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拼养”,有方法

时间:2022-06-16 12:31:27

学“拼养”,有方法

首先问自己:你希望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后生活

我身边的很多双职工家庭,孩子一放学都去了辅导班。但我认为,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是在学校、辅导班间转换学习场所,只做知识性的学习。童年只有一次,我希望孩子下课后能去亲近艺术、文化活动,接触大自然,培养对生活、对人的热情,提高学习生活的自理能力,而不是上不完的数学课、英语课……

与其说挑孩子的学伴,不如说是在挑协作的家长

一开始我在“先找学伴还是先找老师”中犹豫不知所措,后来我决定同时并行,第一任老师是在育儿网站上找到的,我也会在个人博客上张贴寻找学伴的文章。很幸运,我找到了四名学伴。

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家长希望孩子在共学中学到的基本精神,要先沟通清楚。还有最常碰到的问题――在面对孩子争吵时的处理态度,大家能否用平常心面对,这是让共学是否继续走下去很重要的因素。

老师和家长,一定得往一个地方使劲

“拼养”中,孩子们的老师有时由家长担任,有时就需要家长们一起外聘老师。对于外聘老师,我们不会限制老师的学历。我直接在网上刊登寻找师资广告,还安排了一个试教的时段,邀请共学家长与孩子列席,直接让应征者试教,再由家长面谈并讨论决定人选。不预设老师的教育背景,这是因为我们看重老师的个人特质与教养观念,在试教过程看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我个人觉得试教对于如何选择老师有很大的帮助。

初期是磨合期,家长、老师、孩子都在学习,进步是很缓慢的。但家长要意识到,学习是孩子的责任,不能丢给老师,自己也不能置身事外。而要应付的细节与突发状况愈多,家长愈需要和老师开诚布公地沟通。

这要求家长的深度参与,对于忙碌工作的家长而言是一项负担,但只要家长本身有玩心,收获的价值也将是惊人的。如果实在没办法参与,可以请阿姨接送,但一定要保证定期参加集体活动。

学习千万不要局限在课本知识

在课程方面,我们给老师很大的空间,只在共学会议中讨论执行细节。下面是我们的一周活动安排:

一个“拼养”组织,当然也要学会算经济账

固定支出有三项:

老师的师资:为了找到人才且能留下人才,我先了解坊间辅导班老师的薪资、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间,参考这些订出老师的薪资。因为有不少家长可以平摊,我们出的薪资一般都比市面上的要高出不少。

场地费:我们需要出一定费用给提供场地的家庭。一起学习,就得有大本营。最好选择空旷明亮一些的,方便打扫最好。注意,可以把打扫也作为“共学”内容,不然爸妈们回家看到就要“晕”了。

交通费:这笔费用是给接送孩子下课的司机。

不固定支出:午餐点心费用、户外教学交通费、欣赏表演的入场费、DIY课程材料费等。

运作一个自学团体虽然经常会发生不少烦心的小事,比如接送阿姨临时有事、小孩打架、和老师沟通不到位等,但只要和其他家长一条心,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周一:每日运动时间,活动包括骑脚踏车、篮球、羽球、足球、直排轮及游泳。

周二:让孩子浸泡在图书馆中,一开始孩子会忍不住在图书馆玩耍,到现在可以安静看书,帮图书馆管理员将书籍归位,或利用图书馆的计算机查询书籍,认识了图书馆书籍编排的方式。

周四:固定户外教学日,善用身边的公共资源,如博物馆等,出门前老师会跟孩子讨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跟孩子分析交通花费与时间,有些活动会事先做功课,有些活动则是参观后的延伸教育素材。

其他活动:老师授课时间,让孩子自定义上课题目并准备内容进行分享;孩子自定义共学规矩,例如上厕所要关门、说话要轻声、遇到红绿灯要停下来等老师,违反规定要扣圈,表现优良可以加圈,每月结算圈圈数,可以到文具店兑换等值的奖品奖励;当小老板,参加小区的跳蚤市场活动,从物品的定价、海报设计、拍卖时的分工到拍卖所得的运用……

上一篇:给分式方程应用题归归类 下一篇:关于电子天平示值误差检定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