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合同法》索赔中的虚假誓言探析

时间:2022-06-15 09:41:37

关于《保险合同法》索赔中的虚假誓言探析

【摘要】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索赔中的虚假誓言会给保险人乃至整个保险体系带来很大的危害,而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很难避免索赔中的虚假誓言,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国外对索赔中虚假誓言的规定,对我国保险法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索赔 虚假誓言 告知

一、索赔中的虚假誓言

(一)定义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笔者将索赔中的虚假誓言做出如下定义:“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或者夸大损失程度。”

(二)恶意不实告知

保险事故发生后的即使通知义务属于投保人及被保险人告知义务的延续。所谓告知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保险标的及其相关重要事项向保险人所作的陈述。”若发生索赔中的虚假誓言,则可认定为投保人方并未履行其如实告知义务,且为恶意的不实告知。

(三)重要事实

根据2009年《保险法》的规定重要事实为:“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事实。”如果发生索赔中的虚假誓言,投保方的行为会对保险人的赔付金额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保险人来说属于重要事实。

(四)对索赔中虚假誓言的反思

综上,如将索赔中的虚假誓言归于告知义务范围,据《保险法》:“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保险人不应对投保人进行赔偿,并不退还该部分的保费。但是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两条的规定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如果按照《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进行赔付会对保险系统产生如下效应:

(1)有失公平。对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恶意行为,保险人无法进行惩罚,仍然需要对其进行赔付,对投保人没有任何影响。这样来看显然是不公平的。

(2)道德风险。基于保险法不会对索赔中的虚假誓言进行惩罚,其仍然可以获得保险事故实际损失应该赔付的金额。投保人方可以在不触犯法律的条件下大肆夸大损失程度以获得更多赔付,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对应该赔付的金额产生影响。

(3)增加理赔成本。为了避免投保人方索赔中的虚假誓言,保险人会增加调查成本,相应的理赔费用也会增加,加之就算发现投保方存在虚假誓言的行为,保险人对于实际损失部分仍然须进行赔付,这样保险人会对精算假设做出调整,保险费率会增加,最终实际上损害了善意投保人的利益。

二、我国保险法索赔中的虚假誓言再审视

(一)国外保险法规定

(1)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保险合同法1984》第56 条对索赔中的虚假誓言指出,“如果投保方以欺诈为手段以期待获得更多的赔偿,保险人可以拒绝赔付,但不得撤销保险合同;如果该欺诈部分只涉及合同无关紧要的小部分则法官可行驶自由裁量权,但需考虑对投保方行为的惩罚效应。”

(2)美国。在美国保险法律体系中,“如果被保险人故意隐瞒与损失有关的重大事实,或者没有如实披露这种重大事实,保单自始无效”前提是保险人需要证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有故意的行为。

(3)英国。《1906 年海上保险法》第17 条规定:“被保险人一方违反最大诚信义务的,保险人即可宣告合同自始无效,不承担任何合同责任。被保险人提出虚假索赔之前即使获得了对真正部分的赔付,保险人仍然可以将先前的赔付索回。”

澳大利亚赋予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样的自由裁量权会给社会带来更高的成本。而英国法律对索赔中的虚假誓言的规定又太过严苛,保险人可以利用这一权利来对抗投保方,并有可能损害到投保方应该享有的利益。所以笔者比较倾向于美国保险法对于索赔中的虚假誓言的规定。

(二)我国保险法的改进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我国保险经营管理实际上将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通知义务归于告知义务范畴的,而像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律基本都是将索赔中的虚假誓言定义为恶意的不实告知。笔者认为,我国保险法应该把索赔中的虚假誓言并入告知义务部分。对保险法中关于索赔中的虚假誓言部分进行调整如下: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参考文献:

[1]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齐瑞宗,肖志立.美国保险法律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美])小罗伯特.H.杰瑞、道格拉斯.R.里士满.李之彦(译).美国保险法精解(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林新华,史景利.论海上保险的欺诈索赔―兼对后合同阶段适用最大诚信原则的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1,(11).

[5]武夷山.索赔中虚假信息的认定不应限于事故原因和损失范围―《澳大利亚保险合同法1984》第56 条的新解[J].中国保险报,2012,(08).

上一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 下一篇:笨狼掉进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