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又旭:指针之美

时间:2022-06-16 03:27:57

“只要能够真正欣赏某样东西的价值,你就会觉得自己拥有最好的;只要你觉得你是最美的,那么,你就是。”

每天早晨,张又旭都会打开他那只盛满名表的盒子,先欣赏一下他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宝贝”;尔后,他会选出一只适合当天心情的表戴上。接受采访那一天,戴在他腕上的是一块十分简约的劳力士。经过短暂的品表、选表程序,张又旭一天的生活宣告开始。

他是中国钟表收藏家的NO.1,中国第一块120万游龙戏凤陀飞轮表的总设计师,嘉士德、苏富比等世界知名拍卖行的VIP客户,家有限量名表数千块。走进张又旭的家,架子上摆放整齐的一排排的紫砂壶,一吧台的品牌名酒,一仓库的不知堆放了多少箱子的稀世烟斗……玩表、玩车、玩摄影,简直是新世纪的老一辈新酷玩家。

早晨“点表”的那片刻宁静,可以为他带来一天的神清气爽。“我喜欢转听表针发出的‘嘁嚓’声,很有生命力。”张又旭说。

机械之美

少年时,张又旭并不喜欢钟表的声音――“闹钟很吵,让入睡不好觉。”家境殷实的他,懵懂中即耳濡目染了好表的定义――劳力士、欧米茄,一定要是高复杂、纯手工、机械表,要求再高点,要有鸣响报时器、日月星盈亏、计时马表、两地时间显示、温度测量器、指南针……单单这些粗浅的认识,已让草根出身的名表收藏家难以望其项背。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又旭渐渐发现“表是值得尊敬的”。而真正让张又旭领略到“有些表也值得欣赏”的是他的一位至交好友。张又旭形容他的朋友是―位“完美欣赏主义者”,对表颇有研究。朋友对表由衷的喜爱,让他感动。于是,在朋友的影响下,心灵手巧的张又旭开始研究表、收集表、雕刻表、制作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又是中国最早的名表收藏家。早在1960年,张又旭就从一个落魄的军官手中买下了其藏品中的第一块名表――积架经典的双面表(reverso系列)。

张又旭从不喜欢“花哨”的表。他有自己的收藏原则――“我喜欢经典的东西。所谓经典,就是它拥有特别的生命,你可以赋予它特别的解释。这种东西是旁人无法效仿的。”因此,他不忍放过进入眼中的任何一款经典之作。张又旭曾在意大利买过一只卡地亚表。据说,那款表在整个意大利只有一只。

随着对表钟爱的加深,张又旭不满足于把玩名表的表象,他开始着迷于收集、拆装百年晶牌视之荣耀的独门专属机芯,寻访世界各地、混迹于各大拍卖会,不惜重金购回世界名表大师操刀制作稀世名表的机床,用自己的双手尝试复原、重铸传说中的稀世名表,玩表至此,已臻极致。搭载Zenith最著名的自制EI Primero自动上链机芯,细腻镂刻设计的计时针盘,有着对称且平衡的美感,以极简方式传递复杂制表工艺的上乘技术与质感;限量250只的Mille Miglia系列Split Second双追针计时码表,拥有玫瑰金表壳与追针计时码表功能;体现制表工艺中最精密的运动功能及独特魅力,黑色面盘上的四个定时器,以极动感的方式排列,呈现刚毅的运动线条,独有的奢华、性能与精密特性……年夜时分,一只只精密机芯被张又旭取出,安放在拥有250年历史的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使用过的工作台上,地道的工具,柔和的灯光,在张又旭的手中,250年前的制表瞬间与此刻重合。

张又旭爱表几近疯狂。为了争得一台挚爱的宝矶大师用过的机床,在嘉士德拍卖专场,张又旭从一开始高举手中的号牌,至落槌仍不曾放下,势在必得的决心可见一斑。时至今日,张又旭专门建了一个仓库,用来存放古董表。里面摆满了箱子,由于藏品数目众多,每个箱子上面都贴着标签,这样他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表。必要时,张又旭要找几个搬运工过来帮他,因为他一个人根本挪不动那些箱子,

在张又旭的藏品中,目前最贵的是从海外购买的PATEK PH,LIPPE(百达翡丽),价国王的珍藏,百达翡丽特制,世界仅此一块,2006年嘉士德拍卖价值1100万美元值一千多万美元,名叫“国王的珍藏”,它是特制的,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张又旭与国内其他名表收藏家最大的不同是,别人收藏表多多少少把它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而张又旭只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他的名表收藏方式是:只进不出。他不关心纳入囊中的名表升值几许,“因为它们终生属于我了。”面对媒体,他是低调的,他基本不会与人分享自己的藏品,“只图一乐,娱己不娱人。”

在家的时光,他一般都是待在家里,研究些诗词歌赋,看已经没人看的书,发烧一下音响,喝杯红酒,抽抽烟斗,温吞自在。张又旭的朋友很多,不一定和钟表有关系,不分年龄层次,甚至家里的动物(两只藏獒,一只二十多岁双目失明却晚年幸福的狗,一只会说话的有黑色羽毛的鹩哥,一只被鹩哥喊作“乖猫”的白猫,还有两条生长在宽敞鱼缸里的海鱼),都可以说是他的朋友。喜爱而不执迷,不管玩什么,都不丧志,是张又旭的哲学

闲暇之余,要是有人跟张又旭聊起手表,他肯定会如数家珍般地点着各种世界名表,俨然一位鉴赏专家。多年的“品”表经验,使张又旭对诸款名表有着自己的理解,比如,“很多人都会觉得劳力士财大气粗,但它的耐用性、机械的精准度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卡地亚则是一个浪漫的品牌。”

在张又旭所有的“家当”中,没有一只石英表。这是因为他觉得,只有机械表,才能让他领略到钟表大师在创造机械“生命”时的艺术美。在他跟中,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商百达翡丽创造的机械表意境最高,“它身上的机械之美最到位”。从机械中领略到美,使张又旭认识到,“如果能将一样东西做得不仅漂亮,而且具有极致的美,那一定会取得成功。”由表而及于工作,张又旭希望自己不仅生产产品,而且还能够创造一种艺术。

哈雷图腾

“那时你会花多少时间和它在一起?”

“一半以上。”这是张又旭脱口而出的答案。

张又旭胯下的铁骑,姓哈,名雷。还在15岁时,张又旭就迷上了这个现在都是时髦玩艺的铁家伙,在一个人的基本工资在40元左右的年代,张又旭花了600元买了一辆老美留在中国的二手哈雷摩托,在当时被称为“异数”。哈雷成了他青春峥嵘岁月的附属,他的标志,他的性格,他生活的大部分。“当时真的非常感动、震撼!是一辆Springer,很古典的,2万美元左右。之后一年多,我就拥有自己的第一辆哈雷了。”无论是出于外形的吸引,还是哈雷本性的召唤,占有它的欲望使得这个高中生激动不已。

“穷人玩车,富人玩表”。一块名表所传达的意义,是“生命讯息的延续”。

哈雷,造就了摩托车中的极品。它的传说,一向伴着叛逆、激情、狂放不羁,始终也脱离不了奢侈、偏执、物质,一路载着热爱“哈雷”的人在自己的路上走走停停。“于我而言,哈雷是生活理念,是追求。它身上有很

多气质,只要你接触,都可以通过‘神交’体会得到。”关于历史情怀的持续,关于叛逆、激情、理想主义,关于哈雷宗教,就好像是神父,能够安抚很多人的灵魂。哈雷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精神寄托、精神力量和信仰。无论他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也许都是殊途同归,一样找到哈雷,或者被哈雷找到。

张又旭现在仍会下赛道与20出头的小伙子一较高低,车技了得。现在,他还拥有6辆自己的哈雷,几乎每一款车他都参与了改装设计。他说每一款都是最爰,没有先后之分,因为人的阶段性审美情趣,站在拥有它的那时那刻,都是absolutely perfect!改造投入精力最多的是2003年的一款:黑色的流线车身,流动着燃烧的火苗,看上去像是女人的身体,又像是奔跑中的猎豹。有个性,表达个性,独一无二,这应该也是“哈雷精神”的一部分。他经常与玩哈雷的朋友聚在机场的星巴克,十几辆车排成长队,很引人注目。还有更壮观的,在怀柔的山路弯道上,扭头看见后面的长队,真令人兴奋。他们嚣张、浮夸,是城市的异类,不过自得其乐,根本不在乎路人的评判。哈雷是张又旭的玩伴,开心的时候带着玩伴一起,同事生活。或者说是他的大玩具,拆分、组装、改造、试驾,每一样都新奇,给人惊喜。

像他这样的“腕表大师”,甚至未脱书香的气质,却已然是中国的逍遥骑士。看得出,外形的差别不是关键,重要的在于精神世界,精神不在,不能入伍。他不强壮,无须强壮,瘦弱的身躯一样玩哈雷,体力并不重要,脆弱和强大,事实上是辩证的关系,张又旭天生属于哈雷。因为购买了一辆保时捷911跑车,张又旭得以赴德国保时捷YB_的专业赛道过一把真正的赛车瘾。赛车教练激动地说:“你实在太有赛车天分了……不过,现在还不算太晚。”尽管第一次踏足真正的赛车场地时,张又旭那时已经30岁,但那刻,他真的相信,在赛车运动上,自己有着非比寻常的天赋。

接下来的几年里,搜罗名表之外,张又旭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赛车手,他频繁地飞往欧洲,参加各种赛事。张又旭满意于自己取得的成绩。“第一年参赛,我负担大约20~30万元人民币的参赛费和来回路费、住宿费。第二年,开始不用参赛费。第三年,已经有厂商为我付路费和住宿费请我参赛。”

“人生的乐趣在于这个过程,人一辈子从生到死,结果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其中的过程。”

上一篇:SONY C系本本的色彩地带等 下一篇:以“M”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