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时间:2022-06-16 09:26:24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 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

厌食是较严重的食欲不振,以较长时期原因不明的厌食、体重显著减轻为临床特征。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小儿多见于1~6岁。小儿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如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久病多病、损伤脾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绪变化、思虑伤脾,均可致厌食。

厌食症相当于中医所谓不食、恶食、不思食、不能食而瘦的范畴,散见于历代医籍中。清.董西园《医级))认为,小儿厌食“揆其致病之由,缘父母娇养太过,纵恣成性”,“适遇此症,惟壮脾胃、推陈气”。可见本症以脾胃不和为主,日久可致脾虚失运,造成纳呆、消瘦之症。若有情志因素,则又需从肝脾不和论治,解郁理气、健脾和胃。

[证治方药]

(一)脾胃不和

1.临床表现:食欲明显减退,食则嗳气、恶心,甚而呕吐,脘痞腹胀,大便干而不畅,小便如常。成人患者可见精神忧郁,默默不乐,夜寐不安,讳疾忌医等症。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滑或濡、缓。

2.病因病机:脾胃不和,胃不和则不食,脾失运则腹胀。

3.治法:运脾和胃。

4.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局方》)加减。

药物:藿香6~10g,法半夏6g,苍术6~10g,陈皮6g,茯苓10g,厚朴3~6g,砂仁3g(后下),草豆蔻3g,神曲 6~10g。

方义:苍术运脾燥湿,厚朴理气除满,半夏、陈皮和胃,砂仁、草豆蔻醒脾化湿,神曲消食开胃,茯苓健脾利湿。

加减:腹胀纳呆,加鸡内金、谷麦芽、莱菔子消导开胃;呕恶者加姜竹茹、苏叶和胃止呕;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或麻子仁丸通便导下;口水黏热或口甜者,加佩兰醒脾芳化。

5.变通法:可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均为《局方》)加减。

(二)脾胃虚弱

1.临床表现:厌食日益加剧,不思饮食甚而拒食,恶心呕吐,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感冒,四肢不温,大便秘结而数日一行。舌质淡,苔薄少津,脉虚缓或濡细。

2.病因病机:脾气虚而不能运化,胃气虚而不能纳谷,气血生化无源。

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

4.方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党参(或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陈皮3~6g,砂仁3~5g,山楂10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和胃,砂仁醒脾,山楂消导增食。

加减:心悸气短者,加龙眼肉、枣仁养血宁心;头晕目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补肝;气短懒言者,加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呕吐恶心者加姜半夏、竹茹降逆止呕;纳呆不食者,加鸡内金、神曲开胃。气血不足疲乏甚者,加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气阴两虚口渴者,加乌梅、天花粉生津。

5.变通法:身体虚弱,骨瘦如柴,不思饮食,卧床不起,面色无华,毛发脱落,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气血两亏、心脾不足者,可用归脾汤(《济生方》)加减。若气虚下陷,脘腹虚痞,不思饮食,易汗出、感冒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三)胃阴亏损

1.临床表现:不饥不食,食不知味,厌食呕恶,口干咽燥,皮肤干燥无光泽,毛发枯黄易脱落,面色萎黄、苍白,易烘热汗出,手足心热,心烦少寐,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短。舌质红而少津,舌苔少或花剥,甚而光红无苔,脉细数或濡细无力。

2.病因病机:素体阴虚或热病后,或久而不食,阴液无源,胃气无津液以濡养,胃阴损伤所致。

3.治法:养胃增液,酸甘化阴。

4.方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沙参10~15g,麦冬10~15g,石斛10~15g,玉竹10g,白芍10g,乌梅6~10g,甘草6g,麻仁10g。

方义: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养阴增液,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麻仁润肠通便。

加减:胃气虚弱者加太子参(或党参)益气,便秘者加玄参、蜂蜜(冲)润肠,或用润肠丸吞服。口渴欲饮者,加芦根、玉竹、天花粉生津止渴;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头晕目眩,有血虚见证者,加当归、生地养血。

5.变通法:若见形体消瘦、气短懒言,食不知味,烘热汗出,舌淡脉虚,以脾阴不足为主者,上方可合六神散(《三因方》)用。

[评述]

本症应鼓励病人少食多餐,主动进食,补充充足的营养。对进食困难者,应采用静脉输液或胃内插管输入营养液的方法。经治疗症情稳定后,可以辅以药物、饮食。用药宜运脾和胃为主,除煎剂外,应用散剂、合剂也是较好的剂型。在服用时,以多次频服为宜。同时配以推拿、外治等法,易于接受。

若见于成年人,精神负担过度和丁作学习紧张为主要原因,尤以青年女子性格不稳定者为多,又称神经性厌食。对此,以解除这些病因为预防或减少本症发生的关键。保持患者精神愉快,避免外界精神刺激,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可辅以太极拳、气功等方法进行综合调理,以冀早日康复。建立正确的健美观。部分患者对进食有顽固偏见与病态心理、有强制节食减肥的错误行为,要从心理与行为上予以纠正。女性患者有精神忧虑、胁痛乳胀等,可先用逍遥散(《局方》)合香苏散(《局方》)疏肝和胃,亦可用越鞠丸(《丹溪心法》)合二陈汤(《局方》)。然后再用健脾和胃等法。

小儿厌食症较易治疗,对成人患者治疗则并非易事。除进行必要的中西医药物治疗之外,应加强床边护理,注意饮食摄入和营养,每次进食前后要专人监护,食后最好卧床休息。采取隔离措施,以早日培养患者主动摄食行为,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

参 考 文 献

[1] 刘月婵 廖文华.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j].广州医学,1995,16(5):330—331.

[2] 徐光耀.小儿厌食症60例推拿治疗体会[j].按摩与导引.

[3] 李娜,张晓春, 浅谈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10期.

上一篇:左颈总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首例患者的护...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癫痫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