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分析

时间:2022-06-15 05:06:3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分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较多问题。本文阐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高校应该转变就业指导观念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落实相关措施、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建专业指导团队,给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和指导;整合资源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承担职业历程的预测与整体规划。包括一系列的过程,即从学习到工作最终离开工作岗位。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摸索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毕业之际,学校就业指导及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与培训,减少学生择业盲目性,避免学生走弯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不断的深化改组,现代经济制度确立,管理现代化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高度重视职业规划。在第三产业中专门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人力资源咨询职业规划机构。由于我国在此方面发现起步较晚,加上缺乏经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职业规划方面抄袭欧美日韩较多,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生根但未枝蔓叶茂。

国内大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未形成量体定做、因地制宜的系统规划,目前还属于完成任务临时突击的无的放矢状态。据笔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专业指导老师较少,个别学校找一些校外机构做几场专题报告,零散而不集中,典型而不系统。就业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及国家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课程很少关于某专业的实用性、信息量大的实践分析,主要集中在所有专业的融通性理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有限。很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还停留在收发协议书、盖章、签字等行政性的事务职能,从内容和形式上均看不出就业指导,更有甚者一些就业指导中心从来没有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甚至从学生身上获取利益。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就业指导及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是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倡导就业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

自1999年大学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均高度关注。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每况愈下,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招聘会、宣讲会、建立就业网站、对口沟通等多种方式提高就业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尽管各方都在努力,短期内部分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大学生就业瓶颈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要长远解决,需要洞察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即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要脱节,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明确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对用人单位来讲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其一,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前景发展脱节。其二,未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要求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贯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心要转变思路,不仅仅将学生送出校门,更重要是要辅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好定位自己,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因此从大一新生开始,就业指导就要迅速展开。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选择学习的知识,获取相应能力,在毕业择业方面能够做出正确选择。该观念转变的主体是大学,核心是就业指导中心,辅助是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及相关教师教辅人员。

(2)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大学要构建职业生涯培训教育体系,该体系是一种立体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级,第一,学校层面。学校校长及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专业研究职业生涯培训的教师,主要做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指导各个二级院系。第二是院系层面。由院长或副院长牵头,本学院相关知识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主要从院系实际出发落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同目标管理,分层进行,院级层面主要深化和细化学校层面的设计,根据本院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特征设计。除校级院级层面之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需要广大学生参与实施。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社会较少,受各方面影响,学生在职业生涯决策方面存在困惑,专业指导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3)整合资源扩展平台。我国职业咨询发展起步晚,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和人才缺乏,现有咨询机构资费标准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现有专业咨询机构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大学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西方晚,专业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基于此,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校外资源,整合资源为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平台。

(4)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规划。外界作用总是有限,归根结底,学生职业生涯需要自身进行积极探索、思考、挖掘,在实际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积极计划自己的未来职业,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教育环境,学生成长经历,短期内对自身定位,对未来职业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加上平时学习任务较重,难免会开始热情高涨,最终骤减直至放弃。因此需要学校范围内以专业或者班级为单位组建职业生涯探讨小组,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合理规划,克服困难。在该环节,大学辅导员的指导和督促对学生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实际上一个辅导员管理学生数量较多,工作量颇大,需要校方给予资源配置支持。另外需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使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学生并合理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汪风涛.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J].继续教育研究,2014.

[2]郭策.职业生涯规划中迷茫族要锁定感兴趣的职业[N].中国教育在线,2013.

上一篇: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思路 下一篇:自制教具探究“光的偏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