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17 09:57:52

8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分析2013年到2014年在我院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分娩人次约为200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约为80例,发生率为4%。结论:通过分析,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胎次等有密切关系,发生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因素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防治

【中图分类号】R8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76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虽有下降,但产后出血在全国仍居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根据第八版产科学规定,经阴道分娩24小时出血超过500ml或剖宫产出血量超过10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妇一旦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只有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才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住院产妇2000余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约为80例,占分娩总数的4%。8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为18岁,年龄最大者为40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47例,单胎74例,双胎6例。

1.2诊断标准阴道分娩24小时出血超过500ml或剖宫产出血量超过1000ml。

1.3 测量方法产时出血量用聚血盆接至分娩结束。产后出血量用称重法和面积法计算。

1.4产后出血情况80例产后出血中,出血量500-1000ml者65例,占81%。出血量1000-1500ml者14例,占17%。出血量1500ml以上者1例,占1%。

2产后出血的原因

2.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80%。常见的诱因有产妇体质虚弱,有急慢性病史,滞产,精神紧张,羊水过多,或双胎,巨大儿,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欠佳,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2 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15%。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胎膜残留,上述因素均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2.3 软产道裂伤软产道裂伤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4.5%。分娩过程中,软产道裂伤常与下列因素有关:外阴组织弹性差;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规范;会阴切开缝合时,止血不彻底。宫颈或阴道穹窿裂伤未能及时发现。

2.4凝血功能障碍本组仅1例产妇因羊水栓塞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特征为出血中无凝血块。

3产后出血的治疗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3.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可按摩子宫,去掉胎盘因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3.2应用宫缩剂缩宫素是最常见的短效宫缩剂,可用缩宫素10u+5%葡萄糖静脉滴注,或用米索前列醇200ug舌下含服,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肌注。

3.3 在分娩过程中,加强会阴保护,提高会阴缝合技术,早期发现血肿,及时处理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要点。

4产后出血的预防

4.1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前及孕期妇女保健工作,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受孕,必要时应于早孕时终止妊娠;具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疤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病等,要加强产前检查,提前入院;宣传计划生育,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4.2 提高分娩质量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第1产程:注意产妇饮食,防止产妇疲劳和产程延长,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西泮,使产妇能有充分的休息,防止产程延长。第2产程:正确指导产妇屏气及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接产操作要规范,防止软产道损失。第3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胎儿娩出后,预防性应用缩宫素;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及血肿,子宫收缩情况。

4.3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峰。要注意观察会阴缝合处有无血肿,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鼓励产妇排空膀胱,鼓励母亲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开奶,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

上一篇:右旋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在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 下一篇:1例野菜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