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游泳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17 12:09:58

普通高校游泳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游泳课在学校方面和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等问题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解决办法, 希望对普通高校游泳教学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普通高校 游泳课 对策

游泳是一项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并能使之受益一生的运动。但和普通高校其他体育课程不同的是是在特殊的水环境中进行,正因为此,游泳课教学一直困扰着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游泳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高校的游泳教学有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普通高校游泳课的现状及困难

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游泳课,开展的情况也比较好,教学计划较明确,标准相对合理,但是由于游泳教学的特殊性,大部分高校的游泳课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游泳这一有益的运动在普通高校中的普及和推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高校方面,对于游泳课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

(1)教学观念落后。多数高校只是把游泳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进行教学,很多游泳课教师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讲授游泳的基本动作,只要求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高速度,以速度来衡量学生的游泳水平。而没有从健身的角度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进行教学,更没有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2)场地设施的限制。拥有游泳馆的高校,多数游泳馆常年对外开放,游泳课与对外开放时间经常发生冲突,即使是淡季,游泳馆还是显得十分拥挤。而室外游泳池也由于上课时间过于集中、上课班级众多,也是人满为患。还有部分高校根本就没有游泳场馆,只有租用校外场地,更是苦不堪言。

(3)游泳课师资队伍缺乏。高校体育教师中,专修游泳专业的教师很少,其中也有很多体育教师自己都不会游泳,有的为了应付教学,自己练习以后,再给学生上课,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明显的游泳课师资队伍的不足,使游泳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游泳运动的发展。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缺乏研究和创新。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所运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基本是固定不变的,不根据教学条件的改变,学生的层次不同等因素来调整。尤其是对初学者的教学内容也是一味的从竞技体育的要求着手,先学俯游、换气、先练速度,这种违反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使得初学者因为惧怕和不感兴趣而退避三舍。

2.从学生自身看,对于游泳运动存在很多薄弱的方面

(1)学生游泳知识欠缺。学生对游泳基础知识了解太少,缺乏对水性的了解,如水的阻力、浮力、压力、粘滞性、流动性产生无固定支撑等等。在实践中缺乏安全意识、自救意识、游泳的原理知识、游泳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及游泳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处于懵懂的状态。另外一些山区的学生由于风俗习惯错把游泳与洗澡混为一谈,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游泳的进程和游泳技术的掌握。

(2)学生游泳基础、理解能力、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游泳基础呈现显著差别,总体比较城市好于乡村,南方好于北方。同时普通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偏差,无论从身高还是身体的协调性都无法与体育院校学生相比拟。尤其是女生差别最为明显,大多数女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与男生的整体水平差距也较大。一些游泳基础较好的学生无法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步,增加了课堂的可控性的难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更加影响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与对新技能掌握的迫切愿望。

二、解决对策

1.高校的游泳课要向竞技、健身两个方面发展,同时又要从学校体育转向终身体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必须向竞技、健身体育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因此游泳教学必须从只传授游泳的竞技技术转变为同时传授游泳的健身知识。除了单纯的教会学生会游以外,要重点让学生理解有氧运动对身体各个部位的促进作用。

同时,游泳课教学要合理引导,积极培养学生对游泳的极大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游泳健身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鼓励学生不仅把游泳作为大学的一门课程,而且选择为自己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这是游泳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内容。

2.高校应加强游泳场馆硬件设施的建设

随着高校的发展壮大,扩招人数的迅猛增加,高校的硬件设施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或是相对滞后。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也给上课时的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因此加强游泳场馆建设是高校谋求发展、与之相配套、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部对高校评估的一项硬性指标。

3.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多与兄弟院校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等。有必要应集体备课,多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请教学习,或教研组组织由专业教师给同行教师讲解并示范课。尽可能的外出进修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4.研究和创新教学改革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各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应该从应试教学向快乐教学转变。不少学生初学游泳的时候异常艰难,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造成的他们心理负担过重。在竞技考核的压力下,直接学习难度较大的竞技动作只会造成动作僵硬、不连惯、长时间学不会水中呼吸。因此,摈弃应试观念,让学生感觉到水的波动和柔滑皮肤的,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浮力使人飘飘欲仙的,让学生体验到像鱼一样自由滑翔、行动自如的;寓教于乐,用水中接龙、水中追逐等游戏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感到游泳确实是一项身心愉快的锻炼,从内心喜欢上游泳。

5.加强游泳基本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在开设游泳课前了解必要的游泳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园宣传网来宣传。例如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而且教师可通过做讲座或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来增加学生的游泳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必要的自救能力。在教学的内容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实践教学的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游泳的原理知识是必要的,但教师讲解的深度要适当。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能够通过理论课的教学来与实践相结合, 以求更快掌握技术,加快学习的进程。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分组互助教学

课时少、人数多、天气情况的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课余老师和学生把时间利用好,来弥补课时少这一缺陷。课余教师要奉献一些自己的时间,可以用开展游泳俱乐部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强化训练速成教学,加速游泳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游泳技术。同时还要加强课余时间教师的指导,学校应该对参与指导的教师给予肯定,提高教师工作热情。

分组互助教学是通过异质分组先对学生游泳基础进行考核评价,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小组,并且确保每组游泳基础学生和无游泳基础学生的比例相当,以优带差。这样不但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发挥部分学生的主导作用,缓解因班级人数过多对教师产生的压力。同时充分展开组间竞争,既有利于团结协作,增强学生间横向联系,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积极自主、协作竞争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普通高校游泳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校方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更加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利用有限的设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教法的运用与教学的组织上下功夫,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是切实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马连鹏: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2003,(5):48-53.

[2]宋义增:普通高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393-394.

[3]宋静敏:海南大学游泳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1,(1):82-84.

[4]陈伟霖:影响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措施[J].福建体育科技,2001 ,(4):37-39.

[5]吴志超 刘绍曾 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6]邓跃宁:对构建高校体育新体系模式的研究[J].1999, (5): 68-72.

[7]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 1999, (2): 54-58.

上一篇:高职高专开展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论高校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