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的心脏早搏不是“毛病”

时间:2022-06-17 02:03:43

多数的心脏早搏不是“毛病”

如今,不少人在升学、就业或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自己有心脏早搏,于是十分紧张,怀疑自己是否得了心脏病,甚与死亡联系到了一起。专家指出,成年人几乎100%都发生过心脏早搏,并非所有的早搏都是心脏病,尤其是年轻人,多数的早搏并无大碍,甚至无需药物治疗。

心脏乱跳医生却说没事

在媒体工作的王强,今年还不到30岁,属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近来,他常感觉心脏跳得很快,有时“嘭嘭”地不同寻常地乱跳好几下。于是,他意识到心脏出了问题,立刻到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心脏早搏,他为此慌了神儿,“我这是不是得了心脏病”?

可医生却不这样认为,告诉他“没事,不用管它”。像王强这样偶然间发现自己有早搏而认为自己有心脏病的人,生活中很常见,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心脏病的表现。其实,早搏并不等于心脏病,人人都发生过早搏,只是有人发现了,有人没发现而已。

为何说王强的情况无事呢?因为他属于功能性早搏,心脏并没有实质性病变,是情绪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导致身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了心脏“早搏”。这类只需要依靠精神调节来缓解病症,便可康复了。

成年人几乎都有心脏早搏

那么,什么是早搏?正常的心脏工作时,通常先是电的激动,后有机械性收缩和舒张,从而有节奏地泵出血液,供应脏器代谢需要,心脏电活动的起源点是右上方的一个微小结构――窦房结。人在休息时,有规律地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脉冲,向整个心脏传布,随着运动,发出的电脉冲频率加快。如抢先激动,就会使心脏在没有充分被血液充盈之前,提前收缩一次,这种情况,称为期前收缩或早搏。如搏动的部位发生在心室或心房,则分别称为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通常前者更为多见,即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有专家介绍,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80%,甚至可以说,成年人几乎100%都发生过早搏。而且多数人并无不适的症状,或仅仅感到心荡一下,或1次跳得很重,或心脏扭动一下等感觉。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

在临床上,早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发现早搏并不意味着患有心脏病。

心乱跳不一定是“心有病”

医生介绍,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它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可能会发生早搏,而正常人也会因外在原因引发早搏。

根据心脏是否发生病变,早搏的原因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简单地说,功能性早搏是其它因素(精神、疲劳、其它疾病用药)影响而产生的异常搏动,待引发原因一消除,早搏可自行消失;而器质性早搏则是心脏已有病变(如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这两种不同的早搏发生时间、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发现早搏后,不要恐慌,不要以为有了早搏就是得了心脏病。像王强这种在体检或偶然检查中查出有心脏早搏的,先不用惊慌。首先可通过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电图、运动试验心电图和医生的最后诊断确定早搏的性质。健康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吸烟、喝酒、喝浓咖啡或浓茶,腹胀、消化不良、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月经期前后均可出现早搏。发生了早搏,如果真的不放心,可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明确属于何类早搏。如果早搏是心脏疾病所致,应及时治疗。

临床中,还有很多患者咨询的是心律问题。医生提醒,心慌不等于患心脏病,失眠、情绪波动、工作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心律失常。医生发现,在心律失常的病人中,大多是属功能性问题。一般来讲,由心脏本身问题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易在运动、劳累状态下发作。安静、休息状态下发生的心律失常,多半是睡眠、情绪等因素造成的。

早搏患者没器质性疾病无须治疗

由此可以看出,功能性早搏主要表现在主观感觉方面,常由精神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在生理层面并不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对于功能性早搏,如果自觉症状不明显,仅仅是在心电图上有表现,就没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应着重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进行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熬夜,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另外,要保持情绪稳定,摆正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因为情绪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早搏患者容易被诊断为心肌炎、心脏缺血,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无须治疗。过于紧张和过度治疗,反而会带来心理压力。早搏与心理压力关系很密切。如果自觉症状明显,早搏情况发生频繁,对工作生活造成影响,让自己情绪不安,则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药以缓解症状。

因功能性早搏吃药带来的危害大

专家特别提醒,早搏患者吃药带来的问题,可能比早搏本身的危害还要大。如果早搏症状实在让你感到难受的话,可以临时吃一点药,症状减轻后就不要再吃了。

有医生这样比喻,功能性早搏,是心脏内“不听话的孩子”,我们主张以“教育”为主,尽量避免用强制性的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心律平、慢心律、胺碘酮等)来制服,以免两败俱伤。本来就对身体没有多大危害的心律失常也许被控制了,但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却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受到了比早搏要大得多的伤害。所以,如果是器质性早搏,确实要积极的治疗,但不宜自己在家胡乱用药,应到医院接受医生的全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何打好心脏“保卫战”,最后,医生提供了12个字:戒烟限酒,基本吃素,适量运动。已有心脏病的人们还要加4个字:坚持服药。

上一篇:五谷杂粮的营养吃法 下一篇:春气宜人为何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