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无定法 触类旁通

时间:2022-06-16 10:49:02

摘要:高中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各学校共同的努力方向,这固然重要,但是少了素质教育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美术欣赏不同于别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一堂优秀的美术欣赏课要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才更符合新课改的新理念。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个高中美术教师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欣赏 兴趣点 欣赏方法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但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让学生欣赏到古今中外的名作,又抓住学生的"眼睛"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既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又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们选择适当的欣赏方法来吸引学生,同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既拓宽了知识面,又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一、诗情画意

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这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对古今意境的理解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一个过渡点,就是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欣赏郑燮的《竹石图》时,我让学生先看画,并问画上都有什么内容?初看上去这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风中几杆瘦竹,几块瘦石。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了郑燮的题诗《竹石》,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本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学生很快就通过这首题画诗来理解作者不随波逐流,敢于顶着风险追求自己艺术面貌的意向,同时也将画家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如果画中没有诗句,我们也可以依画配上相符的诗句。在讲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我配上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作者二人虽然不处于同一时代,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的对比与联想,让学生能更好的欣赏画中的意境之美。

二、音乐美术互相渗透

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现代绘画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赏印象主义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时,我一边播放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的《大海》,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聆听着印象主义音乐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自由的和声,同学们很容易就感受到莫奈画中模糊的阴影和轮廓线,光色变化自由轻松地通过松散的笔触照射过来。这样,抽象的美术术语就借助音乐的力量更好的诠释出来。

同样,在欣赏到中国山水画我们就配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如欣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我就会放上抑扬顿挫的古琴曲《高山流水》,顿时,高山的雄伟就会随着音乐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调动他们的情绪,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数字吸引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等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这时我们就从美术作品的一些相关数字入手,同时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朱耷的《花鸟四屏》时,学生很难欣赏如此迥异画风的作品,并不能一下激起他们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选择题:如果你是一位画商,你愿意出多少钱来购买这四幅作品?选项分别是1000万、2000万和3000万美元。大部分学生都是选择了前两个选项,这时,我再将一组数据报给学生听:这四条屏在2006年12月15日在嘉宝秋拍以3600万的价格成交。2009年6月26日,在被誉为京城春拍“收官之战”的北京匡时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上,山人的传世名作――《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万元的成交价落槌,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这幅《仿倪云林山水》也由此成为了史上最贵的中国画。

为何寥寥几笔竞拍得如此天价?我带领满怀好奇心的学生一起探索作品的天价所在――山人这巨幅花鸟四屏其画面形象所焕发的笔情墨趣,有轻有重,有虚有实,故此四屏成为山人花鸟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可用“大、精、稀、奇、妙”五个字来概括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时再将画家一生的经历及对中国画坛的巨大影响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就由对数字感兴趣而演变成期待了解画家及作品本身,极大地提高了欣赏的积极性。

四、运用欣赏方法时注意事项

欣赏虽无定法,但是如果一味盲目的追求新奇,一堂课下来,学生也见怪不怪了,这样的“新奇感”是无法长久“保鲜”的,所以,上什么样的欣赏课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授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的。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其次,欣赏时要有侧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如《格尔尼卡》、《血衣》等。

同时,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爱看、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应该成为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做到“触类旁通”,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1993.

[2]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5]杜悦艳.德彪西印象主义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2005.

上一篇:浅析高中英语听力中的听力预测 下一篇:发展学生思维从“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