伸缩缝处加一块宽15 mm的垫片,复测下立柱的上横梁孔中心与上立柱的下横梁孔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分格尺寸,保证立柱上下间伸缩缝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小于20mm,偏差不大于2 mm。当立柱上部外平面上的标高水平基准线和立柱中心线与放线后的立柱垂直分格钢线和水平标高钢线重合时,立即将立柱的转接件(角码)点焊到埋板上; 中间立柱的安装:将各层中间立柱按分中定位工艺插人下一层中间立柱的芯套上,在伸缩缝处加一块宽15 mm的填片,保证立柱上下间接缝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小于20mm,偏差不大于2 mm。其它安装工艺与第一层中间立柱相同;立柱的调整:在一层立柱安装完毕后,应测量洞口尺寸和对角线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统一调整立柱的相对位置;立柱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紧固,并拆除用于立柱安装就位的临时设置。然后密封立柱伸缩缝。

5、横梁安装

① 测量放线。以该层标高线为基准,按图纸拉出水平定位线。

② 横梁应通过联接角铝、螺钉或螺栓与立柱联接,联接角铝应能承受横梁的剪力,其厚度不应小于3 mm.螺钉直径不得小于4 mm,每处联接螺钉数量不得少于3个,螺栓不应少于2个。横梁与立柱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对位移能力。

③ 安装联接角铝。将联接角铝插人横梁两端。用不锈钢螺栓将横梁固定在立柱上。横梁与立柱间的接缝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

④ 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应进行检查、调整、校正和固定,使其符合质量要求。按设计要求,密封立柱与横梁的接缝间隙。

⑤ 同一根横梁两端或相邻两根横梁的水平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 mm。同层标高差:当一幅幕墙宽度不大于35 m时,不应大于4 mm;当一幅幕墙宽度大于35 m时,不应大于6 mm.

6、主要附件安装

① 焊接转接件: ② 按设计要求安装防雷装置。③ 安装防火层。

所有附件的安装必须符合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上一篇:浅谈国内桥梁设计安全性及耐久性 下一篇: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