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经典性评价引领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6-17 05:40:50

EEPO经典性评价引领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介绍EEPO经典性评价,从五个方面探讨EEPO经典性评价引领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EEPO经典性评价 英语阅读 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29-02

英语阅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因此,英语阅读课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根据整个课程开设的计划,每周却只有两节课,要想通过两节课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构建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但由于英语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阅读教学中存在英语资料不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少、课堂“满堂灌”等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高比较慢。基于此,笔者在大一的英语阅读课上尝试构建EEPO经典性评价引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一、EEPO经典性评价简介

经典性评价是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之一,共有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知识性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知识,即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怎样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对关键知识的强化次数和强化方式是否合理?这个评价标准符合中国教育的国情;个性侧重的是有比较稳定优势的学生个性是否得到关注,教师的个性是否得到发挥;创造性包括学生的创造性和教师的创造性,强调思维向度和功能转换度。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主动指学生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是否把握主动权,学习是否主动积极;能动即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能动性鼓励,引发对学习某方面知识的兴趣,激发动机,从而产生一段时间的效应。孟照彬在《基本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一文中提到,在教学领域,谁能把西方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擅长的知识性有机整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谁的教学水平就走入世界前列;在学习领域,谁能把互动、主动、能动这个联动结构推进到常规状态,谁的教学水平就进入到一流水平的培养状态。

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EEPO经典性评价的三性合一和三级联动要求,即课堂上教师应呈现知识性、个性、创造性结合的教学内容,应能使学生主动、互动、能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分享导入―呈现新知―运用知识―交流展示―评价拓展”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一)分享导入。分享导入是促使学生多读书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开始用几分钟给学生分享他们在一周内阅读的收获,分享的内容依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定,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篇优美的散文,一些对偶的佳句,甚至可以是围绕某个主题的词汇;交流的形式是讲述、表演、朗读、背诵,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谈论自己的收获,然后各小组挑出最有趣的内容与全班分享,教师稍作点评,适当表扬,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巧妙导入新课。此环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也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讲、演故事,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呈现一些简单的单词或短语;善讲的学生有了讲的机会,善听的学生有了输入信息的机会,善做的学生也能找机会演一下。

(二)呈现新知。阅读课采用以阅读技巧为主线的主题教学。所谓新知,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不完全是新的知识。因为经过至少6年的英语学习,特别是高三的大容量训练,每个学生对于阅读技巧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呈现新知识前可以收集、汇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例子,呈现新的更深的内容,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系统化,拓宽拓深。如猜测词义,大部分学生知道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和构词法来猜测新单词的意思,但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大概能知道两三个方面,教师在呈现猜测词义的技巧时,可以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结合例子对这些技巧进行或详或略的解释。如通过上下文的线索猜词,可从定义、解释、例子、目的、概括、类别、对比、比较、重述、常识和相关信息这些方面入手,学生可能对“比较”这个技巧了解不多,那教师可通过呈现以下例子来引导学生猜测斜体词的意思。

(1)The snow was falling. Big flakes drifted(飘动)with the wind like feathers.

(2)The hot-air balloon(气球)took off. It was buoyant in the air as a cork(软木塞) in water.

(3)Just as railway were the great structural symbols of the 19th century, highway bridges became the engineering emblems of the 20th century.

在例(1)中,通过把斜体字flakes和羽毛(feathers)相比较,学生可以很快地猜出flakes的中文意思是“雪花、片”;而在例(2)中,根据后半部分a cork in water,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形容词buoyant所描述的样子,即气球在空中飘浮;对比例(3)中前后两个半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emblems与前半句的symbols互为同义词,都为“标志,象征”的意思。

与通常的英语课中的阅读训练不同,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达到方法的掌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的教学着重点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新的方法阅读、分析文章,所以在高效呈现新知的同时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通过收集、汇总学生原有的知识及教师对知识点的补充、拓展,很好地落实教材的知识点,关键知识点得到准确的确定,知识性得到体现。

(三)运用知识。阅读是学生读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无论教师把阅读技巧讲得多详尽,如果学生不能亲自去体验、尝试,也是无法真正掌握这些技巧的,所以在呈现新知之后,教师要精选文章来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设置针对性的任务来让学生操练新的阅读技巧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欣赏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与探讨,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感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体会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阅读任务主要通过学生个人阅读、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此环节主要是学生行为,教师只是检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教师把学生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己阅读文章,自己分析文章,自己思考问题并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学生自主选择文章的欣赏角度,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而通过与组内成员、与教师针对任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共同探讨,则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大家思想上的碰撞。

(四)交流展示。交流展示是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读后的感觉会有不同,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深度也会存在差异。同样,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所提供的答案会不尽相同,如寻找主题句或归纳文章大意,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对阅读技巧掌握的程度和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主题句和文章大意的归纳也不会相同。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交流展示形式不拘,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采用板书、板卡展示、交流发言、质疑等形式,但文字、图表展示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书写整洁,容易认读;发言的学生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条理要清晰;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适当记录,有不同见解要坚持听完别人的发言再举手示意,对于精彩的发言要给予真心的赞誉;教师要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归纳、概括出下一环节评价的切入点和精讲点拨的要点等。此环节以学生行为为主,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展示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热情。

(五)评价拓展。评价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与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可以就自己对阅读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对文章大意、作者意图、句子结构的理解和阅读速度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也可以对交流展示阶段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和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如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流利,分析是否有理有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自评、互评进行总结性的归纳与评价,也可以就学生展示环节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回答与解释,或对知识点进行点拨与提升,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更大的收获;还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整理本课时所学知识,形成网络;或是通过提问或其他方式,检查学生能否掌握本课时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展示知识的网络关系,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拓展则是在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或是对知识点进一步往纵深拓展,或是为学生开出相关的书目,让学生在课后近一步阅读,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点,拓宽阅读面。这样,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检测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收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和拓展,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此环节以教师的行为为主。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适时的激励和适当的拓展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下,使学生自觉地继续阅读相关题材、体裁的文章,这样不断扩大阅读量,不断运用所学的方法、技巧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学期的实践表明,“分享导入―呈现新知―运用知识―交流展示―评价拓展”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广泛阅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的,各种方法都有着其优越性与不足之处以及适用的阶段和范围,此教学模式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短期的尝试,若要加以推广,尚需更长时间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江涛.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21)

[3]党雪妮.有效教育实践例解[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4]孟照彬.基本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J].人民教育,2012(Z2)

【基金项目】2012年度钦州学院EEPO教改立项项目(2012-364-5);2013年度钦州学院教改工程立项项目(2013XJJG-B24)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广东清远市熊屋、叶屋案例调查 下一篇:赣胡在赣剧中的重要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