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16 09:12:48

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3-0015-02

为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武汉市人民政府以武政办[2009]79号文提出了《武汉市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决定用3年时间逐步完成全市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为贯彻该文件精神,我区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现状调查

(1)现状。截止2009年6月,全区共有畜禽养殖小区20个,其中年出栏5 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8个,存栏千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2个,存笼3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小区4个,存笼3万只以上的江汉鸡养殖小区3个,单批出笼3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小区1个,存笼2万只以上种鸭场1个,年出笼3万只以上的肉鹅养殖小区1个。在20个畜禽养殖小区中,配套沼气治污设施的有7个(10座,共

3 130m3),采取三级沉淀处理污水但治污效果一般的12个,没有任何治污措施直接排放的1个。

(2)存在问题。一是治污设施配套率低。全区20个畜禽养殖小区配套有治污设施的仅7家,仅占小区总数的35%。二是治污设施运行率低。已建的10座大型沼气池实际运行的有6座,运行率仅有60%。三是污水排放达标率低。截止2009年6月,全区没有1个养殖小区通过环保达标。

2具体做法

根据武汉市五委(局)《关于2009年畜禽养殖小区环保达标验收的通知》,供本市畜禽养殖小区选用的污染治理模式有沼气利用、垫料吸附、污水处理、种养结合以及有机肥生产5种。由于我区多采用沼气利用模式,所以就该模式达标标准予以介绍。

2.1固体粪便处理

(1)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污水经格栅除渣处理后进入调节池。

(2)厌氧沼气发酵设施设计处理规模不低于养殖小区污水实际排放量,其设计及建设符合《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的要求,配套有沼液贮存设施,其贮存总量不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小区所产生沼液的总量,并对其设置有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设施。

(3)在畜禽养殖栏舍、沼气发酵设施、沼液贮存设施与污染消纳土地之间建有沼液输送管网,或配置吸粪车。

(4)外排的养殖污水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8596)及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外排的生活污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所在地环境功能区要求。

(5)有固定的粪便贮存场所,且远离各类功能地面水体,设在养殖小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处,总容积大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该养殖小区所产生粪便的总和,并配有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设施,对地面进行了固化及防渗处理;被土地利用的畜禽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并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2.2其他固体废物及恶臭处理

病死畜禽尸体、母畜妊娠胎盘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及恶臭处理符合《武汉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导则》的要求。

2.3环境管理

(1)新建养殖小区依法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未办理该手续的,经综合整治符合要求后依法补办;新建养殖小区的环保设施应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并取得《排污许可证》,每个养殖小区只设一个排污口,其设置符合国家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

(3)生产区单独设置水表,实行用水计量管理。

(4)改、扩建工程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同时解决了原养殖小区环境污染问题。

(5)定期向区环保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及粪便处理设施运行情况,配合环保部门作好环境监测,其监测指标全面达标;按规定足额缴纳排污费。

2.4其他要求

(1)新建养殖小区选址与布局符合《武汉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导则》的要求。

(2)按1万头生猪或1 000头奶牛667hm2标准流转周边土地供粪污消纳之用。

(3)有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与环保设施操作管理等制度和完整的用水、用药、病死畜禽处理、粪便清运记录及供应合同。

3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为召集人,区发改委、畜牧中心、环保局、农业局(能源办)为成员单位的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区畜牧中心。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会商污染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同时组建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达标工作专班,其组成为区畜牧中心与区环保局分管领导及两个部门的有关科室(站)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养殖情况登记、工作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畜禽养殖小区环保达标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出符合本区实际的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范围、时间要求、工作步骤和组织措施。

(3)落实目标责任。区畜牧中心代表区政府与定于当年达标养殖小区业主签订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时间及要求,落实整治责任。

(4)接受社会监督。对达标验收的养殖小区名单、时间以及签订治理责任书等情况在区畜牧兽医信息网及村务公开栏上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5)跟踪指导督促。工作专班随时深入实地指导和督促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6)加强环保执法。对安排达标而到期验收不合格的,下达为期3个月整改通知书,逾期仍不达标者,依法予以关闭或拆除相关设施。

(7)严格奖罚兑现。对污染治理工作实行过程与结果双重管理,凡当年未纳入计划但治污达标的,一律在次年优先纳入计划并及时兑现奖补政策;对纳入当年治污计划而未能按期达标的,由环保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并不再审批新项目。

4治理结果

(1)环保认识提高。通过对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环保达标政策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使养殖业主对污染治理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认为:畜牧业环保不仅是法律赋予自己的责任,更是本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生产经营与污染治理必须同时抓。

(2)环保投入加大。据统计,仅2009年达标的5个生猪养殖小区,治污投入就高达1 500多万元,超过自建设生猪养殖小区以来环保投入的总和。

(3)治理效果显著。2009年计划达标的5个生猪养殖小区全部如期通过市达标验收。环境的改善,既促进了畜禽养殖小区生产的发展,又避免了过去因养殖污染引起的各种纠纷、上访甚至等不安定现象,促进了养殖小区与周边关系的和谐。

5工作体会

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保障肉食品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畜禽排泄物也是一大污染源,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必将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因此,应在发展畜禽养殖业的同时加强污染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1)提高认识是关键。一方面,应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创建的高度上提高对畜牧业环保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应提高对畜牧业污染治理紧迫性的认识,畜牧业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必须与生产经营同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领导重视是基础。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区人民政府要将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进行部署,组织畜牧及环保部门抓紧实施。其次,建立问责制度。将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对有关部门及街(场)乡镇绩效考核目标,实行治污责任追究。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基础上,区政府应将污染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国家以及省、市财政治污项目经费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匹配,以保证治污工作落到实处。

(3)监督执法是保障。区环保部门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关于开展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依法对畜牧业污染治理工作实行监督执法。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将畜牧业环保逐步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上一篇:副猪嗜血杆菌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与思考 下一篇:动物卫生案件行政诉讼中几个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