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立体构成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18 05:36:06

浅议立体构成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博物馆的概念也发生着改变。观众对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笔者试图通过立体构成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简化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各类形式语言,运用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使陈列焕发出新的形态,进而提炼展示主题内容思想,用抽象或者“写意”的创作手法来诠释展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艺术设计 立体构成 美的形式\

第一部分 立体构成的概念认识

在了解“立体构成”的涵义之前,我们有必要知道什么是“构成”。“构成”在 《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是“形成”、“造成”的意思。“构成”(construction)作为一个现代设计术语,用以表示一种现代设计的造形观念。“构成”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它是以各种视觉要素为素材,将两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按功能的、审美的、力学的或视觉形态动力学的秩序,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有趣味的、完整的视觉形态的造形活动。[1] “立体”即具有长度、宽度与高度的体积空间形态。那么,“立体构成”的涵义就是运用立体造型元素及构成规律,借助材料和技术的手段来塑造立体和空间,完成三维视觉造型的活动过程。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造型设计的基础,在室内外空间的构成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体构成源于20世纪初俄罗斯的构成主义艺术流派,其构成主义思想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得到了发扬光大。立体构成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设计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一些国外著名设计大学更将其设置为构成教育,不仅作为基础课程,而且还成为一门专业。立体构成的原理应用非常之广泛,包括公共艺术、雕塑设计、陈列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这里自然也包括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所不同的是博物馆陈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展览,这是由博物馆的价值定位和展示特征决定的。

第二部分 立体构成与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博物馆的概念也发生着改变。博物馆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保管一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2]现代博物馆不在只是拥有永久性的展览厅,还举办各种类型和主题的临时展览和特别展览,并为参观者提供短暂的休息、餐饮、欣赏音乐或演讲等各种空间。博物馆自身不再只是文物的积累、藏品的存储、历史的收藏和静态的展示。更多的学者认为博物馆应站在时代的前沿,催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体验崭新的艺术、道德、观念和行为。成为展示文明的阵地,成为讲故事的场所和还原历史的地方。而陈列展示作为博物馆基本职能之一,是博物馆文化价值的精髓,陈列艺术是体现博物馆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即博物馆的中心工作,向观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甚至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陈列展览反映了博物馆文物收藏,文物保管的价值,体现了博物馆科研成果的水平,是整个博物馆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

作为陈列设计者要从整体布局入手,对照所要陈列主题和内容,尽量地带给参观者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那么,如何结合博物馆展品特点,配合陈列内容设计严要求、高标准的完成好陈列形式设计呢?其中不乏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笔者试图从立体构成原理中寻求提高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措施和方法,希望和能够和大家共同探讨。

陈列艺术设计应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调动一切可适用的艺术手段,最大限度地体现展品的艺术形态和特色,充分发挥其艺术的特性,使其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和谐,才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一)、简化、提炼、抽象

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立体构成的造型基本元素,即点、线、面、体来概括简化各种形态,将之简化到立方体、圆锥体、球体、多面体和异形体等各种几何形体中去,换句话说,就是从周围众多的形态中概括、提炼、抽象地表达形态。我以为,通过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简化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各类形式语言,力图提炼展示主题内容思想,用抽象或者“写意”的创作手法来诠释展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陈列艺术设计探索的方向。

1、“点”

在陈列空间布局中,“点”是一种表达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无论它的大小、厚度、形状怎样,只要当它同周围其他形态相比,具有凝聚视线、表达空间位置的特性,形成较小的视觉单位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点”。点的概念并非绝对,因为在立体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意义上的点,而只能是相对比较而言。“点”在空间中一般起点缀的作用,根据本身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征,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对比强烈时,就形成视觉的注目点,吸引人的视线,从背景中跳跃出来。“点”在空间中又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在规则、呆板的空间环境中,常常需要用点的实体来丰富空间、活跃气氛。“点”常常是与其他形态要素相组合的,很少作为纯粹的三维结构来造型。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铜车马展厅陈列的陪葬用的青铜盾牌、伞杆复制件等,运用点构成的原理,使本来呆板的空间变得活跃起来,同时底座的用材也比较妥当,粗糙的侧面与光滑的地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形成了视觉的注目点。(图1)

2、“线”

在几何学中线是由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的。立体构成中,线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折线)和曲线(包括几何曲线、自由曲线、C形曲线、S形曲线以及回形曲线)两大类。不同种类的线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通常情况下,直线表达思维的直接合理性,曲线表达思维的间接趣味性。直线有方向性,硬直、明确、直接,代表男性气概。曲线无方向性,优雅、柔软、有速度感、间接,充分表现出女性的纤细柔和。在陈列空间布局上中,一般是通过“线”形成整体骨架,成为空间的支撑,决定流线的方向或者强调形体的轮廓等。把握线形态在陈列空间中的节奏关系,使整个空间形态具有较强的层次感、伸展感以及动性的韵律感。(图2)

3、“面”

立体构成中的面,是二维特征(长和宽两个方向)比较明显的、薄的形体。它虽然有一定的厚度,但其厚度与长度相比要小很多。面的形态非常丰富,一般概括为平面和曲面两种空间形态。在陈列空间中,这主要取决于参观者的视角和所处的位置决定的。若将“平面”和“曲面”结合运用,则会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展示效果。

4、“体”

在立体构成中,体就是面在三维空间中按不同方向运动的结果,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形成。体与外界有明显的界限,是一个封闭的、力度感强的形体。这与陈列内容划分的各个单元颇有些相似,即每个展示单元被看做是一个“体块”,一 个“点”“线”“面”的再次综合运用。根据每个单元展示的主题内容不同,“体块”的设计上可以灵活选用色彩,材料和质地等,使展厅形式灵活多变又不失和谐统一。这就需要设计者在陈列布局之初就含有“体”的思想。(图3)

(二)、 围合、重组

空间的立体构成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或围合重组而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形状、大小、材质、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其效果也深受这些要素的影响。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览,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展出面积达五千多平方米,集中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展出文物数量较多且造型精美制作精良,像“青铜戈”以及“车马饰件”等进行独立展示时,很难反映展品本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又不易用文字表达。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历史文献记载或者器皿纹饰、用途接近者以科学合理的支架作为支撑,以“点”或“线”的形式围和重组成为一个“面”或“块”,既可以是水平的面块,也可以使垂直的面块。节省空间的同时,又起到展品之间的对比、映衬和整合的作用。(图4)

第三部分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运用

博物馆陈列的艺术设计应服从于陈列性质和内容,但同时陈列形式美本身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主次与重点、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以及节奏与韵律等等这些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也同样适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试想,一个缺乏重点,比例失衡,毫无节奏的陈列展览,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成功的陈列艺术设计不仅要做到主题突出,个性鲜明,更应该突破传统的陈列思维模式,具有独创性和审美性,即创造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观众、吸引观众,展览才有生命力。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其中“意味”就是审美。”人们评定和鉴赏一件艺术作品的优劣,往往习惯以它给人的“美感”来反映。审美需求是人类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陈列艺术设计不是对展品的堆砌,通过美的法则让展厅焕发出新形态,将展品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是对设计者的必然要求。

1、主次与重点

在陈列空间中,我们常常会把重点展品通过灯光、声音、辅助设施进行着重展示,来明确主次关系,从而得到突出的鲜明的视觉形象。增强展厅的层次感和趣味感。这些主要的、次要的、或附属的形体,统一在整体环境中,相互补充。因此,在组织展览过程中,应达到主要展品及次要展品相区分的陈列效果。只要善于把握主次关系,强化重点,才能使陈列空间更具有序列节奏和整体性。

2、比例与尺度

为了取得整齐、简洁而不致单调、杂乱的陈列形象,陈列造型要求局部富于变化,整体和谐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3]陈列的各部分和各单元本身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能否构成陈列艺术美的一个显著因素,适宜的比例关系给人以美感享受。美感的取得必然是依靠理性能力的,艺术的一些基本比例关系,如黄金分割律、相似形和几何形体(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简单又符合数的比例关系最容易被人识别,往往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需要从生理、心理上充分考虑。比例只有符合人的审美要求,才能创造出令人愉悦的氛围。

与陈列比例关系密切的是陈列形式的尺度,尺度是指存在于参观者与陈列展品之间的一种感受的比例关系。适宜的尺度必然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的协调的比例关系。美国设计大师普罗斯说到:“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从陈列设计角度来讲,通过研究人体构造及对人的生理机能及心理机能的了解,配合日常活动的需求,以科学的尺寸数据和方法来处理陈列空间的布局分割、参观路线、陈列设施以及文物展品的位置等等,使观众最省体力并享受到最佳视觉感受,从而实现较高的参观效率。

尺度效果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然尺度,主要满足于人的实用性要求,由人的实际感受来确定形体的尺寸。第二种是夸张尺度,有意夸大陈列形象的尺度效果,使陈列形式内外空间形象尽可能的高大,效果撼人,这种尺度多用于纪念馆和宗教展。如山西博物院的“佛风遗韵”展览,一进门正中是大型的菩萨头像,头像两侧是四面造像塔,背衬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巨幅照片和复原山体的纹理,当观众没有进入展厅时,只有几组背景灯点亮,整个展厅光线幽暗,显得静谧、空灵;当观众一进展厅,两侧的灯光就会逐渐开启,佛像背后的背景灯也随之渐亮,在明与暗的转换过程中,一座缥缈、梦幻般的佛教圣地真实地展现于观众面前,使人进入到了神秘、庄严的佛教殿堂之中。

3、对称与均衡

均衡是指陈列的形象以及个单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人能够产生稳定和完整的感受。均衡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形式,一类是平衡形式。对称的陈列形式给人安静,庄严的美。最常见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顶面与地面)对称和放射对称(一个中心点均匀向外发射排列)。历代宫廷布局、纪念馆陈列等庄重建筑可以说是对称形式的杰作。这是因为对称这一形式是最完美、最好的表现形式,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平衡与对称不同,应用更加广泛,是指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虽然形体的组合并不是对称的,但却能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或者说,此处的平衡是指形体各部分的体积给人在心理上感到的相互间达到稳定的份量关系。力学上的杠杆原理被较多的应用在陈列形式设计中以取得平衡。一个距离视觉中心较远、意义次要的小形体可以借助距离视觉中心近而意义较重要的大形体达到平衡,这是陈列形式获得美感的另一个原则。

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平衡实际上是平面的平衡。陈列平面设计实际上是决定人行走参观的路线和方向,人行走时所看到的任何场景应具有视觉上的平衡, 同时平衡中心应在行程的自然流线上。(图5)

3、对比和调和

对比是强调表现各种不同形体之间彼此不同性质的对照,是充分表现形体间相异性的一种方法。使原有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形成更加强力的视觉冲击力。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陈列形式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陈列形式语言。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指空间造型中强调其各部分要素之间共同性的因素,使对立的双方减弱差异并趋于协调,以求获得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陈列艺术设计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包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线形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与调以及材料质地的对比与调和等等。就像出土的陶器陈列以光洁细腻的丝绸作为背景,而光滑的釉面瓷器则以麻布作为衬布等等,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展品,反映出题。比如,著名的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其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在视觉上、 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运用对比手法来疏导人流和引导视线的作用。

4、节奏与韵律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4]诚然,陈列艺术是不同于音乐的以声表情,而必须要通过视觉,使人的心灵与陈列展品之间产生共鸣,这就需要一定的节奏韵律和意境。在这一点上陈列艺术与音乐是有相通之处的,都具有比例、节奏、韵律的和谐美。具体来说,作为空间艺术的陈列设计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她通过整体布局,通过空间序列的安排,可以获得连续流动性的空间整体美,使三维空间的陈列艺术具有思维空间的魅力即音乐的表现性。同时陈列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的运用,诸如形体的大小、高低想、线条的刚健柔和,色彩的冷暖浓淡,质感的粗糙细腻以及对比、调和、均衡、对称等形式美法则的合理运用,都使陈列形象具有了类似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当然,这不是实际上的音乐节奏和韵律,而是通过视觉的节奏、视觉的韵律,是依靠视觉感受获得的“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感。

在空间造型中运用节奏韵律的原则,可以创造抑扬顿挫的变化,使静态的空间产生了动感,打破单调、沉闷的气氛,创造情趣,活跃环境的气氛,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展览的“美感”,立体构成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里,许多博物馆的陈列都从各方面体现了立体构成的应用,并认识到立体构成在陈列设计中对于科学合理地展示文物、增强艺术效果所起到的作用。例如空间布局、参观走线、灯光音响、展柜设计、支架设计以及版面设计等。通过立体构成的造型原理,即基本元素和形式美法则更好的反映陈列目标和陈列主题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用视觉传播手段来表达陈列深层次的情感和态度,用空间、色彩、形象来表达展品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4]

参考文献:

[1] 张勇:《立体构成原理及其应用》P28, 武汉大学出版,2010年。

[2]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9月

[3] 黑格尔:德国 《美学》第8卷P146 巴黎奥比埃出版 1944年版。

[4]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P417,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作者简介:

崔大龙,男,1985年9月出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已经工作已5年。

张蕾, 女,1987年1月出生,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历,就职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室,从事博物馆研究工作已5年。

上一篇:永磁调速器在集输泵站上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小功率电阻在汽车测试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