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17 02:03:53

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对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进行简要梳理,对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利率偏低、供求矛盾、管理机制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小额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

小额信贷业务是金融机构根据中低收入阶层的贷款需求向其提供的小额度的信贷服务活动。最初的小额信贷模式是由孟加拉国的尤努斯教授创建,并由孟加拉乡村银行首先运行的一种带有扶贫性质的贷款业务,意在满足孟加拉国贫困妇女的资金需求,最终目的在于提供连续的福利性贷款,帮助本国贫困农民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摆脱贫困。我国的小额贷款业务试水早在1994年就已经开始,经过数年的摸索和发展,于2000年开始在央行支持下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推广小额信贷业务。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小额信贷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信用社自身储蓄业务以及中央银行提供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业家庭小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提供持续的资金周转,实行信用放款、手续简便、随用随贷、贷款利率低于普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长期的实践证明,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获得信用贷款支持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加快和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发展中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在此过程中暴露出很多不能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小额信贷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体如下:

1.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项目的利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是由小额信贷业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小额贷款利率由央行进行管控,意在扶持广大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而非追求利润收益,虽然这一特点使得小额贷款业务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也使得业务增量不断提升,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的,但也客观上为其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低利率意味着该项业务中利息收入较少,农村信用合作社还要扣除人工成本等管理费用,其所能获取的收益过低,不利于激励信用社提供长期持续的服务;低利率贷款还引发了各个阶层对贷款资源的竞争,而真正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户往往得不到帮助,违背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初衷;再者低利率贷款易引发贷款违约现象。由于利率较低,贷款人容易忽视贷款使用效率,对于自身的偿还能力过于自信,对还款义务松懈情绪,导致贷款逾期不能归还,从而引发了较高违约率的出现。

2.小额信贷资金难以满足贷款需求的增量,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资金需求的增量也不断扩大,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现有的放款能力十分有限,以自身的存款吸纳能力及外部资金获取能力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贷款需求。此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均在一年以内,附加值较高的农业产业要形成生产规模产生经济效益往往需要更长时间,较短的贷款期款对于这些农业产业的经营者来说压力较大。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跨季节长周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可能,短期季节性的小额信贷模式面临挑战,信贷周期与额度的灵活调整势在必行。

3.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小额信贷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体运营收支能力,与其它开展同类业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硬件设施,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上均存在差距,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简化贷款手续进而对贷款审核、授信、发放、等程序把关不严,“三查”制度未得到落实,尤其是小额信贷放款后续跟踪管理不到位,导致不良贷款比例攀升,由此造成的信贷风险直接影响着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受到了广大基层农户的欢迎,助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但小额信贷业务能在多大的限度、多长的时间范围内持续下去甚至扩大业务容量,却面临着不确定性。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的低利率福利性质贷款供应依赖于中央银行长期的政策支持,以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的运营收支能力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如何依靠自身赢利能力维持不断增加的小额信贷业务需求是影响未来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此外小额信贷业务无需客户提供抵押担保,这种信贷方式本身蕴含较高的信用风险,而农户的贷款用途普遍为农业生产相关需求,农业生产的风险又有着其特殊性,综合了自然条件,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等,进一步加剧了信贷风险,而现有的小额信贷风险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针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隐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应对机制及长远发展的方案。

1.适当放松小额信贷利率,推动市场化利率改革

利率问题是关系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推动小额信贷业务利率市场化管制可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市场化利率管制可以对小额信贷客户进行分类识别,根据客户类别分别满足其贷款需求,减少信贷资金滥用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另外,市场化利率管制能弥补小额信贷业务低收益给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管理费用和资金成本,缓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业务供求矛盾,使其在小额信贷业务中真正实现盈利,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其从事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因此,应适当地放松小额信贷利率管制,允许农村信用合作社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供求情况扩大小额农贷利率浮动幅度,提高小额信贷利率,在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同时确保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利益,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2.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拓宽融资渠道

农村信用合作社应着眼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注重对于信贷业务人员的培训,使之成为熟悉相关金融业务,同时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从整体上提升信贷服务水平。还要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建立网络化、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信贷系统上线运行、全面启动财务管理系统、资金运营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事后监督系统建设,提高信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继续完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从资金来源、贷款期限、利率政策、风险监管、责任归属、规范评级等方面加以界定。此外,农村信用合作社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盈资金来源以解决小额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国家政策层面支持,由农村信用社来统一管理政策性扶贫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性存款。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支配的资金量,另一方面,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加强金融服务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发适应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3.保障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避免行政干预

虽然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独立企业法人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但国家政策的扶持才是影响未来走向的关键,国家对信用社的贷款利率等进行了规定,针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经营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国家应对现有政策适时进行调整,例如小额信贷利率的管控,可以在不违背市场化经营的情况下,为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提供政策性的支持和扶植,同时避免国家行政权力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层面的干涉。具体如下:一是降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营业税率来鼓励其业务发展;二是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以法律武器保障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给信用社更加灵活的贷款政策,使其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进行操作;四是国家可以建立专门的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小额信贷给信用社所带来的损失要给予部分的财政贴息。国家采取有效的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才能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实现了福利性目标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结语: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为广大农户改善生产经营状况,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小额信贷业务也面临着信贷风险偏高,管理收益较低,信贷资金不足等问题,针对小额信贷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市场化利率管控、提升农信社的经营管理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国家政策支持等措施,确保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岚.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9):125~128.

[2]陈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与出路[J].企业经济,2007.11,138~140.

[3]王健康,高沐晗.农村小额信贷自组织制度缺陷及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7).

[4]方华.小额信贷在中国:12年磨砺出“产业化方向”[N].金融时报,2006-04-11.

作者简介:吕娜(1980- ),女,辽宁朝阳人,现任朝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会副主席,研究方向: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

上一篇:金融改革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发展问题 下一篇:经济危机理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