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小学语文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17 01:07:25

浅论农村小学语文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前合作学习理念已经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所了解,但是合作学习及其一整套理论和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困难重重。本文探讨了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协调互动共同完成具有一定目标导向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设计包括:合作学习目标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设计;外合作学习策略方法;合作学习管理设计;合作学习评价设计。

一、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云南的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远山区,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前往,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了教学方法局限、教学效果一般、教学质量难以上去。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提倡的重要教学方法,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得到普遍推广,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看,通过观察和交流,可以发现我们语文教师无论在公开课或者常规课堂中,整节课使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情况不存在,只是偶尔在某些教学环节会用到分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形式。但这些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性为之,并不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合作学习的思维来设计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初衷。教师采取此方式的目的主要是着眼于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氛围而为,并不是为了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融合、人格的升华。所以,虽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推广,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并没有从策略上、从实践上落实到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方面:

(一)认识问题

第一,对合作学习内涵认识不清。在教师的理解中,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简单地分为几个小组,让这几组学生分别完成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通常认为小组讨论和汇报就是合作学习。

第二,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认识片面。教师通常能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学术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却较容易忽视合作学习的合作技能目标的设置。

第三,课前缺乏准备,课上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真正的合作学习策略要花费大量的准备时间,教师平日教学活动琐碎纷杂,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为一堂常规课做准备,所以在同常教学中尽量不使用合作学习法。即使在某一教学环节使用到合作学习法,也是突发的,事前无准备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能深入问题。

(二)合作学习策略问题

第一,对合作学习的策略使用单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诸多策略知之甚少,较常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比较单一和随便,通常拘泥于组内简单的讨论和表达讨论结果,各小组比赛的方式。

第二,合作学习法使用难度大。教师表示在人数众多的课堂采用合作学习策略控制难度大,不切合实际,这样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二三十人的小班教学,并且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

第三,教师担心合作学习法会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容易导致课堂流于形式,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降低,原本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讲授清楚的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可能用上一节课,并且收到的效果不如讲授法收效明显,实在是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

第四,对合作学习的效果缺乏反思。一掌运用合作学习法的课上完之后即认为课程已经结束,缺乏对课堂效果的反思和改进这一循环过程。

(三)合作学习管理问题

第一,对合作学习的管理随意。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也带有强烈的随意性,表扬突出学生,忽略了大多数的学生。

第二,现今教育体制的限制。在如今,应试教育仍占主导,衡量教师与学生的仍是分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衡量缺乏有效的评估策略。教师认为,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或许对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教学评估系统并不能有效评价这些方面的价值,教师宁愿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

二、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改进对策

尽管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环境里使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困难重重,但是通过笔者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只要对合作学习策略进行改进,使之贴合教学实际,把合作学习推广进小学语文课堂是可行的。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课前准备

准备阶段设计包括三个部分:内容选择、目标设计和方法选择三个大块。

内容选择方面,课文在选择时,仍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向以阅读、表达为重点转移。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在课文中。例如,《秋天来了》、《美丽的乡村》、《我爱我的祖国》、《人类的朋友》等课文都可以作为选择内容。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分为: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性目标。两个目标应具体、明确、清晰地反映教学意图或教学需求,一般用句子的方式加以陈述,其中主要包括行为(学生将表现什么样的可观察行为)、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说明期望学生表现行为的优良程度)三个方面。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切块拼接法改进型法、合作性冲突法、小组探究法、成绩分阵法比较适合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我们教学中,应具体根据教师掌握方法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来定。

(二)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表达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教材内容等方面情况,可以设计五个版块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1)生字词通关。由于生字词是固定的知识点,适合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有游戏竞赛法。第一,全班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讲解其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字,较难理解的词,这一环节约为20-30分钟。第二,小组学习。每个小组的任务是要求组内所有成员掌握教师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及帮助同伴掌握,建议小组成员两两配对学习,相互检查、核对,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约为15分钟左右。第三,两两配对测验。在对方的监督下,表现自己学到了什么,互相打分,约为10分钟。第四,小组竞赛。由教师来考核,可以通过抢答、听写等方式考核各组成员,教师评分,约为20分钟。第五,评分奖励。分别计算各小组和组员得分,分小组奖励和组员奖励。教师应关注到每一个细小的进步,但不鼓励组间恶性竞争,应扩大奖励范围,这一环节约为10分钟。在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之前,要定好评分细则。安排两课时。

(2)主题探讨。课文往往是根据主题来安排的,反映的是围绕主题的各方面,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有必要对主题进行了解。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为:切块拼接法改进型。第一,课前准备。预习单元内容,查阅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第二,小组讨论。每一个组围绕主题讨论与主题相关的话题,用发散型思维归纳出予主题,时间为10分钟。第三,小组讨论子主题。把归纳出的子主题汇总到一起,然后分配给各组一个或两个子主题进行讨论,每组成员积极发言。教师在旁监督、指导,时间为15分钟。第四,学习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时间为10分钟。第五,点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成果点评每个小组,时间不超过5分钟。安排一课时。

(3)课文品读。有的教师认为大量的阅读内容糅合到两节课来教学,是不太现实的,事实上,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不但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的理解。选择的合作学习策略为:合作性读写一体化和合作性冲突法。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第一,学生阅读材料,轮流分析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小组内两人搭档,互相监督测试,约15分钟。第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整理。教师根据阅读材料提出一系列子问题,学生讨论并整理答案,约25分钟。第三,教师主持,学生交流每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汇总的观点是丰富的、多角度的,约30分钟。第四,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总结,约为10分钟。安排两课时。

(4)综合学习活动。综合学习活动一般合作学习策略为:小组探究法。第一,确定探究课题和分组。教师提出一个要探究的课题,激发学生讨论完成总课题需要设立的子课题,根据学生对子课题的兴趣分组,确保重要题目有人选,选题不重复。第二,制定小组探究计划。分配任务到每个成员,责任到人,可采用“任务单”方式。第三,开展探究。学生可单独或配对收集分析评价信息并得出结论,之后,小组分享知识。第四,准备最终报告。教师与学生商议并指导学生的筹备工作。第五,呈现最终报告。汇报时尽量简洁清楚,运用多种视听手段。第六,评价成绩。评价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高层次思维水平,通常采用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安排一课时。

(5)习作。合作学习策略为: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教师先对作文的主题做一个概括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组内每个成员应对题目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成员相应地补充和修正意见,最后独立成文。学生把测验和作文等分数转换成小组的总分,教师根据小组分数进行奖励。安排一课时。

(三)合理运用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方法

合作学习与传统课堂的一个区别就是学生不再固定于座位上,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的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活动领域不能再局限于讲台这一方天地,而是教室这一广阔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余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的非正式现场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在小组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要给予成功的小组及时的肯定。第二,在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要耐心、反复地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第三,在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挑选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促进全组积极而小声地合作,或让学生位置移近,小声交谈。如果小组讨论声音变小,则应给予及时表扬;第四,在小组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如果分歧是适当的,可以推动讨论进一步展开;冲突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干预和指导。第五,在小组提前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备用活动,比如让小组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反思小组行为、自由活动等,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第六,在小组讨论偏离主题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帮助和点拨,让其回到原来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

[2] 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7,(1).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