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格拉斯对女儿的“惩罚”说起

时间:2022-06-17 01:09:45

从道格拉斯对女儿的“惩罚”说起

道格拉斯是美国《芝加哥快报》的编辑,他与他的女儿琼妮有一项“君子协定”:谁撒了谎就接受对方的惩罚。一次,小琼妮将幼儿园的拼图板偷偷带回家,并撒谎说是同学给的。父亲得知真相后,给出三种惩罚要她选择:1.一周不吃冰淇淋;2.取消周日野餐;3.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琼妮选择了第三种。于是道格拉斯让妻子当“监刑官”,惩罚了孩子。

这让我们不由想起关于教师“这记耳光该不该打?”的大争论。在崇尚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能抛弃“惩罚”,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惩罚”,与承担责任相结合

1920年,一个美国少年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那块玻璃值12.5美元,要他赔,孩子只好回家找爸爸。爸爸说:“你踢碎的你该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通过擦皮鞋、送报纸等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件事让他懂得了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总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实际上,我们的家长常常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孩子打碎了别人的玻璃,通常是父母掏钱赔。这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把承担责任的机会留给他。

“惩罚”,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图,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孩子有一颗特强的好奇心,老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有一天,他终于杀了一条狗。这条狗恰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了,决定“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怎么罚?他没开除这个学生,而是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学习,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的是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解剖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

“惩罚”,从爱出发讲究方法

澳大利亚有几个少年放火把森林烧了,烧伤很多人和动物。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自己过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是:让他们挨家挨户去道歉,安慰受伤者及其家庭。他们去道歉时看到被大火烧伤的人,触目惊心,终身难忘。这种惩罚的方式是人性的,既不伤及孩子尊严,又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当想办法唤醒他的“荣辱感”和“羞耻心”,建立他的“荣辱观”,才会使他自觉自愿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承担责任。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汉丰街道第五小学)

上一篇:求变与求真 下一篇:坚持作文走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