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顶层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17 07:15:52

多层住宅顶层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面对多层住宅顶层用户普遍反映的裂缝问题,要引起开发商、施工单位及质量管理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多层住宅顶层裂缝的常见部位及形态特征,针对其产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提高工程质量,有效地防止和减轻房屋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危害。

【关键字】多层住宅;顶层裂缝;施工;防范

1 多层住宅顶层裂缝的常见部位及形态特征

1.1 女儿墙裂缝

1.1.1 由于粘土砖砌体的膨胀系数为5×10-6/℃,混凝土为10×10/℃,两者相差一半。砖砌女儿墙与屋盖混凝土界面部位容易出现水平裂缝(纵墙的两端尤为明显)。屋面架空隔热板与女儿墙之间,如果不留空隙,可能顶裂女儿墙的根部。

1.1.2 由于屋盖混凝土的收缩,粘土砖砌女儿墙在纵墙的两端容易出现“八”字裂缝,或在四个大角出现“V”形裂缝。

1.1.3 由于屋盖混凝土的热膨胀,粘土砖砌女儿墙的两端可能出现倒“八”字裂缝。

1.2 现浇屋盖裂缝

由于受女儿墙及屋盖四周边梁的约束,在混凝土收缩和温度的作用下,现浇屋盖的四角容易出现约45°走向的切角裂缝,屋盖的中间部位容易出现平行于短边的一字形裂缝。

1.3 顶层砖墙开裂

同一楼房,其混凝土屋盖与顶层砖墙的温度有差异,加上粘土砖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近半,顶层墙体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1.3.1 “八“字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最为常见的是升温裂缝,呈正“八”字形,严重时可发展至房屋1/3长度范围内,及裂至次顶层墙体上。降温裂缝呈倒”八“字形,不大多见,开裂范围较小。当建筑超长较多时,同一房屋的顶层外墙可能兼有正、倒“八”字裂缝,又因顶层的内墙(比之外墙)与屋盖的温差较大,容易出现正“八”字形裂缝。

1.3.2 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乎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房屋四角呈“包角” 状水平裂缝)。

2 多层住宅顶层裂缝现象的产生原因

2.1 温度变化产生的结构变形

由于砖混结构房屋的屋盖为钢筋砼,而墙体为普通粘土砖或粘土多孔砖,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钢筋砼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的2倍,所以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钢筋砼楼盖的变形较砖砌体墙体的变形大的多,特别在炎热的夏季,白天气温较高,加之光照的直接作用,使砼及砖砌体储存大量的热量,在晚上会逐渐释放,这种温度上的变化,使砼和砖砌体产生伸缩变形,由于顶层楼板接收的温度影响较其它楼层大,沿房屋纵方向两端水平方向的变形最大,使屋盖与墙体的接触面受剪,当剪力大于砖砌体的允许抗剪强度时,就使墙体产生裂缝。砖混结构顶层两端房屋的内外墙经常会出现“八”字形斜裂缝,而门窗洞口由于应力较集中,是裂缝的多发区,裂缝往往通过门窗口的两对角。另外,由于砼屋盖的变形常会使顶层圈梁发生变形,从而圈梁底部的砖砌体也会出现水平裂缝。

2.2 设计的原因

在砖混结构的设计中,一般考虑抗震构造措施多,而考虑控制温度应力减少温度裂缝的措施少,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2.2.1 在砖混结构中设置构造柱时,一般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而忽略实际已存在的温度应力,一般的多层住宅楼是按构造要求布置构造柱,而对建筑物端部山墙的裂缝多发区未重点设防。

2.2.2 选用砖、砂浆强度等级考虑砌体的竖向承载力,往往越到顶层其砂浆的设计强度,而对因温度应力引起的砌体抗剪强度及变形则考虑较少。

2.3 施工质量原因

对裂缝房屋的实际调查发现,顶层的保温层施工质量及顶层的砌体施工质量较差,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如果屋面保温层,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保温材料或减少保温层厚度,将使保温层的热阻减少,而使顶层砼结构板的温度变化增大,变形就增大。在砖砌体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墙体裂缝的产生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砌筑过程中,砂浆配合比和灰缝及饱满度,满足不了设计、验收规范的要求,加之养护不到位,都会使墙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3 多层住宅顶层裂缝现象的防治措施

3.1 多层住宅顶层横墙开裂的防治措施

3.1.1 提高顶层墙体的强度

(1)要充分认识建筑物顶部所处的不利环境。顶层墙体在承受较大拉应力及剪应力的状态,要提高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顶层墙体的砌筑砂浆不应低于M5的混合砂浆,当施工条件较差时,根据实际应提高砂浆的等级。

(2)增加顶圈梁的密度或墙体中增设配筋砌筑。在有阳台开间两侧内横墙上必须设置圈梁:有挑出阳台的,开间两侧内横墙上采用配置水平钢筋砌筑体或采用双侧挂钢筋网片的方法来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3)增设短柱的方法提高墙体强度。在顶层墙体窗洞口上的圈梁内增设到女儿墙的构造柱,只设在围护墙体内,断面180mm×180mm,设于内侧,该柱从圈梁内生根,间距不得超过4m,在柱处砌体按构造柱先退后进的方法砌筑。在一定高度不低于C25混凝土,最后同女儿墙压顶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其墙体刚度可大幅度提高。

3.1.2 改善阳台的结构形式

砖混砌体顶层阳台不宜采取局部现浇、三面支承的挑板结构形式,也不采用挑梁形式或设抗倾覆析的形式,推荐使用的阳台顶板形式是:

(1)屋面板局部沿全跨带状现浇。也可全部现浇,阳台顶板同屋面板整浇。当采用顶制屋面板时,将阳台顶板与预制屋面板脱开,将阳台顶板设计成垂直纵墙的.设置在屋面板的条板、抗倾覆靠其自身的重量来平衡;

(2)不设计悬挑式阳台。结合改变阳台三面安装玻璃窗不方便擦洗的情况,在阳台两侧不设玻璃窗,而将两侧砌成轻质墙,阳台不设计成层层悬挑梁而设置成落地式的基础。

3.1.3 要尽量减少在外纵墙上的悬挑荷载

由于外纵墙自身抵抗平面外悬挑荷载的能力很有限,因作用在其上的悬挑荷载的传递过程较复杂,最终大都传递到内墙上,要保证内横墙上不出现或尽量减少拉应力。

3.1.4 加强屋面板的整体刚度

尽可能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板的厚度不小于l00mm。

在同一开间内不能采用现浇与预制板混合使用的现象,特别是不得采用现浇挑檐、挑板等,如同室内现浇一部分与预制板相接的混合情况。

3.2 多层住宅顶层纵墙开裂的防治措施

3.2.1 屋面结构层设分隔缝

对屋面板不论是采取现浇还是预制装配式的,均应设置分隔缝。屋面结构中的垫层或找平层也要设置分隔缝。分隔缝处选择可压缩的材料填充,如苯板防水卷材等。分隔缝的宽度及间距要看屋面板的平面尺寸及当时的温度而确定。一般分隔缝的宽度不宜大于20mm,其间距4~6m为宜。在建筑物纵向两端的第一开间上,在山墙女儿墙处设置分隔缝,在分隔缝处做好抗渗处理。

3.2.2 确保屋面保温隔热效果

(1)必须加强屋面保温层的厚度。加强屋面保温热的效果,在进行屋面保温层的热工计算时不能凭经验,而必须经计算确定。要扣除屋面板的影响因素,使屋面板处在一个温度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提倡使用预制保温块或苯板做保温层。淘汰湿作业的保温层施工,如水泥拌和膨胀珍珠岩等。

(2)不要用保温材料做屋面的找坡,而应尽量将找坡层设置在保温层的下面。以减少找坡层与墙体之间因温差过大影响到变形量加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住宅顶层墙体产生的裂缝现象,只有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在房屋的设计、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房屋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鲁先国,江传顺.控制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预应力加压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9(3):43.45.

[2]张明松.砌体结构开裂原因及加固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4):180―181.

上一篇:混凝土表层缺陷类型及产生原因和修补方法的分... 下一篇:浅谈型钢脚手架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