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探讨

时间:2022-06-16 06:15:07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探讨

摘 要: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材和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高,也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应用题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应用题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成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量量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题 解题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困扰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方面,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应用题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量量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由浅入深,引出解题思路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一般而言,复杂应用题是由多重简单应用题经过叠加而成的,因此在讲解较复杂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把复杂问题进行拆分几个简单问题,进而从这些简单问题入手,逐步深入,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某水果店共有8袋荔枝和10袋香蕉,已知每袋荔枝重25千克,每袋香蕉重23千克,问荔枝和香蕉一共重多少千克?”显然这是一道求两积之和的复杂应用题,是由求两数之和和两数之积的两道简单应用题叠加而来的。可将上题拆成下列三个问题:“(1)某水果店有8袋荔枝,每袋重25千克,问荔枝共有多少千克?(2)某水果店有10袋香蕉,每袋重23千克,问香蕉共有多少千克?(3)荔枝和香蕉加起来共有多少千克?”显然,上面的三个应用题都是简单应用题,在此基础上把它们叠加就引申出求两积之和的复杂应用题。在上述应用题中,只要算出荔枝的重量、香蕉的重量,荔枝和香蕉总的重量也就求出来了。

二、形象直观,启迪解题思路

学生对应用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对此应该引导学生找到应用题的本质,挖掘应用题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发现文字背后所考查的知识点,先指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典型题型。例如:某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0个月,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5个月,现在他们一起做了3个月,乙队有事,甲队单独做了2个月,后来乙队又回来一起做,请问这种情况下完成该工程共需要多少个月?首先要明确这个是工程问题,按照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得到甲队、乙队一天工作效率分别为,再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则[1-(■+■)×3-■×2]÷(■+■)=1■,故完成工程所花时间为3+2+1■=5■(月)。

三、对比异同,理清解题思路

在应用题形似之下,同学们常常会错解,因为学生对数量关系容易分辨不清,概念混乱,造成解答错误。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区别对待问题,例如:(1)一根绳子长21米,截去全长的1/3,问截了多少米?(2)截去一根绳子的1/3,正好7米,问这根绳子多少米?请同学们思考解答两类似题目,找到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促使同学们找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准确解答。

四、强化练习,拓展解题思路

强化练习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有两种方式:(1)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及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前期知识的积累,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应用题的量量关系,采用多种方法解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已知100千克花生可以出40千克油,照这样计算,100千克花生可以出多少千克油?”此题学生可分别采用比例法、归一法和倍比法求解。在寻求多解的过程中,可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一题多变练习。数学教学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少而精的习题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一题多变是实现这一目标、跳出题海战术的法宝。一题多变是在一道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部分条件或数字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数学问题,通过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本题相关或相似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从而达到通过有限的训练达到掌握数学问题解答方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秀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重视思维训练[J].教育评论,2001(06).

[2]薛彩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

[3]苏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概念教学的一些做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4(05).

[4]H.Li,Y.Xing,Q.Li.The two weighted Poincaré norm inequalities for the composition of Green operator and homotopy operator[J].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2014,31(4):484-489.

[5]罗恩.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上一篇:基于工程中心的“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实践教... 下一篇:《导数的概念》的信息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