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走“三极”

时间:2022-06-16 05:57:03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三极”。南北极处于地球的南北尽头,以它极端的气候环境拒人类于千里之外,并且没有管辖。“三极”中,只有第三极的属于中国领土,这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高处不胜寒

离我们最近,就是指距离上的近。它是“三极”中唯一属于我国领土的一极,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事情;但同时离我们又很遥远,这是指心理上的遥远,因为它的高海拔,因为它的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给居住在内陆的人一种陌生感。

有更多的人文色彩,独特的民族,独特的宗教,独特的生活习惯等等,虽然同样看到的是高山和大湖,但人们会不自觉地把人文的因素与自然结合起来,给自然中的景物加上或多或少的神秘色彩。

在,如果一个人站在原地转360度,每个角度都可以拍出好作品。由于空气稀薄,紫外线强,所以色温变化比较大。由于光照强,所以反差也大,这对讲究影调层次的摄影来说就造成了一定难度。所以,在这里拍摄对曝光控制要求非常严格。

北极:真的找不到北

北极与另外两极相比,给人的感觉平和了许多。因为它没有极高的海拔,人们在那里不会有缺氧的感觉;它与许多国家相邻,没有被阻隔的遥远感。因为大部分国家地处北半球,北极被许多国家包围着,要进入北极必须经过某个或几个国家的管辖地区,所以首先要跟这些国家打交道。进入北极,就不再受任何国家管辖了。到了北极,人们不像南极那样有考察站这样一个固定的居住地,我们都住在“雪龙”号考察船上,有了考察任务时才下船。

北极是一个大洋,没有南极那样壮观的冰山。那里的冰山主要是海冰,而且大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露出海面的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北极的拍摄要比南极难。一眼望去,整个北极都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起伏。要想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拍出好照片,只能靠摄影师对景观的理解和对时机的把握,运用现有的光线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因为有北极熊和狼,所以拍摄时总要提防它们的袭击。

在极地最可怕的就是风,风对人的影响最大,它会带走人身上的许多热量。为此,我们在海冰上搭建了帐篷,可以想象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有一次,我在浮冰上呆了30多个小时,风把我的身体变得僵硬,而且我的反应已经变得很迟缓。在这种状态下,我好象已经体会到了死亡是什么滋味。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极地的冷玫瑰色的霞光,要是在平时我肯定会拍上两张,但此时此刻我根本没有去摸快门线的愿望,只是想生存下去。

其实,每一次探险考察是一次战胜自我的挑战。无论从哪一个层面哪一个角度,相机只是我的工具,透过影像解析出来的是与我们这个时代所关联的事实。

南极:寒冷而孤独

南极是一个独特的大陆,它被海洋与其他几个大陆隔绝开来,人们无法从其他大陆直接进入,必须借助轮船或飞机才行。而且即使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帮助,也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气候进去。所以,南极也是一块神秘的大陆。

从踏上南极大陆那一刻起,我的心理上就有一种全面放松、全面解放的感觉。在这里,金钱和护照都失效了,许多人们习惯的日常规范不适用了。我们去别的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就像去看望朋友一样,不需要办签证。这里好象成了人类无拘无束自由交往的乐土。

在南极,什么环境下使用什么样的设备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条件恶劣,必须注意机械在低温状态下的可靠性、是否使用马达等问题。在南极是无法买到你所需任何配件和辅助设备的,完全没有后援和补给。因此,在案头计划时也就要求周密严格,往往一个小的细节疏忽,就是终生的遗憾。我记得有个记者因为只有电子快门的相机,由于电池不够用,在最后的一个星期无法拍摄,精彩镜头只能留在他的记忆之中。

大家都知道,胶片在低温下会变脆,很容易断裂。我的解决办法是把胶片放在贴身的摄影背心的口袋里,而不是放在背包里。即使这样,一个胶卷最好在一、两个小时内拍完,否则在卷片的时候也容易拉断胶片。有一次我在长城站附近的企鹅岛上拍摄了三天。我使用的是哈苏500C,按说哈苏应该是最可靠的相机了,但在1/15秒到1秒之间的慢门区间里已经不准了,在1/30秒以上的速度里还比较正常。所以即使是平时使用过程中认为最好的相机,或是在评测里面最好的相机,到了这样极端环境下都要经过测试后再使用,根据特定环境改变操作方式。

布达拉宫 2002年

那木措湖 2002年

北极1999年

北极1999年

南极冰山 1997年

南极 1997年

南极企鹅 1997年

上一篇:爱普生STYLUS PHOTO 900彩色喷墨打印机 下一篇:让孩子的笑脸在阳光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