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土建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7 06:55:15

工程土建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工程测量技术不断提高,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由于工程内容条件不同,工程测量人员需要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技术,圆满完成各项测量任务。本文介绍工程土建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施工放样的方法和过程;阐述了测量在园林设计、施工放样、施工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测量;园林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测量技术不断提高,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由于工程内容条件不同,工程测量人员需要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技术,圆满完成各项测量任务。本文介绍工程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施工放样的方法和过程;阐述了测量在园林设计、施工放样、施工监测中的应用。

一、概论

测量工作贯穿于园林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测绘地形图,施工阶段要进行施工测量,施工完成后,还要及时进行竣工测量,编绘竣工图。但在目前的园林工程测量中,仍采用传统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设备,即使购置了新的测量仪器,也对其强大功能的开发和运用也非常有限。因此,测绘新技术在园林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非常有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航天科学在测绘学科的应用,促使测绘学科的理论、技术、仪器和方法都发生了新的变革。数字化测图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应用和研究。文章将就与园林工程测量相关的技术进行探讨。

二、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点

测量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部”。测量的控制点是从正规渠道获取的。但往往不在施工现场或工地附近,我们需要先将坐标的控制点引入园林施工现场,才能进行定点放样。首先要在施工现场重点选择几个不易被破坏的点,然后用水泥砂浆浇注并且固定起来,根据需要进行编号,在桩上打入钉子就可以了。其次根据已知的永久性的测量控制点,采用控制测量的方法把平面坐标控制点引入到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现场监理三方复合验收各个控制点是否合格,图纸上各点的位置也要与现场一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骤。如果不一致,则需要找出原因,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确认无误再继续下面的步骤。

2、高程控制点

通过规划给的2个高程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转2个临时点(每个独立的建筑物需2个临时点)到建筑物附近,通过2个临时点放出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引入的高程点需要放置在不易被破坏的地方,施工放样的总平面图一般选在建筑墙上或者做好的铺装的地面上,然后在建筑墙上画一条线,或者直接选在平面坐标的控制点上,采用的是复合水准测量方法。如果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现场监理三方复合验收各个控制点都合格,图纸上各点的相对位置也与现场完全一致,那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骤。如果不一致,需则要重新进行上面的步骤,找出问题原因,改正后,确认无误再继续下面的步骤。

三、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

地形图是园林工程设计必须的基础资料,地形图上有丰富的、科学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详细的地物、地貌及植被分布等,能够为园林规划设计提供详尽的基地资料,方便规划设计时充分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地形。传统的测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程序复杂,需要进行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并且成图时间长,最终产品比较单一,已经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测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其具有测图、用图自动化,产品数字化,精度高,便于建立GIS等优点。园林工程所需的地形图多为大比例尺图,而数字化测图更适用于大比例尺测图。因此,数字化测图势将成为服务于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方法。

四、全站仪在园林工程中应用

1、地形图测绘

数字化测图的优点及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已如前述。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实地测量,可将采集的数据直接传输到电子手簿或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后,用成图软件绘制成图,并编制和生成各种专题地图。因电子记录无精度损失,加之测量精度较高,所以,全站仪地面数字化测图已成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主要方法。

2、园林工程施工测量

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是贯穿整个施工阶段的工作,包括园林建筑施工测量、园路施工测量、园林景观施工测量和园林绿化工程测量。园林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直接关系到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传统的施工测量仪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测量精度不高,误差容易累计从而影响园林工程的建设。而全站仪因其强大的测量功能和较高的观测精度,使其在园林工程施工测量中被广泛采用。利用全站仪的放样测量程序,并使用仪器中的计算和数据存储功能,既能减轻工作量,又可以减小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从而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

3、面积测量

在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经常要对某形状的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全站仪的面积测量程序,可以将面积区域用由一系列有顺序的点(不少于3个)构成的封闭图形来定义,用于定义面积计算的点可以通过测量、数据文件导入或手工输入等方式来获得。同时,运用该程序,也可以查看该面积区域的形状。与采用传统测量仪器和方法,过程繁琐且精度较低相比,采用全站仪进行面积测量,可以极大的减轻内外业的工作量,且精度也较高,特别是在一些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中,需要量算面积的区域形状多为不规则的曲线围合而成。

五、对GPS技术在园林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分析

1、GPS技术在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三角网建立施工控制网的方法弊端较多,例如,测量的精度不理想,作业时间较长,并且工程的费用比较昂贵,点位的选择有会受到很多的限制,而工程控制网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其精度的要求和具体的工程规模,工程性质等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总体上还是需要覆盖的面积比较小,点位密度越密集越理想。因此,三角网等常规方法的应用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工程的需要了。应用GPS技术建设工程控制网应运而生。并且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在工程开工阶段,对于选点与埋石上,需要利用GPS技术保证点位附近天空开阔,并且确定附近地质情况。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采用一致的坐标系统,这就更需要GPS技术的定位应用,既考虑了施测和设计的实际情况,又能满足局部高精度的特殊要求。在后续投影面的选择、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及施工控制网的维护都可以应用GPS进行计算,使用GPS的静态观测或动态观测等技术完成技术要求,从而达到高标准,高精度的工程测量目的。

应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通常采用载波相位静态差分技术,以保证达到毫米级精度。在相关工程建设中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在道路勘探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控制网需要横向比较狭窄,纵向又比较长,如果采用三角锁,导线方法,为了实现严密的精准度,需要分段实施,点位和点位之间需要能够彼此通视,不仅工程时间比较长,而且操作复杂,不容易到达目的。但是,如果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关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由于不需要点位之间通视,所以,可以布设很长的GPS点构成的三角锁,以保持长距离线路坐标控制的一致性。这样在技术方面比较容易操作,控制网的精度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实践的总结,发现平均边长在5公里以下的工程GPS控制网,用双频接收机观测20-30min就可以满足工程的技术需要。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程GPS控制网的观测时段可以比规范规定的时间缩短10-20min,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是全球定位系统在园林工程测量中应用的优势所在。

上一篇: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究 下一篇:关于现代建筑造型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