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己适群,和而不乱

时间:2022-06-18 08:32:56

“当个人的钟声杂乱无章地唱响,将带来一个时代的终结;当群钟共鸣,将让世界为之震颤。”雨果以其生动的笔触将个体之于群体作如此譬喻。如其所言,个体作为架构起社会整体的微观基础,唯有适应群体的变化并不断自我调整,才能建立稳固之基。

群体的协调一致难以离开个体的自我调整,一则由于个体的数量之庞大,其聚合而成的惊人力量往往令人难以想象;二则个人作为独立的部分各有其思想与独立的自由,难以统一调度或强制使其趋于一致,而只能依赖于个体的自觉。梁漱溟在阐释人生必须解决的三大关系时,其一便提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此相类似,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成了永恒的命题。

当个体有自我调整以适应群体的自觉意识,群体将成为有序的系统而一直保持整齐划一的前进步伐。著名的软件专家列恩夫妇作为微软的核心高层人员,因其特立独行而引起内部混乱,当其自我反省,与其他人员保持和谐一致之后,便有了微软的井然有序以及层出不穷的产品。由此足见个体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此观之,当个人置于社会大团体之下,除了独立的“自由人”身份外,更具有了一层社会性的身份。当个人我行我素之时,群体便也极易陷入分崩离析的危险境地之中。

当个人意识从束缚之中被解放,呼唤集体意识的警钟又再次敲响。如此,则要求人们将自我以大团体为背景,树立起团体的意识。“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在孤独中得到发展。”托尔斯泰之语再次唤起个体对群体意识的强化。这并非等同于要个人抛弃自我的独立身份,而是指个体在保持个性独立的同时不脱离大部队的行进路线,能够与群体的大趋势及时保持一致。

乔布斯的一意孤行曾引起短暂的动荡,当再次回归,他学会了与团队的和谐共处,从而构筑起庞大的苹果王国。可见,当个人心中怀有集体意识,学会团队协作时,便打造了社会机器运转中环环相扣、不断节的链条。

调己适群,和而不乱。如此社会便不会陷入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而是个人与群体的高度融合,渐入张爱玲所描绘的“有了在和谐之中永恒的意味”之佳境。

(荐稿教师:黄红云)

评点:郑文龙

本文文思严密,论证充实,全面、辩证地剖析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统一关系。文章首先强调了个人构建集体以及社会的群己关系生成。其次通过事例、名言极具层次性地演绎了“调己适群,和而不乱”的群己调适与和谐关系,由群体、团体、团队以至全社会等诸多层面论述了个人调适自我以适应集体生活、实现集体意志的中心主题。文章围绕中心主题步步为营、层层说理,较为透彻全面地论证了核心论点。稍有遗憾之处在于文章立意为阐释“调己适群,和而不乱”而对群己权界与和而不同所论有欠,终未尽题中之意、话外之旨。

上一篇:普通中学如何突破高中语文教学 下一篇:人生路上的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