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包衣材料对五种益生菌保存期的研究

时间:2022-06-18 07:22:39

三种不同包衣材料对五种益生菌保存期的研究

摘 要:益生菌有益于机体健康,但在生产、保存过程中其活性常会降低;而包衣材料可以提高益生菌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使其发挥益生作用。试验通过平板计数法来评价3种包衣材料对5种不同益生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3种包衣材料对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20 d内,包衣材料2对5种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较强;60 d内,则是包衣材料1对5种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较强。

关键词:包衣材料;益生菌;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2.019

Abstract: Probiotics can promote the health of the body, but they will reduce the a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preservation. The coating material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biotics, and thus better play its prebiotic effect. In this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ree coating materials on five probiotics (Enterococcus faecalis, Bifidobacterium, yeasts, Bacillus, Lactobacillus) was evaluated by plate count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kinds of coating materials had some protective effects on Enterococcus faecalis,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um, Saccharomyces and Bacillus. In 20 day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ating 2 on five probiotics was stronger; within 60 day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ating 1 on five probiotics was stronger.

Key words: coating materials; probiotics; protection

益生菌具有促M机体健康的作用,同时还有抗癌作用,对肠炎类疾病也有抑制作用[1]。益生菌制剂没有残留,没有副作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其开发前景以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2]。在加工、运输、贮存过程中,益生菌的活菌制剂容易失活,或者生物活性降低,产品质量不稳定[3]。在此方面包衣材料有着明显的优势。

包衣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细胞技术之一,且用途广泛。包衣材料应用于益生菌的生产中很好地解决了益生菌不易大量生产和储存期短等问题。益生菌在防治疾病和抗生素替代等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潜力,国际营养学界公认,益生菌是一种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4],并可起到改善宿主健康和体内微生态平衡的作用[4]。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试剂

3种包衣材料(包衣液1,2,3);5种益生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由山东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保藏;5种培养基(甘露醇卵黄多黏菌素琼脂基础;粪肠球菌琼脂;TPY琼脂培养基;KF链球菌肉汤;MRS肉汤),购于青岛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 法

F,R,S,J,Y这5种益生菌,各取0.5 mL,加入生理盐水4.5 mL,进行倍比稀释,稀释至107。对照组,5种菌均取5,6,7这3个梯度,每梯度各取900 μL,加入生理盐水100 μL,混匀,备用;试验组,5种菌均取5,6,7这3个梯度,每梯度各取900 μL,分别加入包衣液100 μL,混匀,温箱中作用6 h,备用。分别从第105,106 ,107 梯度中取出50 μL涂板,观察各种菌的生长情况。以F菌为例。分别从对照组、试验组取出50 μL涂板,观察各种菌的生长情况。将剩余菌液置于4 ℃冰箱中待用。放置0,20,60 d分别涂板,观察对比各种菌的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包衣材料对益生菌存活率第1次(0 d)试验结果

根据预试验结果,选取106,107稀释度各50 μL进行涂板计数,其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可知,这5种菌在3种包衣液中作用0 d,其数量级均可达到109。

2.2 包衣材料对益生菌存活率第2次(20 d)试验结果

放置4 ℃冰箱中20 d,取106梯度50 μL进行涂板计数,其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这5种菌在3种包衣液中作用20 d,数量略有下降,但数量级仍可达到109;3种包衣液对各菌均有保护作用,包衣液3相对保护能力较弱。

2.3 包衣材料对益生菌存活率第3次(60 d)试验结果

放置4 ℃冰箱中60 d,取106梯度50 μL进行涂板计数,鉴定结果如图3~7所示。

由图3~7所示,5种菌在3种包衣液中作用60 d,数量均有下降,约下降了2个数量级;但包衣液3保护能力较弱,其中包衣液3对乳酸菌的保护能力尤弱。

2.4 3种包衣材料对5种益生菌存活量结果

从图8~14可以看出,3种包衣液对各菌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中,包衣1和包衣2保护作用相当;包衣液3保护能力呈现较弱,包衣液3对R菌的保护能力尤弱。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3种包衣材料Ψ喑η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均有保护作用,其中,包衣材料3的保护作用最弱,且对粪肠球菌和酵母的保护作用最低。20 d内,包衣2对5种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较强;60 d内,包衣1 对5种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较强。粪肠球菌在20~60 d内包衣1 的保护作用较强;乳酸杆菌在20~60 d内3种包衣保护作用相当;双歧杆菌在20~60 d内包衣3的保护作用较强;酵母菌在20 d内包衣3的保护作用较强,在60 d内则包衣1的保护作用较强;芽孢杆菌在20~60 d内包衣1 的保护作用较强。

随着益生菌的广泛使用,有效保护益生菌的生理活性成为当前益生菌研究的重点[6]。益生菌在加工过程中,其活性还有可能受到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外界环镜的影响,其活性便会大幅度损失[7]。对于一个益生菌产品而言,在使用及保存期间保持强效的活力,是评价产品好坏最有效的准则[8]。就目前来说,多数益生菌产品在规定期限内活菌的活力降低,致使大多数情况下益生菌往往达不到我国保健食品中对益生菌活菌数的要求[9]。如何提高益生菌的活力,提高益生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0]。本试验结果表明,3种包衣材料对5种益生菌具有不同的保护作用,为今后对这5种益生菌的保护和应用奠定了基础。益生菌的发展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包衣液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MANICHANH C,REEDER J,GIBERT P,et al.Reshaping the gut microbiome with bacterial transplantation and antibiotic intake[J].Genome research,2010,20(10):1411-1419.

[2]操银红.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5): 39.

[3]舒娜,芮汉明.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19(S1):67-70.

[4]张琳,O婷婷,綦文涛,等.乳化凝胶化法微囊化益生菌抗胁迫作用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11):3636-3642.

[5]周剑忠,董明盛,江汉湖.乳酸菌细胞的液芯包囊固定化技术及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82-84.

[6]房晓,段荣帅,王凤山.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1):142-144, 146.

[7]黄序, 李奇庚, 焦颖, 等. 肠溶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初步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摘要集. 北京: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05.

[8]秦翠丽,赵磊,李松彪,等. 益生菌微胶囊化技术研究概述[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11):1047-1049.

[9]曹永梅,许时婴,张灏.c肠溶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25(2):71-77.

[10]徐致远, 郭本恒, 陈卫. c乳酸菌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5(5): 198-201.

上一篇:为文艺事业走向高峰倾心尽力 下一篇:创新机制招商引资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