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城遗址述略

时间:2022-06-18 02:20:17

[摘要]锁阳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军事关城和驿站,其东为嘉峪关,西为阳关、玉门关,是古代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进的支撑基地,为国家的安全,民族的融合,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内地与河西地区农业、蚕桑业、丝织业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河西地区历史、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锁阳城;丝绸之路;文化遗存

[中图分类号]K9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8-0005-02

一、锁阳城概况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东南方向约68公里处,此区域是集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古墓群、古垦区遗址为一体的古遗址区,主体为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遗址主体分内、外城:内城呈不规则四边形,东、西、南、北四墙长分别为493.6米、576米、457.3米和534米,四角均有瓮城。内外城之间还筑有羊马城;外城平面大致呈长方形,东、西墙长分别为530.5米和649.9米,南、北墙长分别为950.4米和1178.6米,残高4~6米不等,四角建有角墩。内城大部分为夯土版筑,少部分为土坯砌筑;外城均为夯土版筑。对锁阳城遗址内、外城尚未进行系统考古发掘,散见出土文物有唐“开元通宝”等古钱币、瓷片、围棋子、砖瓦等,以及宋、元、明瓷器、陶器残片;锁阳城古墓群已出土的文物有三彩马、三彩骆驼、三彩胡人头像、三彩女俑、三彩武士俑、卷草莲花纹方砖、四耳云水纹瓷瓶等。

据史料记载,锁阳城曾是汉代冥安县、西晋晋昌县、隋代常乐县治所。唐武德五年(622)设立瓜州,至明代成化八年(1472)移哈密卫于此。

1996年11月,国务院将锁阳城遗址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锁阳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军事、经济和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锁阳城遗址规模之大、结构之紧凑、功能之齐全,实属罕见。锁阳城外城套内城,内、外城之间筑有羊马城――隋“玉门关”,内城中还有小城和瓮城,内、外城的四角均筑有坚实的角墩,在内城的西北角墩之上还设有一座t望墩。锁阳城遗址周围有20多座古代烽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夯土墙体坚固,易守难攻,是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对于研究古代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锁阳城地处瓜州―敦煌盆地核心部位,与踏实乡、桥子乡毗邻,具有可靠的粮秣基地。锁阳城地区虽然年降水量只有45.7~104毫米,属于极干旱区,但由于地处瓜州―敦煌盆地核心部位,地下水位浅,桥子乡、踏实乡有多处泉水出露,榆林河河水、黄水沟沟水注入附近,区域内有草甸、草原、红柳、湖泊、沼泽等大量灌溉渠系和农田组成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至今,桥子乡、踏实乡骡马牛羊成群。所有这些自然条件为锁阳城军事重镇的人、畜所需粮秣和饮水提供了可靠保证。锁阳城地处河西边陲,距张掖、武威和内地路途遥远,所需物资不可能靠外援补给。锁阳城之所以为汉、晋、唐、宋、元、明历代军事重镇,整个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锁阳城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物资生产和供给基地。

军事重镇锁阳城为丝绸之路畅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锁阳城本身就是一个重要驿站,距著名的悬泉置只有65公里之遥。丝绸之路畅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沿途社会安定,过往人员的人身和财物安全能得到保证;二是沿途食宿有保障,遇有风雪寒流等自然灾害要有躲避处,方便救援。而锁阳城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和附近发达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确实发挥了其防止外部势力入侵、稳定社会秩序、保证过往商旅安全并为其提供食宿的重要作用。

锁阳城促进了河西地区农业、蚕桑业的发展。作为河西地区的军事重镇,锁阳城不仅起到了防止外来势力侵袭、保证当地居民安居乐业的作用,而且也促进了当地农牧业与内地的交流以及当地农业、蚕桑业的发展。

如果说从酒泉新城古墓群出土的丝束、丝绢还不足以说明丝织业已经从内地发展到河西广大区域,那么,同时出土的采桑图则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原是内地特有的养蚕、丝织业已传播到河西地区。采桑图中的大桑树冠同伞盖,反映了当地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冬季气温低的特点。只有树根扎得更深,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度过寒冬,反映在桑树的形态上表现为有粗壮的树干和巨大的树冠,这从至今桥子乡、踏实乡和新疆吐鲁番地区存在大量桑树,特别是树龄在数百年的古桑可得到印证。这些桑树的形状与内地株小而密迥然不同。20世纪50年代前后,当地还种桑养蚕,抽丝织锦,直到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纤维大量出现,当地的丝织业才逐渐萎缩消失。

河西地区蚕桑织锦业的兴起和发展,也是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必然结果。可以想象,将丝织品从中国内地运往西域、中亚各国,在原始的运输条件下花费在运输途中的时间相当长,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相当多,运费相当昂贵。若能把内地的种桑、养蚕、织锦业移植到河西一带,将会大大降低运输成本,获取更多利润。为此,河西地区的种桑、养蚕和织锦业便应运而生。从客观上讲,这也把内地先进的农业技术、养蚕、织锦、刺绣等先进的工艺和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丝绸之路河西段的中、西部地区,在这一过程中,既促进了当地农业和丝织业的发展,也加强了各民族的融合。

锁阳城的兴衰和生态环境变化对研究河西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锁阳城遗址所在地现为戈壁荒漠,几乎完全荒漠化,附近仅存少量红柳和草甸。从地形地貌看,锁阳城初期选址建城即使考虑到尽量少占用农田、草场,也不会建在远离水源和农田、草场的戈壁荒漠中,应防敌人围城切断水源和便于士兵垦荒种田补给给养,为把城建在靠近水源和可耕作区。锁阳城遗址及附近现为戈壁荒漠,说明在建城之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锁阳城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上所述,建城驻军无疑对防止外来势力入侵,保护和促进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和引进内地先进的农业、蚕桑业技术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部队实行垦荒戍边也不失为上策。总体而言,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夏天酷热,冬天严寒,多风。锁阳城设有羊马城,军队既养马,又养羊,增加了草场的负担。加之锁阳城规模如此之大,其驻军人数应是可观的,为了补给给养,必然扩大耕种面积,破坏原来的植被,进入冬季和初春季节失去植被的耕地,细颗粒土被风蚀。同时,大量开渠灌溉农田,过分使用水资源,势必影响生态环境,结果土地不断被沙漠化,形成恶性循环,致使锁阳城后来处在戈壁荒漠中。锁阳城环境的沙漠化过程,对我们今天研究退耕还林、减牧保草、保护河西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草原和湿地、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相关建议

锁阳城遗址(含塔尔寺遗址和锁阳城古墓群)是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区一座重要的汉唐时期的古城遗址,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据推测,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和古墓群应保存有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更为珍贵的文物古迹,应进一步进行勘测和考古发掘,增加展示内容,使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上一篇:敦煌出土唐代“伏龙砖”与“伏龙法” 下一篇:对瓜州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