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颞骨细微骨折的应用

时间:2022-06-17 07:04:24

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颞骨细微骨折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比较普通CT扫描、高分辨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发现颞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以期建立1套合理的影像检查程序。方法 56例颞骨骨折患者,均行普通头颅CT平扫、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价普通CT扫描、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容积重建图像(VR)对颞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56例颞骨骨折患者中,均经临床证实为骨折。普通CT扫描发现骨折16例均伴有轻度移位,高分辨CT发现骨折52例,多层CT检查结合三维重建发现骨折56例。结论 普通CT容易发生漏诊,且不能准确诊断,只能发现部分明确伴移位的明显骨折,高分辨CT能发现大部分细微骨折但无法准确显示骨折线的形态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累及情况,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骨折线的形态及对其它器官的累及情况,准确做出诊断并为临床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关键词】 颞骨骨折;多层CT;三维重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4-01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颅脑损伤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颞骨作为颅骨最为复杂且精细的部位,易发生骨折,普通头颅CT不易显示,漏诊率高,高分辨CT可以诊断,但不能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线情况,对周围器官的累及情况显示不佳,随着64排128层CT的应用,多种三维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颞骨骨折能够全面、立体、多方位、客观的清晰显示,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治疗方案,现将我科2010年4月至今年以来,对56例颞骨骨折患者的普通CT平扫、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3月以来,颞骨骨折的患者共56例,临床表现为外耳道流血、面瘫、听力障碍、眩晕,均同时行普通头颅CT平扫、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在15-78岁之间,其中44例是由车祸所致颞骨骨折,多为多发骨折,其中12例由于击打伤害所致,多为单一线样骨折。

1.2 检查方法

1.2.1 普通头颅CT扫描 扫描线平上眶耳线由颅底向上5mm横断位断层普通头颅扫描,软组织重建,窗宽3000-4000Hu,窗位600-800Hu。

1.2.2 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VCT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

1.2.3 CT检查方法 横断位扫描。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全脑,扫描条件:140kV/200mA/1.0s,准直器宽128X0.625mm,重建层厚0.625mm,层距0.625mm,Recon Type Std/Bone,螺距1.375,扫描视野Large,一次扫描数据采集后,通过薄层重建(层厚0.625mm),在此基础上就可作三维骨重建图像[1]。

1.2.4 重建方法 ①二维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②三维重建成像:采用遮盖表面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

2 结果

56例患者,普通头颅CT发现颞骨骨折16例均伴有轻度塌陷移位并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高分辨CT发现52例颞骨骨折,4例怀疑为骨缝。多层CT检查结合三维重建发现颞骨骨折56例,其中横形骨折14例,纵形骨折22例,混合型骨折20例,累及周围组织器官45例。

3 讨论

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是颞骨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明显普通头颅CT,通过骨算法重建能够达到高分辨CT检查的效果,通过软组织重建及三维后处理,可以清晰、立体的显示骨折线的走形及周围器官累及情况。颞骨骨折的CT表现: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可直接显示颞骨骨折线,根据骨折线的走行可将骨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纵形骨折最多见约占70-80%[1],CT上骨折线与岩锥长轴平行,累及颞骨鳞部和乳突部,骨折通常累及外耳道并且沿着外耳道的内侧到达上鼓室,本型骨折出现面瘫的机会约15-20%面神经损伤部位多在膝状神经节的远侧段;②横行骨折骨折线与岩锥垂直,约占10-20%,该型骨折易累及内耳结构向外可损伤中耳,累及面神经管其中约50%的横行骨折可出现面瘫;③混合性骨折是指兼有横行和纵行骨折的复合骨折。颞骨结构复杂、细小,普通螺旋CT平扫只能显示颞骨的横断面图像,由于层面厚,部分骨折线不易显示,易发生漏诊[2],高分辨CT大大提高了骨折的显示率[3],但不能立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线的情况,多层CT可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面神经管曲面平展,MPR图像是容积扫描后经小间隔重建处理所得到的多平面、多角度图像,使颞骨骨折及周围器官累及情况的诊断率大大提高。细微骨折及是否为骨缝,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比度高,易于显示,但为局部重叠影像,不能全面显示骨折线,VR立体重建图像可反映骨折的整体情况,清楚显示骨折线的全长、骨折塌陷及周围器官累及情况,对面神经损伤、听力障碍等症状做出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4]。

综上所述,普通头颅CT不能完全显示颞骨骨折,在临床症状明显患者检查中,一定要结合多层CT及三维重建的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及详细的影像信息。

参考文献

[1] Galip ZS,Necmettin T.Late de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facial nerve paralysis after temporal bone fracture[J].Turk Neurosery,2007,17:7-12.

[2] 胡小新,陈时洪.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58-60.

[3] 宦怡,杜渭清,郭庆林,等.颞骨骨折52例的高分辨高分辨率CT诊断.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238-240.

[4] 杨成,陈继川,,王冰,姬长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颞骨撞击伤诊断中的应重庆医学,2009,09:1034-2.

上一篇:平衡是最高境界的养生 下一篇:全新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