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幸福:老外们眼里西双版纳的魔力

时间:2022-06-17 05:37:48

西双版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让人流连忘返?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们回答出奇地一致:西双版纳优美的生态环境,神秘而独特的傣族文化和傣家人所特有的宽厚善良,水一样的柔情秉性。

雷维克——哈尼山寨的洋姑爷

在景洪市嘎洒镇南联山村委会坝沙一组,有一个高大英俊、金发碧眼的法国人———雷维克,他不远万里,从巴黎来到这个青山环抱、民风淳朴的哈尼山寨,成为南联山的上门姑爷,与爱妻沙妙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

出生于1963年的雷维克,到西双版纳定居前是法国巴黎一家银行高级职员。2006年5月的一天傍晚,第二次到西双版纳旅游且能够讲一口流利中国话的雷维克身背相机到澜沧江畔滨江大道散步,被身着传统哈尼族服装的20岁的沙妙深深吸引,当即按下照相机快门,摄下了沙妙最美的瞬间。

2007年5月5日,这对异国情人终成眷属,喜结连理。2008年5月,雷维克毅然辞掉工作,来到南联山,成了坝沙一组的“上门姑爷”,他每天身着简单的T恤牛仔,或在自家庭院里种菜,或在橡胶林割胶、收送胶水,经常忙得汗流夹背。夫妻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相伴。雷维克除跟沙妙学习割胶技术外,还承担了每天收送胶水的任务。雷维克跟着妻子学做哈尼鸡肉稀饭、竹筒鸡、烧烤等传统菜肴; 学唱哈尼族歌曲,演唱《花恋》《迎宾曲》是夫妻俩的拿手戏。闲暇时,雷维克会向乡亲们学讲哈尼族话,村民们也会向他讨教简单的英语对话,他把自己融进淳朴的哈尼族山寨,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格外喜欢这个帅气的“洋姑爷”。

高枚娜——傣家竹楼里的金发小卜哨

“每天在傣家竹楼里除了与村民一起活动外,像傣家人一样光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无论看书还是写作,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美国人类学者高枚娜在自家竹楼里惬意地说。她现在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副教授,这是她今年第4次到西双版纳来看望她傣家竹楼里的中国妈妈。

2001年,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的高枚娜在景洪的基诺山迷了路,几名西双版纳小伙子开车将她送到了橄榄坝,“他们叫我‘嘎拉松’,是傣语‘高个子的洋人’的意思。”高枚娜还记得当时听到这个傣族名字的兴奋。后来,她家住勐罕镇曼春满的傣族妈妈咪罕柄给她取了个更好听的傣族名字:“玉香嘎”。“玉是傣族女性的姓,香是宝石的意思,嘎就是洋人”,高枚娜向记者解释自己的名字时忍不住笑了起来。而现在村寨里的傣族小孩都叫她:“滝咪嘎嘎”,即傣语‘洋人大妈’的意思。

“嘎拉松”原计划住几天就走,但后来脚却像在竹楼生根一般,走不动了。傣家人的纯朴和真挚令她感动,她很快融入进这种浓浓的亲情氛围中,还认了咪罕柄这位中国妈妈。

2003年1月15日,高枚娜再次回到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她不仅是回来看望中国妈妈,还带来一个对傣民族文化现象的研究课题。而她完成的那份长达280页的博士论文,正是她对傣民族那种神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现象的研究成果,题目就叫《开发民族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影响》。

从第二次回西双版纳开始,中国妈妈咪罕柄就再也不愿意收高枚娜的房租和饭钱了,完全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平时碰上赶摆什么的,村民们也会跑来邀约她一起去。

2003年5月,高枚娜的父母专程从美国赶到西双版纳来看望女儿,并希望女儿和他们一起回国。但高枚娜一和咪罕柄告别,咪罕柄妈妈就拉着她的手哭了起来,高枚娜一咬牙,对亲生母亲说:“对不起,妈妈!我不回美国了。”

马优——“生态修复”待续的事业

已去世的德国生态学家马优生前把西双版纳当做自己的家,几年前他带领团队在勐海县布朗山著名的老班章茶山,植下了2000余株石斛等3个品种的兰花,开始了一项名为“修补生态”的工作。“生态修复”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马优将2000余株石斛等西双版纳原生品种的兰花,通过人工组培后重新种植回适合其生存的野外森林中,以及之前种植进去的20余万株各种西双版纳土著植物,从而实施生态修复。

他曾计划将100多个种类的原生植物陆续植入这个民间保护区内,以实现在老班章打造一个有绿色能源支持的国际休养生息山地部落和有机食品和生态生活方式中心之目标。马优对西双版纳有深厚感情,他从2004年开始,为了他热爱的生态研究和保护,把根扎在了西双版纳,直到2010年因病去世,如今他的事业仍在西双版纳被后继者继续。

格雷:一个资深本土老外的版纳小日子

“如果非要问我喜欢西双版纳什么,我想三个词够了:文化、气候、美食”,已在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居住多年的法国人格雷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他对西双版纳的钟情缘由。格雷现在的身份是景洪湄公咖啡的老板,这名前资深法国大厨在定居景洪之前,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履历:娘胎时在越南,出生在非洲塞内加尔,成长在喀麦隆,工作在东南亚各地,曾在菲律宾开过餐厅,在柬埔寨做过大厨……显然这是一名一度四海为家的资深旅行者,但他最终在5年前选择的定居地却是景洪,不但如此,他的妻子段丽娟也是云南人,而漂亮的儿子凯凯,仅仅3岁,已经能随时转换景洪本地口音和法语,在湄公咖啡和客人们嬉戏打闹。

格雷于2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旅游,当时因从昆明前往老挝路过景洪短暂停留,只能算是一次邂逅,但4年后某种机缘促使他再次来到版纳,激发这一兴趣的原因是他强烈的摄影爱好——格雷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人文题材感兴趣,而西双版纳丰富多样的民俗让他目眩神迷。格雷在西双版纳各地拍摄了大量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的民俗照片,这些照片中的得意之作,泛着一股子的法国文艺范儿,挂在湄公咖啡四周的墙壁上,装点着这间弥漫着法式大餐风味的餐厅。

格雷说,气候好,文化多样,节奏慢,这是很多外国人喜欢西双版纳的理由。在段丽娟眼里,格雷是真正的“版纳通”,他对西双版纳的了解或许比一般本地人更多,他时常以景洪人自居。他在去成都办签证的飞机上能成功游说身边的同机乘客到西双版纳旅游,到湄公咖啡坐坐。他介绍版纳,如同在介绍自己的家乡。

COLIN:在西双版纳随心走,酸辣傣味我最爱

在酒吧遇到澳大利亚旅行者COLIN时,他身上的大背包引人注目。COLIN来西双版纳看望老友,这是第二次到西双版纳旅行,此行准备待六天,按他的话说:一则见见老友,二则到处走走。

COLIN说,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这里独特的文化和适宜的气候。西双版纳多民族的氛围和自然风景让我流连忘返。尽管已经来过云南很多次,但COLIN更喜欢小城市景洪的安静。在橄榄坝,傣家人给COLIN端出酸辣傣味,想不到这很多人吃不惯傣味的辣,澳大利亚人COLIN却大快朵颐。

“我很享受那样的味道。”说完,COLIN背起大背包离开酒吧,他将在西双版纳徒步旅行,问他有什么计划,他说:这里到处都有很好的徒步线路,随心走就是了。

幸福,已经是今日西双版纳的标签。也许,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幸福的模样。但在西双版纳,幸福的模样应该只有两种,一种是幸福,另一种是来自西双版纳的幸福。

上一篇:消逝的古滇国 下一篇:浅谈创业教育与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