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初夏 10期

时间:2022-06-16 11:14:00

2009年4月下旬,我得到了一份来自绵阳作协邀请赴重庆的通知。这对于正愁于五一假期如何安排的我,无疑是一个惊喜。是日,我便怀着好奇与欣喜,踏上了赴渝之路。

经过5小时左右的颠簸,我们一行人进入了城区。《旅游新报》杂志社的叔叔、阿姨早已等候多时,热情地迎了上来。他们都是很和善的人,不难看出重庆方面作出了怎样细致的准备。这时我才真正感受到重庆这城市的热情和耿直。

匆匆吃过午饭后,我们乘上大巴,驶往名闻遐尔的朝天门码头。在前行的路上,我心里老想着快点,因为这次的行期实在太短,而我又想更多地体会重庆的魅力。正想着,大巴停了下来,到了。走出车门,一种江河独有的气息浸透全身,再没了旅途的疲惫。举目四望,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都不是大城市惯有的行色匆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安闲的洒脱,给我一种特别的亲切。而最吸引我的,却是那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的风筝,在大江上的蓝天之上自由飞翔。我蓦地想起,别人总说风筝不自由,因为有那线的牵绊。可在我看来,心中和脸上写满幸福的人,能让线的羁绊成为自由。此时我眼中的人们便是如此,让我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感情。江上的游轮“呜呜”鸣笛,我的心也和风筝一道,久久地凝视着这充满活力的巴渝土地……

晃动的大巴让我从刚才所见的景象中回到现实。我们因行程紧张,恋恋不舍地回到酒店,望着窗外的风景,我的心中掠过一丝遗憾。不过我知道,这遗憾马上就会被更大的惊喜所取代。

用过晚饭,饱饱的肚子和低沉的夜幕让我感受到了倦意,但是立刻又抖擞精神。因为下一站,令我十分期待。那是这座城的至高点,也是观赏夜景的最好去处。

大巴重新启动,我们穿过夜幕下的重庆,驶上高架桥,在离地面几十米的地方前行。两边的风光尽收眼底,上山的路都这样高,那山得有多高?心里的疑问更让我期待这站景点。

从盘山公路上缓缓驶向山顶,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在路边绿灯的掩映下更显幽静。在山顶也是这样吧!我暗自想到。到了山顶,却让我心中一惊:路上整齐地排满了轿车,熙熙攘攘的人流显现在眼前。人多,却不杂乱。看来大家老早就上了山,怪不得来的路上空无一人。

正想着,“连长”,那个和善的姐姐,招呼我们上了观景台。等我登上最后一级阶梯,一棵松树在阑珊的灯光下映入视线,亦真亦幻,和旁边一幢闪耀着淡淡橘黄底色,不断变化的塔式建筑融为一体,让我在刹那间忘记了自己。好在背后的人们走了上来,才让我回到现实,走向观景的平台。

刚才的景象让我忘记自己,这时我却忘却了世界。白日喧闹的市区,在黑夜中隐入一片辉煌。远处行行的高楼散发出如极光般的迷人光彩,来回转动的探照灯将耀眼的光芒射入云霄。近处的跨江大桥披上了闪亮的外衣,在夜幕掩映下格外壮观。桥下一艘艘五光十色的巨型游轮鸣着汽笛,在江上缓行。车流在曲折的公路上穿梭,依稀可见远处的行人……一切在天幕之下如光般直射、盘旋,让人迷醉。江上的风从山顶掠过,仿佛向游人倾诉着自然和现代化的和谐共处,生生不息。我的心中有一个愿望,梦想自己的家乡也能这样和谐,充满魅力……

回到酒店已是九点,带着尚未完尽的沉醉,我打开窗户,让风轻轻吹进房间。躺在柔软的床上,我想了许多:被地震摧毁家乡的伤痛,再到重建家园的希望。正是有了许多像《旅游新报》的这些新闻工作者以及这样的团队,才会有灾区的将来,才会有祖国的将来。此刻,我将铭记在心……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合上双眼,进入了梦乡。明天,将更光明……

【此文是“5・12”大地震后,作者在2009年4月下旬参加绵阳作协组织的少年作家班赴重庆学习时写成。当时为安县花镇初级中学2010级11班学生,现为绵阳中学2013级29班学生。】

上一篇: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的底层叙述 下一篇:竹林清影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