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及往事如清泉

时间:2022-06-16 10:09:47

数日前,合肥市新四军研究会的褚祥林副会长打来电话,邀我去采访新四军老战士李清泉。对于李清泉,我久闻大名,在我零零碎碎的阅读记忆中,知道他在景德镇陶瓷业工作过,是同志引导参加新四军的,先在军部工作,后来在新四军二师任职,解放战争期间在六十一师战斗,再后来转到外交战线工作。

5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李清泉的寓所,同去的还有市党史办的几位同志。岁月沧桑让这位世纪老人步履有些缓慢。我们的采访就从李老最初投身革命的经历开始了……

杜重远引导他投身革命

1919年3月,李清泉出生于江西鄱阳县,兄弟姐妹七人,父亲李福喜是个手工业者,曾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小鞋店,后来生意萧条倒闭了,家境十分清贫。

七岁时,家里把李清泉送入私塾,但由于家境窘迫,他不得不数度辍学。12岁那年,家里省吃俭用又让他考入设在鄱阳城内的陶艺学校,指望他未来依靠绘画技艺谋得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

就在陶艺学校毕业半年后,李清泉在报纸上看到设在景德镇的江西陶业管理局附设陶业人员养成所的招生广告。广告上称所招录的学生学期一年,不仅免收学杂费,学校还提供食宿和零用钱,毕业后全部留在陶管局工作。李清泉深感“久旱逢甘霖”,立即前往投考,不久即被录取。那年他正好16岁。

李老说:“在陶养所对我投身革命影响最深的人是杜重远。”

杜重远是东北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面对国力日衰,他期望通过实业振兴国家。因此,他应邀前来江西担任陶管局局长兼陶养所所长。当时陶养所招收了72名学生,在陶养所成立之初的一段时期内,杜重远先生时常来讲话,与学生们谈心。杜重远向青年学生们讲时事,讲修养,讲做人的道理,勉励学生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李清泉深受影响,自此后,他经常参加进步活动,积极宣传抗日。李清泉在《三年景德镇》一文中称,自己从爱国主义者的立场转向共产主义者的立场,投身于如火如荼的革命洪流,“主要是受杜重远先生爱国思想的感召”。

介绍他参加新四军

在陶养所学习和陶管局工作期间,李清泉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爱国进步活动,还成立了“江西救国会”。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们走上街头散发传单,书写、张贴抗日标语,专员公署大为震怒,派人抓走了多位骨干成员。目睹现状,爱国青年们在考虑出路,他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办了“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两所革命学校,很想去投考,但经过讨论,多数人觉得还是应该就近上山打游击。可是,他们一时无法找到上山的关系,只得留在景德镇。就在此时,一个人的出现,成就了他们的梦想,这个人就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民族危亡,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开赴前线抗击日军。这年11月,为了通知红军游击队下山集中整编,路经景德镇。经陶管局的经济专家、进步人士罗又玄先生的介绍,获知那里有一批爱国热血青年,便决定见见他们。

一天晚上,来到陶管局的二层木板楼上,李清泉等青年早已等候在那里。向他们分析了抗战斗争的形势,阐释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还谈到了国共合作的背景及前途。当了解到一些青年想到延安去时,就说:“延安固然是个好地方,但是全国的抗日青年都去那里是不可能的。”告诉他们,当前最需要的是投身到实际的抗日斗争中去。他说距离景德镇不远的瑶里有一支红军游击队,即将下山参加抗日。介绍了这支部队的情况,然后风趣地说:“愿意去的,可以报名,我给你们当‘红娘’。”风趣的谈话方式、广阔的视野和精辟的分析,给李清泉等青年们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于是,李清泉、熊振作、潘启琦、李汉雄等十多名青年就来到位于皖赣边的瑶里,参加了红军游击队。这支队伍后来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二营,与李清泉同去的青年编入一支队战地服务团。

整编期间,来到瑶里,询问李清泉等人的情况,又前去看望他们。鼓励青年们多向工农兵学习,不要看不起“大老粗”,不要摆知识分子的架子,要丢掉小资产阶级的幻想。风趣地说:“要说知识分子,我可是个大知识分子哟,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嘛!”的教导让青年们心悦诚服。

1938年2月,受军部委托去浙西开化、华埠等地迎接三支队,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了给青年们锻炼机会,带上了李清泉等战地服务团团员们同行。

难忘的桥头――新张家歼灭战

随回军部不久,李清泉调至军政治部宣教部工作。1939年7月,李清泉渡过长江,到新四军四支队工作,任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后担任九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改为二师十一团)。李清泉所在的十一团是开拓和保卫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劲旅。在十一团的战斗生活中,给李清泉印象最深的是桥头――新张家歼灭战。

1941年初冬,桂系二十一集团军一七一师及第十游击纵队合计六个多团的兵力,向我津浦路西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连续侵占周家岗、广兴集、界牌集等地,路西南大片地区被顽军控制。10月11日,桂顽五一一团一营、顽定远县常备大队1000余人扑向路西中心区,占领了大桥镇并构筑坚固工事,作长期固守准备。大桥曾是江北新四军首脑机关――江北指挥部驻地。桂顽所侵占的大桥一带,已是路西中心区,对根据地威胁极大。

新四军二师根据军长“站在自卫立场,当作表示”的指示,决定反击桂顽,拔除大桥这根钉子。二师调集六个主力团和路立团、县总队等地方部队,准备打歼灭战。为统一指挥,成立了路西野战司令部,谭希林、王集成分别担任司令员、政委。李清泉所在的十一团(团长吴华夺)担任正面强攻大桥的任务。11月16日夜,十一团对大桥发动进攻,当夜攻占小街,歼灭顽军一部。次日,集中火力攻向大街,顽军负隅顽抗。十一团以火攻的方式,迫使顽军残部溃逃,被我围歼。这样,窃据大桥的桂顽、土顽1000余人悉数被歼。十六团在新张家设伏打援,经过激战,全歼桂顽援军五一一团二营300余人。十一团、十六团各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取得了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为表彰十一团、十六团的战功,二师师部分别授予两个团“铁锤子团”和“金刚钻团”荣誉称号。

中法建交立功勋

在采访接近尾声之时,谈到李老担任中国驻瑞士大使期间,为中法建交所作出的贡献,我说:“正是李老在外交谈判中的灵活应变,才使中法建交得以实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啊!”李老坦然一笑说:“那都是的贡献,我只是在的指导下,履行本职工作而已。”

1963年8月19日,法国驻瑞士大使馆给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打电话,说法国前总理富尔希望于次日会见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李清泉当即表示同意。要知道,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推行敌视中国政策,中国还没有与任何一个西方大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8月20日上午,富尔与李清泉见面。富尔向李大使要求再次访华,希望能再次见到中国领导人,帮助沟通情况。富尔走后,李清泉立即向国内报告了富尔访谈情况。不久,李清泉接到了国内指示,请他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的名义,邀请富尔10月份访华。

富尔此次访华,是作为戴高乐的秘密特使前来的。富尔抵达北京后,总理随即便同他进行了会谈。后富尔又同副总理进行了多次认真、坦诚的会谈。双方就中法建交达成“三点内部默契”。

此后中法就建交的具体事宜在瑞士继续进行谈判,外交部将总理与富尔谈判的情况及所达成的三项默契的内容通报给李清泉大使。在与法方谈判过程中,李清泉为慎重起见,于12月底赶到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向汇报,当时总理正对非洲14国进行访问。严谨的总理在听过汇报后,对进一步的谈判给予新的指示,并要李清泉当面复述一遍中央的谈判方针及设想的各种方案。那次与总理的见面,给李清泉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在的指示下,中法谈判得以顺利进行。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轰动了国际社会。 (责任编辑 束华静)

上一篇:8岁的女儿课堂举手慢半拍 下一篇:“A计划”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