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导向作用

时间:2022-06-15 10:49:20

试析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导向作用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授学生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例如,教他们如何写作,怎样组织好句子,怎么更好,更高效的学习。但是正因为如此,我常常会在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忽略掉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实除了各种知识的专注和传授,我们还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出具有良好品格、意志、情趣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就需要当代教师深入备课,有意识的去搜集和挖掘一些与德育教育有关的素材。利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努力去创设具有指导意义的情境与环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从而接受到德育文化的熏陶,以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德育;现状;导向

前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由此观之,语文与德育之间是密切不可分割的,两者在教育领域之中缺一不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具体灵活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处理好语文与德育的关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现状

(一)没有在自身言行中给学生贯彻德育教育

目前,很多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一般都是让学生把日常行为规范抄写在黑板上,让他们自己读、看,让他们可以自己鞭策自己,所以从来没有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进行言传身教,没有在行动上感染学生。因此,课堂里的德育教育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没有在阅读教学中很好地融合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的所涉及到的德育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每一篇课文都有或深或浅的思想教育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可以做到认真地阅读手中的

教材,透彻地了解手中的教材,不知道到底哪篇文章可以或者适合着重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没有仔细的观察上下课文之间和上下单元之间在德育内容上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更没有系统的安排,去有目的讲授。有的教师能够寻找到一些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文章,却不能做到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染到具备德育的渗透,没能寻找到文章内容与德育教育两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这样的现状,并不能实现教学与德育的共同促进作用。

(三)没有在课堂训练中开展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注重人文精神的研究,所以思想教育可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然而,一些教师没有重视到陶冶思想感情、培养道德品质。所以,学生可能会因此缺乏对社会主义的觉悟性,更没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他们可能享尽了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却不曾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导向

(一)师范,则以师为范。教师应该从自己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教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心存教育,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工作中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从细节或小事中发现出大问题。这样才便于抓住问题关键、找到解决的方法,才会取得家长们的信任和认可,从而得到学生家长的相应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和家长就可以一起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教育管理的工作中,更多的是一些学生平常的小事情,老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们的日常言行,要学会在细节中发现学生内心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异常行为总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而一天天不断滋长起来,进而使他们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所以,老师应该及时地了解和分析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危害,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已,从而敢于面对自己。有一句俗话曾这样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应当时时做楷模,事事做楷模,教师不仅要有实力、能力还要有一击而发的潜力,有了潜力自然就会有魅力。教师的魅力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在语文阅读中应多渗透德育教育知识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阶段,语文课堂上有很多的而用于教育德育的素材,我们一定要重视它们的内容结构,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善于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就能明白和了解一些做人的道理,让他们从小就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养成一种遇到困难可以自己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道德的含义并没有多高深,只是难以守住罢了。

(三)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贯穿德育教育

德育应贯穿在语文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课前应认真准备、课上规规矩矩回答问题、要求作业本的使用和书本的保护等方方面。德育教育应多在细节上下功夫,争取在每一个部分都渗透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能从任意一个细节注意到学生好习惯的培养,懂得真、善、美。

(四)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

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然而,有的初中学生为了遮掩或应付教师,并没有说出真话。针对这样的现状,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开辟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充分平等的沟通交流桥梁,和同学生一起探讨与人生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态。教师只有这样做,才可以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心事和想法。除此此外,还可以通过和个别学生进行交谈,和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和同学生培养出坚固的师生情感,从朋友的角度和教师教育方面去引导学生。积极地开辟与学生心理沟通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与道德教育是当下德育工作中十分合理和有效方法。

结语:

德育教育虽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首要任务,但却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德育教学活动中继续探讨与实践。 因此,我们要制定详实有效的目标和计划,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积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切实把德育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领域,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化,积极探索和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秋.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神州旬刊, 2016(3):106-106.

[2]陈燕. 人无德不立 业无德不兴--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文理导航, 2014(34):19-19.

上一篇:电磁场原理的实验平台研究 下一篇:《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