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9期

时间:2022-08-24 03:39:35

电影院的新“财源”

去电影院观看歌剧、芭蕾舞剧的现场高清直播,如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英国观众的首选。2013年最新的票房数据显示,歌剧、芭蕾舞剧现场直播已力压多部电影大片,成为英国电影院票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中,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歌剧《波希米亚人》的影院直播甚至分别打败热门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和《匪帮传奇》,跻身英国票房排行榜前列。

根据英国连锁独立电影院“电影屋”的统计数据,目前歌剧、芭蕾舞剧的影院直播收入已超过该影院总票房的10%。据估计,到2015年,去电影院看艺术表演、艺术展览直播的人数将是现在的两倍,达到200万人,票房贡献有望达到3000万英镑。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的电影院经营格局正在转变,未来“直播影院”将成主流。

经营者打造“直播影院”的信心并非凭空而来。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往往受限于票价的昂贵和交通的不便,毕竟顶尖的剧团总是在诸如伦敦这种住宿餐饮花费高昂的中心城市。市场证明观众愿意选择去电影院看歌剧,住在法国西南部乡下的洛桑表示,现在他只需要花45分钟,便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观赏到顶尖的艺术表演,而且不需因为担心几个小时的颠簸旅程和夜宿伦敦的花销而放弃观看表演。

虽然演唱会、体育比赛目前也在尝试通过影院直播吸引更多观众,但英国电影展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菲尔·克莱普认为,经典艺术的观众群更值得投资。而偏远的小城市和乡村接触高雅艺术的渠道较少,把票价昂贵、被认为偏于“精英”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纳入电影院经营活动会取得尤为突出的效果。“直播影院”市场还有更大的挖掘空间。

除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艺术界人士对直播影院的发展青睐有加,认为这既能推广大众对经典艺术的欣赏,同时能促进这些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曾多次参加皇家芭蕾舞团表演的演员瓦特森称,少了在传统剧团观看表演的约束,人们可以和邻座交谈,彼此分享观点,甚至会笑出声来,完全在真实的环境中沉浸于表演,而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

摘编自:中国网

“一日游”电影乱象

每年有超过六百部国产电影,在影院排片表上仅仅有一两个场次,就迅速下线。它们被称为“一日游”电影,其中大部分为中小成本电影。在赔钱的同时,它们也没能获得观众的口碑。那么,既不好看也不赚钱的小成本商业电影为何依旧层出不穷?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小成本电影链条滚滚转动?

制作成本被无限压缩已经成为小成本电影的首要障碍。一般认为,总成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可以算作小成本电影。据了解,国内电影宣发费用的起步门槛是六百万元,低于这个价位电影几乎没有宣传效果,很难说服院线进行排片。在这个数额庞大的费用之中,除了传统的广告投放外,也包括请院线经理吃饭、给媒体车马费甚至和跟央视电影频道搞好关系这样的公关费用。

因此,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如果要进行有效宣传,制作费用将被尽可能压缩,对于一部1000万元投资的电影,制作费用最多只能占到一半。这使得电影粗制滥造的情况不可避免。

据了解,国内五百万元成本的电影一般只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拍摄。“保本”是小成本电影的第一目标。为此,不同定位的电影有不同的策略。一些政府主导影片可以通过强制教育机构或政府机关组织包场获得不错的效益,同时还可以卖给电影频道和二级院线,比如,雷锋题材电影就受到了广电总局《关于认真做好电影、和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的“特殊待遇”。《通知》中要求,各广播影视局和有关电影单位要通过影院放映、团体包场、农村流动放映等多种形式,为广大群众放映影片。其实,这类电影投资机构大部分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本就不太顾及市场,即便收不回成本,投资方似乎也不太在意。

三百万左右投资的电影,则很有可能放弃院线,采取“以销定产”的办法,先和电影频道谈好收购意向。对于这些电影,盈利在拍摄之前就已经确定。这样包赚的生意不是依靠电影前期的精彩策划,而是依靠与电影频道的良好合作关系。

而没有政治背景的小成本电影,一般会选择恐怖片或喜剧片这种容易控制成本的类型,如仅用15天就拍摄完成的小成本电影《麻辣甜心》,放映三天票房超过百万,同时卖给央视170万,而它的投资只有70万,依然达到了非常高的投资回报率。

还有一些小成本电影别出心裁,有的与游戏搭售,以期产生双赢的效果,有的在宣传上加以各种噱头来吸引眼球。但总的来说,小成本电影风险还是很高,基本上是“十拍九赔”,然而这并没有阻碍投资人对小成本电影的投资热情。小成本电影在中国电影行业中已经成为一个资本运作、政治宣传和娱乐精神的高度结合体。

作者:王铮

摘编自:IBTimes中文网

中国视频网站的三国演义

8月中旬,科技网站36氪了从VC(风投)处获得的独家消息,称阿里巴巴和湖南卫视4亿美元联合收购了PPTV,并称交易已基本完成。尽管这个消息遭到了当事者的一致否认,但是业内都清楚第认识到,这样的传言被证实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则确定的交易可以为如今视频行业的态势,打上一个注脚。SMG旗下百视通新媒体宣布将以总计3.07亿元人民币的货币资金认购风行网的增资。从2006年视频网站概念初入中国互联网,到优酷土豆合并,再到如今二三线视频网站纷纷被收购或注资,中国视频网站的发展趋势,已经越发明显。

在2010年到2012年的这段时间内,视频网站的上市大潮与并购奠定了如今的行业格局。在业内而言,目前网页视频网站的主要竞争格局为321:三家“富二代”——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2”是指合并之后的优酷土豆,剩下的“1”则是各有千秋的二线甚至三线视频网站。

根据ComScore三月份Media Metrix数据显示,优酷、土豆网两大品牌月度视频浏览次数分别达41.98亿次和18.01亿次,总和接近60亿次,远远超过竞争对手,以绝对优势保持行业领先的位置。

但是,优酷土豆却没有达到一家独大的地位。在今年5月,与百度PPS最终以3.7亿美元被百度旗下的爱奇艺收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中,爱奇艺CEO龚宇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行业集中度提高是正确的行业趋势和方向。从希望盈利的规模更大和行业更健康的角度看,视频行业还是需要出现大的并购。

龚宇还表示,理想的状态最好是两家,因为两家既有一定的竞争,对整个的行业来讲是好的。但是事实上,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形成两家的局面可能性比较低,所以可能是三家,或者是四家。

在中国互联网的BAT格局下,三大巨头在视频领域都有自己的代言人。百度拥有爱奇艺与PPS,腾讯自身的腾讯视频凭借腾讯的用户沉淀,同样可以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如今传出并购消息的PPTV,之后的主人正是阿里巴巴。

除了BAT三巨头在视频行业中的布局之外,谁会成为龚宇所说的第四家呢?事实上,一个更可能的情形是,经历过资本的非理性阶段后的视频网站,凭借自己的特色在市场中立足。

搜狐视频在自制剧上的尝试与拥有的大量版权,可以让搜狐视频成为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张朝阳亲自出任搜狐视频的CEO足以说明搜狐对于视频业务的重视程度。曾经在在金融危机遭遇重创的六间房,在2009年后用社交视频及在线演艺的方式成为为数不多的盈利视频网站。垂直视频媒体的未来则似乎只有一条路,等待收购。

作者:耿飏

摘编自:IBTimes中文网

大数据与电视

做电视的人都知道收视率很重要,收视率是种取样数据,也是过往一种在资金压力下不得已为之的科学方法,但是它取样的样本量偏小,一直为业界所诟病。例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巨大型城市,样本户不过区区800,大量城市的样本户不过300左右。取样数据的偏小造成在数据分析上的掣肘,比如观众的流入、流出数据实在是小到看不出来,而这么重要的关乎频道竞争力的数据,就没有办法为频道节目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持。

在大数据时代,广告主会启动他们自己的一套大数据分析方案,会有自己的投放理论和投放方法,我相信这将会改变收视率生态。首先可以看看社交电视,在社交电视时代,手机和电视机相连,数据可以交互,是否正在观看电视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实现监测,而不需要通过收视率调查机构的数据呈现。我曾经和许多技术创业团队聊他们的社交电视产品应用,说到最后都是这些技术如何能够给电视台提供观众数据,如何能够给广告主带来销售。如电视画面的二维码识别、动态画面识别、声音识别都将提供一个不同于收视率的考量方法。而他们做到最后能盈利,可能都要期待广告主改变他们现在的作业程序,重视大数据能够带来的新的电视投放法则。

业界普遍认为大数据也将改变电视的生产。在一些电视剧生产机构中,早就有基于历史收视率的打分系统,通过打分形成一个数据决策系统,也有通过数据模型发现播出平台与节目收视率之间的关系,但这些都是基于数据而非大数据。当你想进入大数据的时候,发现其实玩法不应该是这样的。在中国,电视观众有10多亿,他们每天有不同的行为,这些对于节目生产者就变得很重要,就需要类似社交电视的应用或者其它更好的办法去获得,保留在云端,以便随时随地取出运算获得想要的结果。

在和一个电视画面识别应用的厂商聊天时,他们说其实识别本身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识别所获得的观众行为、喜好保留下来,通过计算得到合理的大数据结果。而这对于做技术的人而言是比较难的,毕竟电视节目的内容不是IT男能解决的。

这时候我们就发现导视变得很重要。过去曾经有一种报纸在中国很流行,那就是广播电视报,因为大家可以在报上找到想要看的节目的播出时间和简介。可是今天已经没人看那个东西了,但是我们看看西方世界,发现他们还在看这个东西,而类似的电视频道《电视指南》也做得非常棒。

去年雅虎花2000万美元收购了电视指南服务商,这充分说明科技公司对未来大数据在影视行业应用的高度重视。通过这样的结合,能够让大数据和IT技术紧密联系。在中国期待有人来做这个大数据工程,让观众得益,电视生产者得益,广告主得益。

作者:方世彤

摘编自:《商业价值》杂志

Mixbit问世!YouTube俩创始人

鼓捣出视频新玩法

YouTube的俩创始人哥们儿又在视频领域出击了!

查德·赫利(Chad Hurley)和陈士骏(Steve Chen)创办的视频分享网站MixBit于8月8日上线。

MixBit 的网站上这样写道:“YouTube 要关了。与其坐在那里不动,我们认为你需要一个新的网站,不只是看有关猫的视频,而是可以……一起创造它们!”它的宗旨就是:为有创造力的人群提供一个可以一起协作、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视频原创内容。

它有哪些产品功能与特点呢?

——用户可以上传16 秒长的视频。

——和 Vine 不同的是,用户可以对短片(包括他人制作的内容)进行编辑,同时还能将多段视频组合在一起。用户最多可以对256段短视频进行再创作,制成一段60多分钟的长视频。

——最终的作品可以通过Twitter、Facebook、Google+和MixBit进行分享。

——用户无需登陆自己的账户就能对自己录制的视频进行相关操作,并能对所有MixBit公布的视频进行编辑和再创作,因为所有MixBit用户都是匿名的。也就是说在MixBit视频分享平台之上,用户是没有身份认证的。

赫利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ixBit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上传分享网站,而是一个注重编辑和再创作的视频平台。赫利认为自己创办MixBit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用户录制的视频,并将用户表达的内容作为重点。

星传媒体消费者主管劳拉·卡拉捷奇(Laura Krajecki)表示:“无论是Twitter还是Vine都顺应了当下年轻消费者热衷‘玩视频’的趋势,他们喜欢编辑之后分享视频。MixBit能让用户编辑视频,这是个不错的市场切入点。”

MixBit已iOS版,Android版会在几个星期后跟进。该项目已由谷歌旗下风投Google Ventures投资。

摘编自:虎嗅网

尝试“众筹”的中国动画电影

一个半月,1582600元。这笔钱来自3593位网民,给尚在制作中的一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最少的给了10元,最多的一个人拿出50万。2013年8月1日,动画制作人梁旋在“点名时间”网站发起的这项“众筹”完成了。

《大鱼·海棠》是梁旋和他的老校友、老搭档张春联合制作的,酝酿十年,剧本创作五年。目前呈现给公众的只有十分钟片段,场景取材福建客家土楼,写实画风,人物造型和动画的准确精致,被认为足以媲美日本同类影片,在爱好者中早有了大名气。影片迟迟不能完成,原因很简单:差钱。

同一时期在“点名时间”筹资的还有一部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它最初是连载的网络漫画,后来改编为动画短片,每集5分钟,至今总共做了12集。

在这些短片中,葫芦娃和蛇精恋爱,哪吒是个娃娃脸的肌肉男……无厘头、无节操的桥段和人物让它非常“接地气”,单优酷网一家数据统计,12集的播放总量已达到1亿6659万。

这样的热度让主创团队决定启动电影版。2013年3月26日,电影版《十万个冷笑话》开始众筹。目前已筹到1346000元,来自5348人,其中有3位各出资10万元。他们的筹款还在进行,到2013年8月22日结束。

通过网络向爱好者直接筹款,对整个中国动画行业都是新鲜事物。

一百多万的资金,对于一部电影的制作费用来说,并不算大数额。比如,《大鱼·海棠》的制作投资在2500万元左右,《十万个冷笑话》则至少为一千万以上。他们发起“众筹”,并不是真的为了筹集成本。

梁旋总结,他这次上“点名时间”,目的有三个:第一,检验(爱好者的)真心;第二,间接达到宣传效果;第三,让那些真正支持他们的粉丝参与进来。

“众筹”概念来自美国。项目发起人在网站上描述自己即将启动的项目或创意,设定不同资助档次、筹款目标和期限。公众浏览网站,选择打动自己的项目或创意,选择愿意支持的数额并付款到网站,成为资助人。

如果在设定期限之内筹到目标数额,项目发起人可以分两次从网站得到这笔资金;如果没筹到那么多,每一笔资助都退回给资助人。创意项目可以是任何种类:电影、产品设计、现场演出,甚至是环游世界。

梁旋把各个资助档次的回报设得非常低,比如资助50元可以得到限量版剧照6张。他丝毫没有担忧过《大鱼·海棠》的众筹是否会失败。他反复考量的是要不要给所有支持者分享股份。

如果在筹款之时把股份明确作为回报,“众筹”就变成了“非法集资”。以股份、股权为回报条件,资助者参与利润分享,这在国内目前的政策法律下,是一条“不能踩的红线”。然而筹款完成之后再宣布资助者可分享股份,就不能算“集资”行为。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但最后,梁旋的决定是,所有资助档次的回报都会相应提高,比如多发一张电影票等等,但是不会共享股份。

作者:季星、龙健

摘编自:《南方周末》

上一篇:剧焦 9期 下一篇:电视剧走进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