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我家”

时间:2022-06-16 09:14:24

摘 要:“欢迎来我家”是美国波普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盖瑞・贝斯曼的个展。其在艺术家生动的角色人物和跨媒体的作品之中,透过不同领域层次的创作,展现当代艺术文化及黑色幽默冲突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将这具有普世价值的艺术主题“家”,转化成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和一种体验式的展览。本文对展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发现其独特的发光点同时提出其中存在的小问题,以达到对展览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贝斯曼;体验式;“欢迎来我家”;当代艺术

“如果你有一把钥匙,愿意与我一同推开,一起去探索这未知的奇幻世界嘛?”正如导语所说的那样,美国波普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盖瑞・贝斯曼在他的个人展览“欢迎来我家”中,其创作的角色人物和跨媒体的作品透过不同领域层次的创作,展现出当代艺术文化及黑色幽默冲突又结合的独特风格,将这具有普世价值的艺术主题“家”,转化成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和一种体验式的展览。整个K11都好似变成了贝斯曼童年的家,规矩摆放的童年时的家具、随处可见的家族合照,从而更好地凸显“家”这一主题。艺术家的创作理念通过这些真实又梦幻的场景更好地传递给大众。

这次展览名为“欢迎来我家”,灵感来源于贝斯曼的父亲,他总是带浓厚的犹太口音跟贝斯曼说:“盖瑞,家的大门会一直为你敞开”。想象力与创造力之间相辅相成地呈现在作品中,展现了艺术家童年的经历对于今后的艺术创作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贝斯曼出生在美国,从小便受到犹太人的教育理念和思维的影响。在众多的爱好中,他唯独喜爱绘画,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风格表现自己的想象世界。他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简单的人物及动物形象,来展现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与黑色幽默的风格,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为之着迷。那些魔鬼一样的小丑,那些可爱的小妖怪,正是这些出现在作者儿时潜意识里的角色激发了贝斯曼的灵感。在盖瑞・贝斯曼惊人的想象力中,一个个非同一般并且极具创意设计感的小世界出现在大家眼前。展厅的布置是基于作者把设计和现实融合的灵感,将那些作品展示在“家”中,这里所有的字画、玩具乃至于墙上的装饰都是作者的亲自创作的。在“客厅”里,参观者累了便可以坐下来看看这个“家”,作者渴望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环境,让观者可以在艺术的世界里穿梭。“餐厅”的设计彰显了温馨和谐的气氛,这里是家人交流感情、自由畅谈的地方;“书房”展示了艺术家一系列的作品,依据自己经历的事情作为灵感的居多,作者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创作灵感,以这种形式引起大家对亲情、爱情、得到、悲伤、喜乐、理想与现实等议题的探讨,使观者更好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此同时,还有各种主题的“长廊”,欢乐的“房间”,温馨的“卧室”等等。

一走进展览,观者就被这奇妙梦幻版的家所深深吸引,同时出现的还有贝斯曼创造还原的TOBY和它的小伙伴们,俨然进入了童话美妙的世界,并踏上了一次梦幻奇妙的旅行。这种体验式的展览,正是“欢迎来我家”带给观者最大的印象。有着街头涂鸦的明快有趣的卡通形象,表现了贝斯曼不同时期的感受与想法。名为《快乐傻瓜》的作品中,因为爱上了美人鱼,而宁愿自我牺牲,让爱人在融化的血水中可以存活。用简单的表达方式传递了生命中悲喜参半的动人美感,表现了人类中最善良的情感。或许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这种简单普通的表现手法往往也是最打动观者的。盖瑞・贝斯曼将艺术无边界感呈现在整个展览之中,从而以直观的艺术形式代替了深奥的艺术。

在展览中,你会不知不觉地走入其中,好像来到了童话里,对一切都是那么喜欢。这种展览方式在国内是少见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人。观者通过展览会不由地思考有关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单纯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区别,激发起对当代艺术的研究与探索。同时也举办了一系列科普大众的活动,如,学术研讨会、体验DIY以及工作坊等教育工作活动,让不了解的艺术的“圈外人”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在现代中国非主流艺术和波普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变化。在售票上,不仅有普通的单人票、学生票,还有家庭票,它可以换取一件纪念T恤,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装饰它。观众就可以根据展览去涂鸦自己的纪念T恤,给自己留下纪念,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展览。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本次展览是非常用心的,让观者能够很愉悦、舒服的体验完整个展览。

虽然展览的布局设计以及观者满意度与其他展览相比都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不得不说,K11的展览在细节上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它可以租小的讲解器、可以微信扫码听展览解说。但不得不提的是,手机微信是当代年轻人的一个趋势,对于中老年人、幼小的儿童来说,采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单薄,且并非每幅作品都有所讲解。这样就使观者选择性的去关注有讲解的作品,对于没有讲解的作品,只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喜欢去了解。另一个问题,是对于讲解的内容过于表面化。无论是微信扫码还是租赁讲解器所听到的内容,大多只对作品的时间和内容有一个简单地介绍,而对于作品的灵感来源、作品背后的意义却涉及得很少。就北京的展览来说,这点要比K11做得好很多。在我看来,可能更多的是策展人对于这些细节的重视以及商业化的美术馆对于展览重点的把握。

整个展览现场就像贝斯曼一直倡导的“普遍艺术”(Pervasive Art)所展现的那样,在贝斯曼的家中,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开心梦幻乐园般的场所,在这里,你找不到“商业设计和纯艺术创作的界限”。总有人认为当代艺术是令人无法接受的,究其原因:一是不能触及他的内心情感;二是未能及时反映出当代社会的问题。对于普通观众,我更倡导这种体验式的展览,它能够把自己融入整个展览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身边的一切。而当代艺术过于圈内化与精英化,需要获得社会与大众的认可,以扩展其影响力。另一方面,放低姿态、通俗易懂,成为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这也是贝斯曼展览之所以成功的一大原因,他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共同去思考关于家庭、友情、生死等一系列人们能触及的情感,让大众与艺术家有更多的交流和深入的了解。或许“每个人都会是艺术家”的时代正在悄然走进。艺术逐步“卡拉OK化”了,艺术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家神秘高贵的身份也将不复存在。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为丹妮丝・格雷,但对于她的资料并没有发现,只能总体简单地谈谈对于现代策展人的一些理解。艺术的时代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最好的艺术时代,有人则否定到底。处于一线力量的艺术家、策展人不断地在其中发声,表现自我,同时也面对着中国当代艺术全面资本化的大时代。无论是大型展览还是小型个展,初衷都是同样的。作为策展人,能否在展览中体现艺术的价值,能否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作为新一代的策展人,展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普及,逐渐让技术问题成为可以被批评的对象,在完成技术批评的那天,或许才能迎来人们对这个行业真正的尊重。

当代艺术在种种困境下不断发展,但值得庆祝的是仍然有不同角色的存在,仍然有不同声音的回响。当代艺术正在进步,我们将与其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琳.展览改变艺术:策展的可能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 理查德・斯皮尔伯利(英).墙上艺术:波普艺术[M].刘丽,译.合著者,董启明.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逸萌(1990―),女,山东济南人,上海大学2014级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

上一篇: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食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