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时间:2022-06-15 05:31:10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指导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并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现;以人为本;化学;教学;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111―02

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也就要求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出发,从民族复兴、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协调发展的学习目标,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倡导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规定了基础教育的正确方向。这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基础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就教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教师应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念上的改革,树立正确的、合乎科学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并使之与教学相辅相成。

1 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是有独立人格与意识,具有独立实践能力的人,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接受和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不仅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活动,在头脑中加工、筛选,组合有关知识,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而且在迁移作用下,运用有关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多种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即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自我,认识和调节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促进自我发展,做自我发展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和调控。教师施教的目的,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身心诸方面获得进步,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1.2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身份。课堂就其本质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为:①为学生导航。在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利用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对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把本章或本篇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与其他章节的关系等告诉学生。②为学生示范。在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时,教师作必要的示范与导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教师或学生再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结。③为学生陪衬。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将其交由学生来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只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了解他们的接受程度,在学生讲完后,才将其中的重点、难点、遗漏知识和相关知识给以说明和补充。④给学生布置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根据学生新的知识网络和大纲的要求,精选典型习题,或巩固概念、或强化知识、或训练技巧、或提高能力。

1.3明确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旋律。课堂教学要紧跟认识的发展和“育人”的新情况、新要求。教师要敢于冲破种种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一切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师生关系为平等、对话、合作伙伴的新型关系。做到时空要让学生走进,资源要让学生共享,新知与问题要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要让学生去参与,教材要让学生去讲解。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急于放在学生分数上,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2 树立主动的、能够和谐发展的学生成长观

2.1老师应把课堂支配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创造发展的空间。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密度越大,教师施教的艺术性、启发性、反馈性就越高,教师所创造的民主、热情、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善于动脑,把难点摘清,把重点消化,把技能技巧掌握。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就得留下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使之动脑动手,发展认知能力。教师仅仅留给学生空白时间是不够的,还得由教师糟心策划、具体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这段空白时间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2.2老师应交给学生认识世界的钥匙,使学生能主动地探究世界。打通书本世界、生活世界与网络世界的界限,使课堂贴近生活,贴近信息,交给学生认识世界的钥匙,在沟通中开启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3、老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应开辟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辩驳论证的时空。允许学生插话、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见解、甚至是稚嫩和错误的见解。新课标在所有学科的“教学理念”、“实施建议”中都提了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及身边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一种经历,亲身感受体验、学习与认知过程,在探索、挫折、成功、失败的相互作用下,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智慧活动,引发了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的求索的欲望和行为。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

3 用有效的、注重创新发展的观念改革教学

3.1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是使学生从书本的奴隶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根本所在。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贯彻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和生命活力得到全面拓展,真正实现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

(1)让学生从不知到知,进行探索。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情趣和探索能力。

(2)从已知到未知,进行推理。用研究性的精神进行学习,不仅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在教学中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则应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四是从原则到具体,进行发散思维。学会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提高教学实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3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是选择恰当教法。教法选择要体现教材思路、认知思路、教学思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认知思路一般分为感知――训练――内化――应用四个环节。教学思路的设计及教法的选择应以教材思路为指导,认知思路为中心,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组织一条清晰的“再生”科学知识的思路,促使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科学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也是学生对某学科形成爱好并深入钻研的重要条件。由此,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

4 操作办法与注意事宜

4.1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以实验室制取O2为例,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表现:①如用30%H2O2或较多的MnO2观察到大量的“白烟”;②猜想可能的物质;③思考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④思考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实验药品。⑤联想正确的操作时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水的小液滴及怎样除去。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假设和推想考虑如何去验证,怎样去设计装置除杂等。以上看似普通的几点,是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再如选学内容氢气,通过氢气爆炸验验,学生的化学学习空前高涨。

4.2多角度引导,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在教学实验室用5%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①5%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②5%过氧化氢溶液和较多二氧化锰;③30%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了催化剂,还认识了水雾的形成及与烟的区别。

4.3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和简捷性。在教材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向无水cusO4中加水时,水量往往不好控制,易形成溶液;即使加少量的水,也会集中于某一处,局部形成溶液,难以达到实验目的。现改为,取一支干燥的Y形试管,在一侧装入少量的蓝色硫酸铜晶体,另一侧装入少量的白色硫酸铜粉末,然后将试管口用塞子塞紧,试管用夹子夹住。给装蓝色晶体的一侧加热(底部略向下倾斜),则试管内的兰蓝色逐渐变成白色,另一侧的白色逐渐变成蓝色。待冷却后对调,现象亦然。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明了,现象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4.4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激发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如在教学催化剂时,提出了硫酸铜溶液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有学生提出让老师演示并验证,我就说明由于硫酸铜易溶于水,实验的思路和装置都有所不同,让学生课外思考,星期六再到实验室进行探究性实验,这样可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5拓展认知领域,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如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引导学生归纳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并进一步让学生收集防止生锈的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发展的观点。再如书中的家庭小实验鸡蛋壳与醋的反应。我让学生星期六回家自己做,并认真设计和填写化学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疑惑,我指导学生多角度去分析,并诱导他进一步通过实验来消除。

4.6用身边的事实说话,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农村烧石灰、用石灰水刷墙、煤炉锅炉的改进、燃料的发展、化学工厂的生产流程、炸药的发展、炼铜炼钢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认识化学,应用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科学发展的观点。

4.7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让他们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由于现在的学生玩的时间和类别较少,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这就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看学生的进步,并耐心指导。实验小组中,优良中差学生按比例搭配,实验交流与评比以小组为单位,这样优良中差各得其所,既分发展、化学工厂的生产流程、炸药的发展、炼铜炼钢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认识化学,应用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科学发展的观点。工协作又共谋发展。

上一篇:让学生喜欢科学课 下一篇:《机械制图》的求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