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634名医务人员体质测试与分析

时间:2022-06-15 02:16:28

沈阳市634名医务人员体质测试与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沈阳市医务人员的体质状况,科学评价其健康水平,分析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探讨沈阳市医务人员的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利用体质测试仪对沈阳市3家医疗单位的634名在职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形态、功能、素质三个方面的测试。结果:参与测试的634名医务人员的体质状况良好,但是在上肢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身体平衡性及柔韧性方面稍显不足。结论:医务工作者应注意加强体育运动的锻炼,保持身体形态的稳定。

[关键词] 医务人员;体质;测试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b)-160-01

体质是人身体的质量,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医务工作者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脑力劳动大、体力活动不足、精神压力大,为了解本市医务人员的体质状况,探究可能存在的亚健康问题,以便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于2008年7~9月对沈阳市634名医务人员的体质状况开展了测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沈阳市儿童医院、沈阳市胸科医院、沈阳市妇幼保健所3所医疗单位的634名在职医务人员。年龄20~39岁为成年甲组,40~59岁为成年乙组,年龄每5岁划分为一个年龄组。

1.2 方法

1.2.1 体质测试按《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规定的年龄分组测定项目和方法,使用统一校正的体质测试仪进行测定,时间为2007年7~12月。

1.2.2 测试项目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功能:肺活量、台阶试验;身体素质:握力、俯卧撑(40岁以下男)、1 min仰卧起坐(40岁以下女)、纵跳(40岁以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10项指标的测试和评定。

1.2.3数据处理与分析按《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1],对受试者的体质水平进行评价,分数0~5分,3分及以上为及格,5分为优秀。数据使用Epidata 3.0进行录入,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634名测试者中男性175名,占27.6%;女性459名,占72.4%。20~39岁共323名,占50.95%;40~60岁311名,占49.05%。

2.2 体质状况

2.2.1 总体情况634名受试者的体质情况总体良好,优秀247名,占39%;良好204名,占32%;合格156名,占25%;不及格27名,占4%。及格率为96%。

2.2.2 不同性别、年龄的体质状况20~39岁组优秀率、及格率(49.2%、98.8%)高于 40~60岁组(28.3%、92.9%),女性的优秀率为41.3%、及格率为96.1%,高于男性的31.3%、95.3%。

2.3 不同体质指标情况

2.3.1 身体形态优秀率为67.5%,及格率为87.0%。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总体良好,身体成分(肌肉、脂肪、水分等)的比例合理,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肥胖率不断上升,体型标准率下降[2]。

2.3.2 身体功能方面肺活量及台阶指数的优秀率分别为10.7%和16.7%,及格率分别为78.5%和72.08%。受试者的心肺功能水平一般,这可能与缺乏体育运动有关。

2.3.3 身体素质选择反应时、纵跳、1 min纵跳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握力的优秀率依次为92.6%、70.0%、32.2%、19.1%、11.4%和6.6%。反应时的优秀率最高,说明医务人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快,但闭眼单脚站立及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低,反映受试者的平衡性及柔韧性较差。肌肉力量以下肢肌肉力量最好(纵跳),臂力最差(握力),这可能与医务人员长期从事站立位的轻体力劳动有关。

3 讨论

医务人员的总体体质良好,身体形态较好,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肥胖率增加,提示医务工作者应注意加强体育运动的锻炼,保持身体形态的稳定[3]。心肺功能较弱,应多参加有氧运动如快步走、跑步等,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身体素质方面上臂肌肉力量较弱,平衡性、柔韧性差,应注意上肢力量的锻炼,也可以通过运动体操、瑜伽等运动加强柔韧性和平衡性的锻炼。医务工作大多属于轻体力劳动,日常如果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容易造成身体形态、功能及素质的下降,从而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与此同时,由于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患者,患病率高,更应加强体育运动锻炼[4]。在体育锻炼的项目上应尺可能多样化,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以有氧运动体操为好。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1-10.

[2]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7-37.

[3]张正,高洁.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对医疗质量水平的影响力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5):559-562.

[4]戴雪群.谈医务人员如何开展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45.

(收稿日期:2010-07-27)

上一篇:综合门诊患者抑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下一篇:心肺脑复苏中的若干问题探讨