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6 01:40:42

化学教学与能力的培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化学实验技能既是化学实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始终贯串于所有化学实验的全过程,保证各类化学实验安全、顺利进行和获得正确的结论,制备合格产品和测定准确数据的基本条件。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适当布置实验习题,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97-02

1 善于启发引导,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观察中,人们通过感知器官,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变化等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形成直观印象,再通过分析、归纳,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目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人们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因“奇”而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要把学生这种出于好奇的不自觉的观察上升为有目的的观察,必须经过不断训练和培养。具体方法是:

1.1 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有目的地观察才是有效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多端,转瞬即逝,要使观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例如:在做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反应物的色态、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过程中的现象以及生成物的色态。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求学生观察燃烧前后,天平两端是否平衡。再如:在比较红磷、白磷的着火点时,要求学生观察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谁先着火燃烧。有目的的观察,可以避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2 指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对能反映物质变化实质的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在实验时,学生很容易被新奇的但非重点的现象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细枝末节上。例如:进行碘升华的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冉冉上升的紫色蒸气和重新凝结的闪闪发亮晶体所吸引,而忽略碘晶体未经熔化直接气化的现象,而后者却是“升华”概念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化学变化的的基本属性,全面、深刻的理解有关化学知识。

1.3 指导学生以科学态度进行观察: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对观察的结果不能进行人为加工,不能照抄书本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

“全面观察”,是指对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变化的过程和 结果,以及实现物质变化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等都要进行观察。只有全面观

察, 才有助于获得完整的感性认识,才能对各个细节都有丰富的感知,便于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同时,也有利于发现特殊现象和新的问题, 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分清主次”,就是要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内容,分清实验的主要 现象和次要现象。这样观察时才不致忽略了主要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不易发 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也不会被疏忽放过。例如,观察试管中稀硝酸和 铜的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虽然一氧化氮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成棕红色的二氧化氮,但因生成一氧化氮是主要现象,就必须及时抓住时机 观察一氧化氮的生成。又如观察由亚铁盐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氢氧 化亚铁沉淀是反应中的主要现象。但白色氢氧化亚铁会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而依次转变成浅绿、绿色以至棕色,观察时就应集中注意力,迅速捕捉 一瞬即逝的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的现象。再如观察硝酸铅加热分解的实 验,产生黄红色固体一氧化铅、棕红色气体二氧化氮和无色的氧气是主要现 象。同时又往往有硝酸铅晶体受热的爆裂声和水的出现等次要现象。由于产 物中的氧气和二氧化氮混和在一起,以致氧气不易被发现。但因其是主要现 象,所以就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它的存在,才能形成硝酸铅受热分解的 完整而正确的概念。

3 运用设计实验,激发创造能力

对学生而言,化学创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独立地“发现”他们未曾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某一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等的能力。虽然这些“发现”的“新”东西对整个人类文明未必是创造性的,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它们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不但能使学习者当前的化学学习生气勃勃、富有成效,而且也促使化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 开展实验考核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保证,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良好途径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加深,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外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法,发展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定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阔知识视野的有效途径。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定期举行家庭化学小实验报告会,开辟化学园地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小实验、小制作,组织学生参观和访问、观看有关电教片,开展专题调进研究――如调查本地农村土、肥、药的使用情况,指导家长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正确的配制药液;研究家庭中用的日常化工产品如调味品、饮料、化妆品、洗涤剂、有机涂料等性质和用法,等等。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重在熟练,贵在规范化。因此除采取反复多练的措施以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外,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各类化学实验的特点,发挥指导作用,开展实验考核,在严格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规范上多下功夫。考核的方法,既要有课内提问,让学生“动口”也要有学生实验和考试等让学生 “动手”,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上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下一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