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加制大黄粉治疗难治性腹水34例体会

时间:2022-06-15 04:00:43

甘露醇加制大黄粉治疗难治性腹水34例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甘露醇加制大黄粉治疗难治性腹水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对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科学诊断标准的34例病人,进行治疗效果观察。结果:均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甘露醇制加大黄粉治疗难治性腹水效果明显。

关键词:难治性肝腹水;甘露醇;制大黄粉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89-01

难治性腹水是内科最棘手的难治病.其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现将本院自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集的34例肝硬化引起的难治性腹水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4例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40-65岁,平均53岁,其中酒精性肝硬化4人,乙肝后引起肝硬化30人,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科学诊断标准,是对大剂量利尿剂缺少反应或在小剂量利尿剂时就发生肝性脑病,低钠,高钾等并发症.

1.2 临床表现:均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乏力,出血倾向,内分泌系统失调.B超示;腹腔大量腹水。

1.3 治疗方法:常规内科护肝治疗,控制水钠盐的摄入,在利尿剂无效时可服20%甘露醇250ml+10%氯化钾针10ml一次性口服完毕,一日1-2次,同时服制大黄粉30克,奥美拉唑胶囊20mg,有条件者可配合输注白蛋白针。

1.4 治疗结果:34例患者口服上述药后均可出现腹泻,大便一日十次左右,患者感腹部饱胀症状缓解明显,无明显乏力。食欲较前好转,甘露醇配合10%氯化钾针避免低钾发生。

2 讨论

目前难治性腹水治疗方法有:

(1)排放腹腔积液输入白蛋白。但目前白蛋白价格昂贵,货源稀缺,对经济困难者是一种负担;

(2)自身腹腔积液浓缩回输,对设备要求高,基层医院无法施行;

(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有效率50%~80%,但支架阻塞可导致腹腔积液复发,同时术后可逆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约50%~70%;

(4)肝移植。

因难治性腹水形成机制为肝硬化病人摄入减少,肝脏各功能下降,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白浆白蛋白降低,进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液体进入组织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可引起高渗透性脱水,从而使腹腔积液从肠中排出。另外原因血浆中心钠素相对不足和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雌激素灭活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的排水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素分泌减少,造成肾血管收缩,肾脏灌注量下降,肾血流量重新分布,均与腹腔积液的形成和持续存在有关,而甘露醇可增加Na+ Ca2+ Mg2+ K+和磷酸盐的排泄,并可促进体内毒物得排泄,尚可降低肾血管的阻力,使肾血流量增加从而达到利尿的效果,另外肝硬化病人由于胃肠道淤血,胆汁酸和胃酸的相对缺乏,肠道运动障碍等因素免疫力功能底下,易发生肠腔内细菌繁殖,易位经过肠系膜淋巴结进入循环系统产生菌血症,服甘露醇后引起高渗性腹泻,导致大便通畅,从而使肠内毒素排出体外。

因肝硬化病人门脉高压多伴有胃底静脉曲张易破裂,故早半小时先服用奥美拉唑引起到防止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口服制大黄粉能起到泻下抑菌止血的作用,用制大黄粉能增加止血功效,粉末对胃肠粘膜无刺激性,并起到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不致损伤胃肠黏膜,而招致并发腹膜炎,肝性脑病,败血症等。与甘露醇配合作用,泻下力更强。即使大量腹水合并肝性昏迷病人服用后腹水消退,肠道毒素排出,肝昏迷也随着清醒。

甘露醇与制大黄粉口服中西医结合相得益彰,甘露醇对肝脏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效果好,服用方便,不受条件限制,在综合治疗措施下,运用此法无不获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世文,康满珍主编.老药新用途.人民军医出版社:232-233

上一篇:针灸减肥58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眼针与中药结合治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