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种下行动的种子

时间:2022-06-16 06:47:11

高三,种下行动的种子

我有时不屑于去谈论学习,不想谈,只是因为我知道有时候做比说更为重要,与其把所有的道理一次又一次地在人们耳边重复,倒不如把道理藏在心里,多做些实事,正如古人所说:“行胜于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想做事,第一步得明理。

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还没来得及品味高一高二的刺激和兴奋,高三就迫在眼前。高三是艰难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如果你还感觉有些手足无措,那就已经比别人慢了,我们要的是坐过山车的速度,要的是咀嚼到人参果的真味。

事实就是,无论你喜不喜欢高三,准没准备好,接不接受,它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你面前。上高三了,一点也没商量。我们只能比以前更努力,比以前更刻苦,比以前更细心,比以前更坚强,比以前更有信心,比以前更有责任感。不要去承诺,不要去感慨,因为承诺的太多,就削弱了行动的力量;感叹的过多,就失去了冲刺的勇气。高三了,种下行动的种子吧!

大家可能听过许多遍这样的故事:一个高三的学生,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在假期也总是在房间里学习,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这种说法也许不能完全解读这个学子,但他这样做必定是有原因的,必定有自己的理想。就连余秋雨都说:“我不上网,不打手机,不读刊物。”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来说这句话,但有一点是对的,他说:“这些容易剥夺我的时间和注意力。”学生最缺的是什么,不正是时间与注意力吗?信息纷纷扰扰,我们能静下心来吗?

每个人都是种子,那些萌发了的,是因为坚守,坚持。我们许多同学说自己也能这样,可真正行动起来是不是只有三分钟热度?那些成功的人,不是因为只说要做什么而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成功。不看电视,不玩电脑,甚至假期不出门,这些都只是表象,这些表象背后的拒绝诱惑,看守自己心灵的月亮,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精神品格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李阳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不怕别人冷眼相看,在公园中坚持高声朗读而得到一口流利的英语吗?小钢琴神童不也是说自己一天要弹琴11个小时的吗?正如泰戈尔曾说:“没有经过地狱的磨炼创造不出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

我们应该感觉到变化,当我们早上来到学校时,当我们晚上上自习时,似乎都有比自己早到的同学,比自己晚走的同学。回首高一高二的历程,如果还为那时的放任而悔恨,那么高三不是还可弥补吗?

高三,是高中的最后一年,高中生活的意义不全都在于高考,而是在于,你是否明白了如何才能成功地实现目标。高三如诗如画,要靠艰辛去成就,高三本就是一场比高考更重要的考试,我相信只要种下行动的种子,就会开出成功的花朵。

【评点】

这篇文章可见作者虽然感受着高三的紧张气氛,带着沉重的心情,但是又不失冷静,对高三生活有一种理性的看法。高三了,不论懂不懂道理,说的太多终究不如去踏实地做。作者行文过程中也紧紧扣住“行动”这一关键词,通过余秋雨和泰戈尔的名言以及李阳成功的事例论证了行动和专注的重要性。文章最后又给我们解读了高三的意义,这就给一些同学对高三生活狭隘的看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解放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疲倦心理。

高平

上一篇:2017pre―basel巴塞尔新品预览 下一篇:从表面动作透视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