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挥洒 高效课堂

时间:2022-06-17 07:55:43

匠心挥洒 高效课堂

《父亲的压岁钱》主要讲了父亲三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却令人回味无穷。同样的文本,因为不同的解读和设计,呈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统观全局领悟“匠心”

教例一:教者首先从“匠心”这个词语入手,巧妙地过渡到一个没文化、字不识几个的农民父亲,引导学生想他有着怎样的匠心呢?这一提问将学生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并很快地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父亲的匠心。接着再次引领学生潜入文本,细读品味,加深对父亲形象的感悟。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逐步体会到父亲的匠心体现在他的童心、慧心和爱心。他以如山般的爱,如水般的情,影响和激励着儿子,让儿子一生感激和铭记。至此,这样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已矗立在学生的心中。最后学生深情朗读父亲三次给压岁钱的话语,朗诵《父亲》这首诗结束全课,从而升华对父亲形象的感悟。

教例二:教者首先以一幅农民父亲的油画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管给的钱只是几枚硬币,但值得我回味的是父亲给我压岁钱的匠心,进而用一个词“匠心”来归纳。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第一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相机总结出学法:朗读、揣摩、体味。学生以这样的方法自学父亲第二、三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从而体悟父亲一生辛勤劳作,他的人生读了一辈子,也悟了一辈子。最后,教者再次呈现那幅父亲的油画,并以“父亲给了我压岁钱,给了我 ,给了 ,还给了我 。”的句式训练,来提升主旨,表达情怀。

教例三:教者直接揭题,学生自读课文,弄清文中写到父亲几次赠我压岁钱,初步把握主要内容。接着采用扶放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理解父亲给我压岁钱说的三句话,引导学生读懂父亲的匠心,读懂父亲的人生。最后创设情境,想象练笔,走进父亲和“我”的内心世界,抒发对父亲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思考】

从以上三例看,教者一的设计思路就是深入挖掘文本,体会父亲匠心所在,进而感悟父亲形象。教者二以朗读、揣摩、体味学法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明白父亲用人生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艰辛;用独特的方式,让我明白人生的道理。还试图追寻将课文读成一句话、一个词、一幅图、一首诗这样的读书境界。教者三则以情为纽带,试图让学生经历走进父亲、读懂父亲、感谢父亲、赞美父亲的情感历程,体会从读懂父亲到读懂人生的心灵历程。可见三位教者都是在尊重文本、个性化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扣住文眼“匠心”,深刻剖析“匠心”所表现的方式、过程、哲理,并追问“匠心”背后的丰富内涵,从而揭示“匠心”就是苦难的果实、充满智慧的爱的人生真谛。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灵活的驾驭,将课文中的知识、思想、情感、审美等内容有机地融入教程中,并巧妙地推进教学,书写了本真的有效课堂风景。

二、重点突破演绎“匠心”

【亮点回放】

三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父亲三次给“我”压岁钱说的话是文章的重点。这三处话语是:

父亲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你该去抓一把米来,喂喂那几只鸡呀!”

父亲把身子慢慢蹲下去,望着黑油油的土地动情地说:“孩子,咱一家人吃菜靠着园子,五谷杂粮也全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

父亲凝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你以后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教者通过深入阅读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精心设计教学,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处理。

教者一在引导学生读懂这三段话时,让学生在文章中“察言观色”,从父亲的神情、动作、话语中不断感受,从而明白父亲的匠心体现在他的爱心、童心和慧心,明白父亲的话外之音:教我感恩、教我付出、教我自立。

教者二旨在通过朗读、猜想,引导学生揣摩父亲的心里,体味父亲的匠心。品读“扒”“烦”字,体味父亲说这番话的言外之意,父亲其实是用心良苦。特别是在理解第三句话时,教者还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父亲凝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你以后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进而让学生思考父亲在想什么;我当时懂了什么;长大后的我又读懂了什么,这种设法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的想象练笔,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体悟到父亲的匠心所在。

教者三力求抓住情感的线索,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触摸文字背后的那根情弦,引发共鸣。在理解“父亲把身子慢慢蹲下去,望着黑油油的土地动情地说:‘孩子,咱一家人吃菜靠着园子,五谷杂粮也全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这段话时,是这样设计的:究竟是什么触动了父亲,让父亲如此动情?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老师抛出的这一问题,学生的心湖也激起了涟漪,他们也感受到土地和父亲有着血肉相连的情感。教者顺着学生的答案,情不自禁地吟起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学生们就在这种浓浓真情的熏陶下,读懂了这位农民父亲,读懂了这位父亲的艰辛、爱心和智慧。

【思考】

有效课堂强调基础、体验、过程 、思维训练,直指各项目标的有机达成。因此,教学中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父亲的压岁钱》中父亲三次赠我压岁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其中父亲的话语更是重点,三句话写出了丰富的内涵。第1句:在“我”六岁时,父亲在“我”纯真的心灵上,播下了感恩的种子。第2句:在“我”十岁时,父亲教会了“我”要热爱土地,感恩土地。第3句:在“我”十二岁时,“我”从父亲的话语中“似懂非懂”地感受到:要自食其力,自强不息,发现自己,做好自己。这三句话突出了课文的主要思想和主要倾向,表达出父亲亲近土地、热爱土地的真挚情怀。父亲用智慧的方式教育孩子传承农民的美德,精心地耕耘土地、耕耘心灵,这是传承社会文明的脐带。这样,寓教于乐, 融情于境,学生也体会到父亲真不愧是农民教育家。从父亲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我们领悟到:真理是无华的,智慧也是无华的。这三段话的教学处理,都凝聚着教者的巧妙心思。教者一对“匠心”的一次次追问;教者二引导学生对“扒”“烦”的品味、体会;教者三巧妙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热爱土地的情怀这,都是对文章最恰当、最深刻的理解,很好地升华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丰富了课堂的内涵,引发了学生美好思想的生成,精彩演绎了有效课堂的魅力风景。

三、画龙点睛升华“匠心”

【结尾再现】

文章的结尾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耐人寻味。三位教者对结尾的处理,可谓也是独具匠心。

教者一:再次出示父亲的三句话,充满激情地引读,学生也充满感情地朗读,并深情朗诵补充的《父亲》这首诗。

教者二:设计了创作一首小诗的练习:

父亲给了我压岁钱,

给了我

给了我

还给了我

教者三: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学生想象练笔:

每到春节,我总忍不住拿出几枚珍藏的硬币,他们总能触动我和父亲的心弦。父亲啊,你还记得这几枚硬币吗?

儿子啊,我怎会忘记这几枚硬币呢?

【思考】

教者一以精妙的朗读指导来结束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一咏三叹、回环反复,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将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学生心中,并以此来指导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和语文课的意蕴。教者二通过创作诗歌的练习,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感悟、抒发对父亲的真情,从而将语言训练与情感表达有机融合。教者三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展开真挚而又深刻的心灵对话。学生在《懂你》的音乐中,走进父亲和“我”的内心深处,享受至真至纯的父子之情。这样,学生读懂了父亲,读懂了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伟岸父亲。而此时,刘和刚演唱的《父亲》的感人旋律已回荡在教室,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这种音乐与语文的牵手,让语文的课堂增添了美感与情意!

四、自成一格挥洒“匠心”

欣赏完同台竞技执教的《父亲的压岁钱》,感觉如同一道道美丽风景,教者从文本中的“匠心”一词入手,深层次地把握文意“匠心”之所在。同时,教者也以其激情与智慧幻化成教学的“匠心”,挥洒出生了趣盎然的课堂风景。作为观课的老师,又该从这样鲜活而有效的课堂中获得些什么呢?为了追寻课堂的有效境界又该如何修炼自身的教学“匠心”呢?

1.深度阅读,体悟文本丰富意蕴

要真正接近文章的本质内涵,需气定神闲地走进文本或本真体验的深处。就《父亲的压岁钱》一文来说,从技巧的角度理解父亲的匠心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源头追问为什么会如此具有匠心。这样把目光投向了父亲,一个完整的父亲形象,甚至是这个家庭所体现出来的生活信念就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种对自己主宰生活的信念是父亲的人生哲学,全文洋溢出来的是乐观的色调。为此,我们体会到了文章的丰富意味:虽然生活艰辛、贫穷,但是一家其乐融融。父亲是农民,父亲的乐观生活从来就是真实本色的,父亲对生活的乐观心态给了童年的“我”精神成长的天空,并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只有深度阅读,才能深刻地感悟文本的丰富意味,也才能描绘出课堂上迷人的魅力图景。

2.匠心预设,挥洒课堂智慧生成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倡导的教学方式变革,都是为了更适应学生的学。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细品这同台竞技的《父亲的压岁钱》课堂场景,可以感受到很多智慧生成的靓景。那是课堂上建构的那份和谐自然,那是课堂中生长的美丽思想,那是学生心中激荡的真挚情怀,那是学生体味语言的真知灼见,那是一次次痛快淋漓的表达,那是一个个意味深长的人生感悟……教者对新课标的准确理解,对学科特质的灵活把握,对生本理念的深刻领会,对教学进程的有机调控,对语言、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巧妙融合,对朗读、理解、感悟、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对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统一的追求,对三维价值取向有机达成的执著……总之,只有课前的充分预设,才能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相信我们怀着对语文教学的痴情,抱着对教学理想的信念,一定能自成一格,绘就高效课堂的胜景。

(责编 张亚莎)

上一篇:有味可尝试而有得 下一篇:凤阳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