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珺涵:慢下来,等一等市场

时间:2022-06-16 03:48:59

张珺涵:慢下来,等一等市场

张珺涵:贺盈时代总经理

代表作品:《倾世皇妃》、《完美丈夫》、《囧人的幸福生活》

Q:《影视圈》杂志社

A:张珺涵

Q:你感觉到“剧荒”出现了吗?

A:的确。我前几天还跟卫视的一个领导聊,他也说影视的游戏规则变了。现在随便做一个戏,成本每集150万左右,加上税收和其他可能会到170-180万,这非常难赚钱。因为就算首轮卖三四家卫视的话,二轮基本很难卖,首轮也只是收回成本。现在电视市场陷入一个怪圈,如果你没有大牌演员,电视台收片会很谨慎,要看你的成片再做评估,这对影视公司来说风险很大,因为还有政策的不确定性,拍完再卖非常麻烦。但大牌成本就很高,也不见得戏能播好,比如《楚汉》收视率不好,那么尾款、二轮都是风险。现在做公司的就是在给演员打工,所以我已经一年没做电视剧了。

Q:今年北京和上海的两次电视交易会都比较冷清,但产量仍然有17000多部。

A:首先,一般能够出得起大价钱的像湖南、上海、浙江、江苏,它本身卫视品牌强,如果你卖了这几家主流卫视,你就不能卖其他地面,并且地面价钱也不高,就一两万一集,甚至几千块一集。我们做《完美丈夫》的时候,一集成本40万,哪怕先发地面,再发个二三线卫视,钱就挣回来了,现在卫视独家收片也就是一百万左右,网络的价钱现在又跌了那么多,所以供求失衡,他们买剧也很小心。

Q:业内都说陷入怪圈,以致行业萧条,但演员片酬喊了几年也没降下来,有没有应对的措施呢?

A:是这样,韩国有段时间演员价钱飞涨,但后来几家主流电视台包括制作公司联手限价。但是,目前我们这个行业门坎儿低,还有很多不计成本的游资,以及部分上市公司疯了一样投戏。他们只要业绩,十部有一两部挣钱的,能够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就好了。所以,大明星永远有人抬,价钱自然降不下来。

Q:短期内还是趋势吧?制作方日子难过,但大牌演员求大于供。

A:是的。一个戏好了,明星就涨价了,戏不好他还可以接其他戏,但戏不好有可能毁一家公司。现在电视剧明星的价钱超过好莱坞了,这个太过分了。我曾经接触过几个大牌演员,他们现在的心态是,以前比如说10万一集,他要挣几千万就要拍好多戏。但现在他拍一部戏就挣几千万的话,他干嘛要拍那么多戏呢,就算一年两年不拍戏也要等一部愿意出几千万的。他们都在等,第一等钱,等二等好剧本,好剧本可以赢得口碑和美誉度,这时候他会有广告收入。但制作人的空间就非常狭窄,一个项目从头跟到尾,但戏红了跟他们没关系。你也能看到,片子结束后字幕滚得飞快,连个名字都落不着。当制片人越来越不愿意去做事的时候,损失的是这个行业真正的中流砥柱。现在公司的开戏率降低,像我们就安安心心做剧本,如果剧本好了,演员的价格会好谈一些。

Q:优势资源是否会被大公司垄断?

A:现在已经有点垄断了,像我们这类中小公司,很难跟大公司去拼实力。比如他们今天要把一个编剧签住很容易,但是我们只能在他们指缝里漏下来之后做这个事。所以,行业现状让我情愿再等等,不然的话,公司可能会被一部戏整垮。

Q:这是符合电视剧发展规律的吗?也许剧慌一阵子就会缓过来,电影市场也是这种波段。

A:我估计这萧条还会延长一年多,当这一波萧条过后,演员的价钱有所回归,可能会好起来。毕竟这个行业新人也不断地涌现,人才是不缺的,而且本身娱乐产业靠创意,市场一旦理性,奇迹就会发生。

Q:你还是会一直坚持的?

A:既然做了也不可能放弃吧,我希望能够通过另外的尝试,能够把成本降低,能够找更多的合伙人进来,一起来做投资和制作。比如明星制片人这个概念,最初是我提出来的。我们跟林心如、吴奇隆的合作都很成功,大家来用各自的资源做投资。下半年我还有一些新的尝试,就我来说,没办法改变行业环境和现状,就只能适应,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变得更专业,更有名气,更有话语权。

上一篇:An Improved Architecture Model for IDEF0 ba... 下一篇:失恋33天 并非翻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