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银行内审成果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17 10:29:35

关于人民银行内审成果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内审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是强化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托。本文立足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运用的现状,从信息资源共享、内审制度、内审技术等方面,阐述了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内审成果运用中的问题,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内审独立性、创新内审思路等方面,论述了强化强化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运用的措施。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审成果 应用

内审成果是内审部门依据人民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程序和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目前,内审成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利用不到位,内审作用发挥乏力,对此,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内部审计成果利用长效机制,通过一手抓改革,务实内审工作机制的创新,在审计方法、内容及技术上不断改善;一手抓内审工作,探索有效转化内审成果的实现方式,切实提高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率。以此,以推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内审成果利用不到位

当前,内审工作体制决定了审计成果的载体,也就是说,审计报告、结论及处理意见,只能在审计部门及相关的领导间传递,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很少或不被涉及。这样,银行各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等工作开展不到位,出现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审计成果出现浪费或闲置的情形,这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的支出。

(二)内审管理制度的因素,影响内审成果的有效转化

从工作实践来看,现行内审管理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审职能大,但实际的工作地位却很尴尬,较低的实际定位导致内审效果让人堪忧。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从上到下尚未建立统一的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对内审成果利用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削弱了内审成果利用的力度,难以真正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对内审成果利用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无法突破同级监督同级“揭丑”的内部审计怪圈,造成内部审计成果难以有效转化。

(三)内审部门权限配置不均衡,影响内审成果的运用

目前,内审部门存在突出的权限配置不均衡问题,尤其是审计权与处理权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形。在内审工作中,领导偏重问题的查找,而忽视审计工作的建议部分,致使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地发现与处理。与此同时,内审部门也存在“有责无权”的现实情形,审计成果不被审计单位所重视,这样就是的审计中的建议无法落到实处,影响内审成果的有效运用。

(四)内审分析缺乏深度,影响内审成果提升

通过内审分析,不仅可以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而且可以优化任务,提高审计效率,为发现隐藏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所以,有效的内审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内审成果的转化,提高内审质量。但是,实际的内审工作仍停留在问题的查实、审计意见的提出及修改等层面,内审分析缺乏足够的深度,难以实现对问题核心及本质的归纳,也就是说,内审分析缺乏深度,难以找出问题的根源,潜在的问题和隐患仍影响了内部管理控制,制约了内审成果的提升。

二、强化人民银行内审成功运用的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内审成果的辐射度

银行内审工作作为一项监督活动,具有综合性强、可信度高的特点,特别是其内审成果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需要银行各方的重视,强化内审成果的运用。首先,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各职能部门间的交流与协调,致使内审成果更好地运用,并形成广泛的内审成果价值;其次,建立并健全审计成果信息库,尤其是强化审计电子信息的综合利用,以及有效的信息管理。同时,对于内审项目数据库的建立也非常重要,其可作为信息共享的有效平台。

(二)强化内审独立性,提高内审成果的利用率

内审工作具有特殊性,是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管部门,也就是说,内审部门脱离独立性与权威性,是无法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审结果。所以,内审工作的切实开展,首先要形成“有权有责”的工作形态,贯彻落实两手抓,一手抓内审工作责任,一手抓工作的务实开展,及时有效的处理内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银行内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各方面因素干扰或阻碍。为确保内审结果的及时转化,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是关键,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

(三)创新内审工作思路,有效提升内审工作水平

新的经济形势下,人民银行的工作特点,尤其是内审工作的重点正逐步发生着转移。其中,审计的内容已从过去的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审计等方面转移;审计的方法也从过去的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动态监督转变;而审计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电子化的审计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内审工作质量,为内审成果的独立性创造了有力的支撑。

(四)强化内审工作质量,提高内审成果的良性转化与运用

内审工作质量的强化,关键在内审人员素质的提高,内审技术及方法的改进。所以,一是要不断地提高银行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努力构建一支专业过硬、素质高的内审队伍,尤其是综合业务能力的强化,是银行内审质量的重要因素;二是强化内审技术及方法改进,并落实内审结果的归纳总结。内审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仅仅是停留在“审”上面,而且更需要落实“转化利用”的开展。在实际的内审工作中,要有机的结合上述两点,切实提高银行内审质量,实现内审成果的良性转化与运用。

内审工作作为监督管理活动,对于银行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内审成果的有效运用,不仅强化了内审工作的权威性,而且提高了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内审工作中,人民银行仍需不断地深化内审成果的分析与利用,切实推动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现实选择[J].山东审计,2003

[2]徐刚.从审计的独立性看人民银行内审体制[J].吉林金融研究,2012

[3]郭庆平.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2

上一篇: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运用与问题探讨 下一篇:基于关联关系视角的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纳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