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17 01:05:26

磐石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结合磐石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制约因素,并对磐石市土地资源利用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磐石市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79-01

0 引言

土地资源是自然地产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土地资源的总量有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土地资源利用在人均耕地数量、综合利用效益、规划管理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对磐石市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可以改善人地日益增长的供求矛盾,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管理。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南部。地处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北纬42°39′-43°27′、东经125°39′-126°41′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寒冷。四季降水量分配不均,无霜期平均为125天左右,适合各种早中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磐石市土壤类型较复杂,主要土壤类型有灰棕壤、白浆土、冲积土。

1.2 社会经济概况 磐石市现辖13个乡镇:烟筒山镇、明城镇、吉昌镇、取柴河镇、驿马镇、石咀镇、富太镇、呼兰镇、红旗岭镇、松山镇、黑石镇、牛心镇、朝阳山镇;3个街道办事处:河南街、东宁街、福安街;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磐石经济开发区、明城经济开发区;1个乡:宝山乡。全市总人口约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70%。以汉族居多,另有朝、满、回、蒙等43个少数民族。

2010年磐石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实现35亿元、138亿元和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2440元和6660元。

2 磐石市土地利用现状

磐石市农用地面积356215.6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26%,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其中林地、耕地面积大,形成了以农用地为主的用地结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烟筒山镇吉昌镇、中部的明城镇、石嘴镇、西南部的宝山乡等公路两侧、村庄周围及沿河两岸的宽谷平地;林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东部的呼兰镇、驿马镇,东南部的松山镇,东北部的取柴河镇,西部及西北部的朝阳山镇、吉昌镇、烟筒山镇等山区;园地用地面积不足,只占全市总面积的0.20%。①磐石市建设用地面积25945.31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72%,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集约利用程度低。农村居民点分布散落,城区人口过密;市内含有相当部分的工矿废弃地。②磐石市境内水系主要由辉发河、挡石河、饮马河、玻璃河等水系组成,水域面积3616.51公顷。全市水资源总量为9.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778立方米,比全省人均多149立方米;自然保留地面积342.7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09%。

3 磐石市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在磐石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全市林地、耕地面积大,林地中尚有部分疏林、灌丛地和低质低产林;从全市种植业结构情况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但对土地利用缺乏长远观念,粗放经营,超坡垦殖,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因水土流失和重用轻养,耕地土壤有机质等含量降低,肥力下降,致使耕地里面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3.2 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显化 磐石市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富市”发展战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和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城镇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3 土地后备资源少,可供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质量不高 其他土地不多,且可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少是磐石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全市其他土地面积3959.2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3%。由于土地后备资源的不丰富,不能更好的解决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4 对策分析

4.1 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根据磐石市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对征用但未利用的闲置土地、区域内的零星弃耕地、旧宅基地等进行整理复垦,以免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环境建设双重目标导引下,以林地为基础、以耕地为中心、以园地为辅助对农用地行优化配置并保证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4.2 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强废弃工矿用地整理 逐步改变散而乱的特征,在规模上进行压缩;对区位条件差、发展潜力小的村将被撤并;大力发展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并适当扩大规模。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逐步关闭规模小、污染重、粗放经营、污染治理不力的矿山企业,加强对砖厂、废弃工厂的用地复垦,提高工矿用地效率。

4.3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资源是不可替代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口的增加,必然会使土地需求量增多,且人均土地面积会不断减少。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是缓解人地矛盾的一项根本措施。因此,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以实现磐石市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平衡,协调发展。

4.4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控制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是导致磐石市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一定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具体做法:①加强防洪减灾、水土保持及保护重要水源地的水利设施工程建设;②在大于25°的陡坡上封山育林,种草种树,控制水土流失;③积极推广良性的生态循环,改良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国玺,赵新军.于农区开发的农村.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27):8658-8660.

[2]钟沛林,赵茵,赵涛.四川省土地整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资源·产业,2005,(2).

上一篇:基于心理契约的中医院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管理 下一篇:关于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