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医院西药房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时间:2022-06-15 07:48:43

论如何提高医院西药房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医药卫生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措施以与国际先进模式接轨,已经出台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使医药分离,医院药房与社会药店公平竞争,促使医院药房不得不提出改革措施,增强竞争意识。另外,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也对现代医院西药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医院西药房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善药品供应链的配套服务,引进现代化管理体制和信息化系统,优化服务模式,从而适应现代市场竞争。

[关键词] 药品包装;药品质量管理;药房;信息化;现代化管理;药房超市化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a)-151-01

长期以来,中国医院西药房的管理重内轻外,重视抓内部环节的管理而忽视外部供应链环节,以致于不能“防患于未然”。为避免外部管理出现漏洞导致问题出现,应提升中国西药房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从源头-药品供应抓起。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医院西药房信息化的建设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医院西药房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药房工作效率,使药房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从药品包装管理看医院西药房现代化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药品的包装质量档次偏低,有关药品包装、标签法规和管理制度相对落后,近70%的药品包装达不到国际标准,药品包装长期保持着“旧面孔”,药品标签的管理和防伪水平低下、药包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极差。由于标签和说明书内容不详或信息不全导致患者用药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国绝大部分药品的包装非常简单,有的只是在外包装盒上贴上防伪标签,而在盒子的制造和印刷上不采用先进的工艺,客观上也为造假者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医院检验设施、人力、物力有限,使得假药品极易流入医院西药房。目前,用于医药防伪的技术有7大类,包括数码防伪、油墨防伪、纸张防伪、特种印刷防伪、核径迹防伪、生物防伪等,大部分先进技术并未被中国医药企业采用。客观地讲,中国医药企业在防伪包装技术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这直接加重了医院西药房在药品质量源头管理上的负担,而医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药用包装材料的首要功能是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的安全性和鉴别药品的真实性[1]。药品包装做为信息的载体,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法规的实施,患者自行选择药品的比例将逐步提高,而美观的包装不但可以对消费者的视觉形成冲击,产生信赖感,刺激购买欲,而且便于医院药房向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用药服务,便于药房药品的源头质量管理,因此医院西药房能够联合采购,提出统一的外包装标准,更能防损坏、防伪、防儿童误食、方便老人并能保护患者隐私的医药包装产品,不但能够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药品本身的附加值,而且也利于医院药品质量管理[2-3]。

2 管理的信息化和超市化是医院西药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医院西药房的信息处理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方式,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药房医师的大量时间都消耗在事务性工作上,致使“人不能尽其才”;处方搭配、监督、病案、临床检验、病理检查等许多宝贵的数据资料检索十分麻烦;对这些资料深入的统计分析无法进行,不能充分为药房调剂科研利用;在经济管理上也存在漏、跑、错费现象;另外药房的物资管理由于信息不准确,家底不明,积压浪费,以致“物不能尽其用[4]”。为了实现超市化管理,医院必须加强信息化软硬件的引进,如必须有一套详细的执业药师的信息化人事系统, 包括执业药师资格认证,药师的专业技术考核,以便为药房超市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药房超市化就是变窗口式发药为开放式售药,患者进入药房可以自由选购OTC药品,这就需要有一批专业执业药师能够为患者用药起到指导和咨询的作用[5]。同时,药房超市化后无论从售药形式还是服务理念均要有根本性的改变。药房超市化后,由于服务人群的扩大,因此,除了拥有美观、漂亮的开放式售药货架和宽敞的空间外,还必须具备超市化微机划价系统,方便药品的快速出售和管理。方便病患资料储存和调用的联网信息系统,主动跟踪患者的用药情况,另外药房还应有信息安全和联网防盗措施,变封闭式药房为开放式药房后,应该注意安全、防盗,要有安全防盗报警系统,更要注意对电脑上各种病毒的防范,以避免信息丢失和系统崩溃对药房正常工作秩序的干扰和破坏[6]。

医院西药房超市化和信息化将是医院提高现代化水平的一个趋势,也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医院药房健康发展和现代医疗科技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中国加入WTO后医院西药房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张保丹,方琵.浅谈医院药房的管理[J].医药导报,2003,23(9):26-28.

[2]夏琴.门诊急诊西药房管理[J].医药导报,2001,20(6):397-399.

[3]王春荣,吴均林.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20):58-60.

[4]刘美玲, 叶肖栗, 张小同.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1) :73-74.

[5]汪东海, 吴娟萍, 杨莹诗.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药房,2005,16(21):1624-1625.

[6]段士朋.药房管理模式变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2) :915-916.

(收稿日期:2009-12-31)

上一篇:宫颈糜烂中药治疗研究概况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困型OSAH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