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美国白蛾生活规律观察及综合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15 09:35:36

郯城县美国白蛾生活规律观察及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 Drury]在郯城县是新传入检疫性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摸清美国白蛾在郯城县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郯城;美国白蛾;生活规律;防治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林业有害生物,也是我国惟一一种被列为农业、林业共同检疫对象的害虫。2010年6月在郯城县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现已扩散到14个乡镇(开发区、街道办),242个村。为了开展更加有效的防治,对美国白蛾在郯城县的生活规律进行了调查观察。

1 生活史

美国白蛾在郯城县1年发生3代。美国白蛾为完全变态昆虫,1个世代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种虫态,以蛹在砖瓦、石块下、墙缝、树皮裂缝、枯枝落叶或浅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第l代幼虫始见,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野外网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1代老熟幼虫开始零星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第1代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底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7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第1代成虫羽化2 天后即可产卵,7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底至8月上旬为第2代幼虫野外网幕高峰期,8月初第2代老熟幼虫开始零星下树化蛹,8月上、中旬开始零星羽化,8月底9月初达到羽化高峰。9月上旬第2代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3代幼虫始见。9月中、下旬为第3代幼虫野外网幕高峰期,第3代老熟幼虫10月上旬开始陆续下树,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最晚持续到11月上旬。第1育较整齐,第2代和第3代世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2 生活习性

2.1 成虫

具有趋光性和趋味性,因此,在美国自蛾初发生地往往是在臭水坑、厕所旁边的榆树、臭椿、桑树等喜食树上发现。成虫喜夜间活动、交尾、飞翔力不强。

2.2 卵

产于叶片背面,单层排列成块,一个卵块约有500-600粒。一头雌蛾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2.3 幼虫

孵出数小时后即能吐丝结网,1-3龄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和叶脉,被害叶呈白膜状。4龄幼虫开始分散,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成网幕。4龄末的幼虫食量大增,5龄以后的幼虫脱离网幕分散危害进入暴食期,5-7龄取食量占总取食量的90%以上,很容易将寄主叶片全部吃光,造成严重危害。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5龄以上的可达8-12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当幼虫老熟后, 则停止取食, 沿树干下行, 在树干的老皮下或附近其他地方寻觅化蛹处。

2.4 蛹

主要集中在寄主植物的树皮裂缝、附近的碎砖瓦片下、枯枝落叶层内、屋檐下、墙缝内、墙角等处。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普查监测

建立专业疫情普查监测队伍,安排专业监测人员,在疫情发生区要进行全面普查监测,对重点发生区域,固定专人、定点监测;对未发生区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靠近发生区的林木、交通要道、车站及沿途的树木等要进行重点普查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除治。

3.2 严格检疫程序,加大检疫力度

大力加强林木种苗的产地检疫和复检工作。对来源于疫区的美国白蛾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要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没有“植物检疫证书”的一律不准入内,发现有美国白蛾的必须依法扣留,及时进行除害处理,从源头上遏制美国白蛾的传播。

3.3 做到适时防治

针对美国白蛾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 危害严重且严重扰民的特点, 一旦发生, 采用单一防治措施, 往往难以奏效, 因此必须坚持多措并举, 综合防治。要抓住“三个时机”(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四个环节(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大力推广剪除网幕、绑草把、涂毒环、释放周氏啮小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成虫、飞防和地面喷雾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控。

3.3.1 人工物理防治 ①剪除网幕。在幼虫网幕期,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在3龄前群居于网幕内取食活动的特性,及时剪除网幕,集中销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②人工挖蛹。利用美国白蛾集中在砖瓦、石块下、草堆、草垛中越冬的习性,在10月至次年3月美国白蛾越冬期,组织发动群众挖蛹,集中消灭,以降低虫口基数。③围绑草把。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树干绑草把,以诱集老熟幼虫化蛹。待化蛹结束后解除草把,集中烧毁或深埋。此方法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④灯光诱杀。利用美国白蛾成虫趋光性较强的特点,选择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悬挂杀虫灯,以诱杀成虫

3.3.2 生物防治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的释放要根据虫口密度,确定放蜂量,一般美国白蛾幼虫与周氏啮小蜂比例为l:3。

3.3.3 化学防治 ①地面喷药防治。使用生物农药1%苦参碱类1000-2000倍液或仿生物制剂25%灭幼脲Ⅲ号1000-1500倍进行喷雾防治。②飞机喷药防治。对片林、村庄、林带虫口密度大的适宜飞机作业的区域实施飞机防治作业。一般每亩用药量30-50克原药。③涂毒环、绑毒绳:在美国白蛾(6-7龄期)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上涂毒环、绑毒绳杀死下树的幼虫。

作者简介:邵士娟(1975-),女,山东省郯城县林业局农艺师,研究方向:林业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

上一篇:论如何应对土地档案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下一篇:场市共建水稻集中浸种催芽播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