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提高写作能力

时间:2022-06-18 07:19:19

用好教材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离不开阅读,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源泉,以读可以促写,读写关系密不可分。新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的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对学生而言,强调读,正是为其写作铺垫基础,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芳华。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运用,掌握有效的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积累和运用的习惯,让他们从有意识地到自如的驾驭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

今天,虽然减负喊了很久,但事实上学生的学业仍然很繁重。阅读的时间有限,而写作更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一种脑力活动。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在不增加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呢?笔者根据体会认为,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谓“有机结合”即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把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教材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课文永远是课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这是我从教十多年最真切的体会。所以,认真阅读好教材,充分运用好教材,跟着课文学习写作,在每天就一节课的今天,在“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已经不大可能的当下,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一、学得方法,及时迁移

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教师要就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在课内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学生的每一次习作,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更要彻底了解他们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备课时充分注意,讲课中及时点拨,课后有效地进行单项写作训练,如《背影》一文作者抓住了在特定情境下对父亲背影形象的刻画,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深情。课上让学生学习理解后便要求学生运用这一手法写一个同学或其他熟悉的人。

当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书法中的临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们最终要让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新”, “仿”中求“活”,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挖掘教材,进行训练

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而缺少写作素材,无事可叙,无话可说,或即使下笔也很干瘪,我们就可以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米”。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的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数得。我们也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写、补充、接编和改写。如在学完《最后一课》后,让学生揣摩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了,你们走吧”后“脸色苍白”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也很乐意,既对学生进行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

三、抓住触点,多写随感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共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良好的时机指导学生写一些随感。如《马说》一文学过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当今社会现实来谈谈如果你是“千里马”--人才,你会怎样做,是等着被发现还是寻求时机自我展示才能……这样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课内留给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语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课外”(叶圣陶语)。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教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课本中受益,培养他们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并引导学生有机地将阅读和写作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写作文。

上一篇:关于新课程改革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下一篇: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