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6-16 02:10:51

浅论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建设的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公路工程而言亦是如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是最为主要的施工方法,其基层施工技术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本文就此阐述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沥青路面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被越来越多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重车和轮压的增大以及交通车辆的渠化,公路使用性能衰减加快,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由于路面基层起着主要承载作用,路基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在进行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1、路面垫层与路基的施工要求

1.1 路面垫层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沙砾,由于沙砾自身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会对整个路面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工程的监理人员必须要掌控好沙砾的质量问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具体的要求是:首先控制好砾石,它的压碎值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零点五到五厘米规格的砾石不得低于一半,鉴于级配砂砾垫层的强度主要与颗粒级配和压实有关,所以对级配砂砾的级配应有所要求。

1.2 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可以分为碾压路槽、运输摊平、整形洒水碾压和初期养护等五个工序。因为工程使用的沙砾属于材质较为松散的材料,为了避免车辆通行给路面带来损害,工程的监理人员要时刻要求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的时候,应该采取一半行车一半施工的措施,这样就可以减少因为通车现场混乱给沙砾垫层带来的不利影响,常见的不利影响有,造成车辆表面不紧密,不平整或者导致工期加长。

1.3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按照施工的措施来划分,能够分成两种方法,一种是路拌方法,另一种是厂拌方法。路拌方法多用于底基层施工。厂拌方法一般用到上基层的施工中。水泥稳定砂砾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路面整体强度的高低和能否保护路面在设计周期内正常使用的关键部位。

1.4 常见的沙砾基层施工方法有两大类

按照路拌方法来进行,具体步骤如下述:首先将材料平整,然后喷水处理,将水泥摆放好,摊放平整,运用机械搅拌,最后找平继而碾压成型即可。而厂拌法有独特的地方,显示准备材料,备好水泥分量,洒水将材料搅拌,借助车辆运输,最后摊铺继而碾压成型。

2、级配砂砾垫层

2.1 路基的复查。当一项路基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复查并验收,同时,还应该向路面施工单位进行组织交接手续。这项工作主要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组织开展。除此之外,当一项路基工作完成之后,还应由对此路基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进行相应的自检工作,自检的内容需要涵盖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压实度、平整度、宽度、边坡度,路基顶面弯沉值、路基顶面及中小桥涵标高、直曲线转角。

2.2 材料的试验。材料试验工作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会对施工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材料试验工作,并向相应的监理工程师提交,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内容:首先是砂砾颗粒的筛选试验,这一试验主要是确定一段固定距离,在这段距离之内每半公里进行随机取料,然后将材料交给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所取的样本材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审查。如果审查结果满足相应的沙砾技术要求,就可以投入到使用当中;而如果审查结果不合格,将不合格的沙砾进行再一次的处理,剔除其中较大的砾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其全部更换。只有对级配砂砾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才能促进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果的提高。

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严格控制好路基质量。第一,填筑路基前,先试验自然土的特性,然后明确它的物理特征。明确它的干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大的含水比例,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施工以及检测成品。通过实验我们得知,当颗粒较小的时候,它的回弹模量就相应的低,相反砂性土的这种性能就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砂性土可以作为优秀的铺设材料,我们通过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来填筑路基。第二,只有当含水量最佳的时候,对土进行压实才能保证密实度合格,所以,在压实工作开展时,应该随时掌握好土壤的含水情况,如果含水过多,要进行风干处理,直到含水量最优,应保证连续施工,尽量避免在烈日以及雨天进行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土壤含水情况的变化几率。第三,路基项目的压实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不同层的具体密室度,弯沉值反映路基上部的整体强度,当上述两项都符合相关规定时,此时路基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的强度和耐久特点等才会相应的满足规定,路基工程对技术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只有我们按照要求进行,那么就一定可以建造出合格的道路。

3.2 有效控制水带来的影响。因为高速路的路堤比较高,而且配有合格的路肩,所以路基内几乎不会出现水害现象,因此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整体道床的水问题,导致道床出现破损。目前已经行车的高速路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遇到雨天会形成坑槽,这是由于水带来的破坏问题,尤其是夏季温度过高的时候,雨水会严重的渗透到道床内,此时高温水就产生了。由于车辆通行带来的负荷,导致出现碎石,通车的作用力下就会出现坑洞现象,对表层进行施工时,应按照处理防水层的方式进行,确保水流到结构内部,这样就降低了破坏。

3.3 合理应对缝隙问题。第一,在选基层的时候,尽量选收缩性能较小的水泥,施工的时候还应该分析水泥出现缝隙的原因,常见的出现缝隙的原因有两大类。第一种是温缩缝,第二种是干缩缝。这两种和材料的塑性性能以及含水情况有很大关系。选材时要认真试验材料的塑性性能。如果性能在合理要求之内,那么就可以选用。具体施工过程时,可以将减水剂的凝结时间减缓,这样可以保证水泥获得最好的含水情况,降低裂缝的出现。第二,沥青整体道床非荷载裂缝是低温和疲劳裂缝总和,这主要是和沥青的质量有关系,尤其是沥青的针入度和对温度的敏感情况,试验发现,当针入度高的时候,对温度就不会显出非常敏锐,高粘度沥青的温度敏感度较低,在选择整体道床材料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这主要在于当缝隙形成后,雨水可能顺着裂缝向下渗透,导致底下的结构受到严重侵蚀,将强度性能降低,导致整体床道受损。

3.4 养生与养护。对于基层开展的养护,我们常用湿养法,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性能。由于基层材料没有较高的含水量,因而表面非常易干燥,一旦脱水,导致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将材料的强度大大降低,致使大量缝隙出现,因此在一星期的时间内要确保表面有水分。不可直接使用洒水侧喷洒表面,因为这样会使表面的吸料被冲走,常搭配土工布进行遮盖,然后在布上喷施雾状水,而且应该对边角的接缝尤其注意。

结束语

公路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公路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路基的质量,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面的荷载需要路基来支撑,所以路基的施工质量会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效果,路基的施工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掌握好施工技术,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东.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

[2]姜新平,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

[3]涂辉兵.汪伟才.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探讨.价值工程.2011,6.

[4]赵东升.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08,6.

[5]张永放.从施工技术看道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7, 29.

上一篇: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下一篇:复杂竖曲线钢箱梁顶推施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